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尧与唐叔虞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是直系血缘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66
转发:0
评论:0
唐尧与唐叔虞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是直系血缘吗,还不知道唐尧与唐叔虞是直系血亲关系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

  还不知道唐尧与唐叔虞是直系血亲关系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中华文明的泱泱长河中,有两位煊赫千古而为当今唐氏宗亲所特别关注和敬仰的伟人,他们是唐尧和唐叔虞。

  当今社会,国家繁荣昌盛,人民衣食无忧, 全国各地各个姓氏的民众都在相继成立自己的宗亲会,并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或聚会联欢,或修纂族谱家乘,或整修祠堂,清明扫墓。煌煌唐氏,更为活跃。

  中华唐氏的宗亲总会已经成立多年,以奉献、包容、团结、发展为宗旨,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挖掘和弘扬唐氏宗族文化方面,总会已经成功编纂出版《中华唐氏通谱》,对各地编修族谱家乘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各省市县和乡镇农村的唐氏宗亲们,也都在开展各种形式的宗族活动。

image.png

  由于唐尧和唐叔虞都是中华文明史中的伟圣,凡是姓唐的华人,对其无不崇拜敬仰。各地唐氏宗亲们在清明节祭祀活动中,大多会在唐尧和唐叔虞的画像前鞠躬祭拜。有些唐氏宗亲在修纂族谱家乘时,也往往把他俩的画像纳入其中。有些省市的唐氏宗亲会因民政注册困难,而以唐叔虞文化研究中心的名义开展宗亲联谊活动,引起有些支系宗亲的不服。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为此,有些地方的唐氏宗亲们,在参加宗亲会和扫墓祭祖等活动中,往往产生意见分歧,以致发生矛盾冲突。

  最近,在唐氏宗亲群中,宗亲们为唐氏的起源发生争论,其中了涉及唐尧和唐叔虞二位伟圣。

  有鉴于此,小编特写此小文,供大家参考。

  唐尧与唐叔虞是直系血亲关系吗?没有。

  唐尧与唐叔虞都是唐姓族人的祖先吗?那不一定。

  据小编考究,唐尧与唐叔虞不是直系血亲关系,只是旁系血亲关系。他们是同根异枝关系,都是轩辕黄帝的后裔,不过,唐叔虞比唐尧出生晚1000年有余。

  尧(约公元前2188—公元前2067年),我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姓伊祁(因小时随母亲庆都生活在外公伊耆侯家,后来迁徙至祁地),号放勋。因初封于陶(现山西襄汾县陶寺乡),又封于唐(现山西临汾),所以又号为陶唐氏。尧20 岁时,其兄挚将帝位禅让于他。尧励精图治,老后又将帝位禅让于舜,开创了“尧天舜日”的和谐社会。尧因创建了古唐国,所以人们称之唐尧。

image.png

  公元前1035年,古唐国国君叛乱,周成王派周公旦率军灭之,并将唐尧后裔迁徙至杜地。

  公元前1033年,周成王将唐地分封给弟弟叔虞(姓姬,名虞,字子于)。于是,叔虞成为唐国国君,史称唐叔虞。

  当时,唐国四周遍布戎狄部落,社会局势动荡,民族矛盾尖锐。叔虞受封后,推行因地制宜的政策,不久就形成了国泰民安的良好局面。

  叔虞死后,其子燮(又叫燮父)继位,因爱晋水,所以迁都至晋,从此掀开了古晋国的新篇章。

  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的丰功伟绩,人们在山西太原修建晋祠(初名唐叔虞祠)——现系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

  为什么说唐尧与唐叔虞是旁系血亲关系呢?唐尧与姬弃(周朝始祖)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都是帝喾的儿子,而唐叔虞是姬弃的后裔。所以说,他们是同根异枝关系。他们的后代,都有以国名唐为姓。

  前面说过,唐叔虞姓姬。公元前376年,其后代姬俱酒——古晋国末代国君晋靖公,在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被黜为庶民,于是改姬姓唐,成为晋昌郡唐氏的始祖。

