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牛弘转头就忘了皇帝的话,为什么他回去再问反而杨坚更喜欢他了呢?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8
转发:0
评论:0
牛弘转头就忘了皇帝的话,为什么他回去再问反而杨坚更喜欢他了呢?,牛弘转头就忘了皇帝的话,为什么他回去再问反而杨坚更喜欢他了呢?今天给大家带来

  牛弘转头就忘了皇帝的话,为什么他回去再问反而杨坚更喜欢他了呢?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知道,当领导的秘书,最重要的,是要记住领导说的话,记住领导交办的事情。如果领导吩咐了一件事,你过一会儿就忘了,领导肯定很不高兴。

  古代当皇帝的秘书,更应该对皇帝交办的事情记清楚。要是没有记清