  西汉中郎将唐蒙于建元元年岁次辛丑(公元前140年)在《汉晋图一》中说:“古者赐姓不一,而受氏亦不一。有以土名氏者,有以生名氏者,有数姓合而为一郡者,有一姓分为数郡者。即吾唐姓亦有两郡焉。自尧佐挚封于陶,改封于唐,都于平阳之安邑,称陶唐氏。此晋阳郡之所由来也。自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其子燮改唐为晋,三十五传而至靖公。三卿共废其君为庶人,而分其地,遂奔居东都,变姬姓唐,则晋不昌矣。不曰晋不昌,而日晋昌。此吾族晋昌郡之所由来也。”

image.png

  总之,唐尧与唐叔虞是旁系血亲关系而非直系血亲关系。因此,小编认为,在编纂族谱家乘和祭拜祖先时,还是应该仔细斟酌为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后唐和唐朝有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是中兴关系吗
还不知道:后唐和唐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既然李存勖不能继嗣,当然就不能继统——传承通常是血缘意义上的传承,因此“后唐”与“唐朝”毫无关系。而如果抛开血缘,站在沙陀人的立场,两者确实存在一种承续或者说中兴关系,即李存勖的后唐乃是盛唐的延续,如同光武中兴。后世的李昇建南唐,也以此自矜。再远者如五胡乱华,匈奴刘渊建汉国、同样宣称是继承自强汉。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是来自李唐官方的背书。有两点:其一、昭宗以国运相托。《新五代史·唐本纪第五》:昭宗异其状貌,赐以鸂鶒卮、翡翠盘,而抚其背曰:“儿有其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昭宗者,唐昭宗李晔也,为朱温所弑,哀帝李柷即位,即唐末帝,在位三年被朱温所废,再被鸩杀,唐朝自此灭亡。昭宗在赏赐了李存勖后,说:“小伙子以后一定会大富大贵,到时不要忘了我们家!”此言既入正史,当然会被解读成前代君主以国运相托。当然这句...
· 唐叔虞
青铜器铭文记载山西省曲沃北赵晋侯墓地的第六次发掘工作,出土了一件方鼎,因其铭文内容,被称为叔夨方鼎或者叔虞鼎。铭文有周王赏赐叔夨的内容。李伯谦认为,此叔夨就是唐叔虞,此处的王就是周成王。《考古》杂志2007年3月发表了朱凤瀚的文章《尧公簋与唐伯侯于晋》,介绍了私人收藏的西周青铜器尧公簋,其铭文有“唐伯侯于晋唯王廿又八祀”的内容。据陈久金说,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就此专门召开会议,认定此“廿又八祀”也就是以28年来纪年的王为周成王,以此器作为周康王在位超过28年的证据。子女燮,继位后改其国号曰晋。贾伯公明,小儿子公明封于贾(今山西省襄汾县西南),后来迁至贾地(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南)参考资料《史记》晋世家第九
· 唐叔虞祠
晋祠,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极具汉族文化特色,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2014年3月7日,李克强参加山西代表团审议谈到改善民生时,现场吟诵多年前在晋祠看到的对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
· 山西唐叔虞
姬虞,字子干,因“有文在手曰虞”,后封于故唐国,故史称“唐叔虞”。乃周武王姬发幼子,与周成王姬诵一母同胞。关于叔虞桐叶封唐之事,直至清初顾亭林之前,从来把古晋阳视为其封国之地。自顾氏以“河汾之东”为质疑,对千古定论取否定态度以来,这一史事,根基动摇,尤其是建国以来考古发掘相继出现可资征信的大量文物(但还未见到关于唐叔虞的),似可说:姬虞封唐立国,当在翼城而不在太原。然太原有晋国之祠,祠中有邑姜与叔虞庙,史有载在北朝元魏,即有此建筑,为“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经注·晋水》)。而《魏书·地形志》又曰:“晋阳西南有悬瓮山,晋水出焉,东入汾有晋王祠”。可见,最晚在北朝时期,在晋阳,今太原,已有了祭祀晋国开疆之鼻祖姬虞之祠庙。这些史料告诉人们,无论叔虞初封于何地,降及北魏时,晋文化之中心已根扎太原,祭祀晋国创基者叔虞之典,已名属古晋阳。关于叔虞封唐,史载不乏。《史记·晋世家》说:“成王与叔虞戏,...
· 唐叔虞生平简介历史如何评价唐叔虞?
唐叔虞,亦称叔虞、太叔,姬姓,名虞,字子于,因封在唐国,史称唐叔虞。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母王后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周朝诸侯国晋国始祖。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继位,由叔虞的叔父周公旦摄政。周公旦灭亡唐国后,把唐地封给叔虞,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燮父)继位。燮继位后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是为晋侯燮。人物生平家世背景唐叔虞,亦称叔虞、太叔,姬姓,名虞,字子于,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周成王姬诵的同母弟弟;母亲王后邑姜,是齐国开国君主齐太公吕尚(即姜子牙)的女儿。受封唐地周武王十一年(前1046年),叔虞的父亲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周朝政权。周武王十四年(前1043年),周武王去世,叔虞的哥哥周成王继位。周成王继位时年幼,所以由叔虞的叔父周公旦摄政。周成王八年(前1035年),周朝诸侯国唐国(唐国地处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有一百里)发生叛乱,威胁周王室在河东地区的统治。同年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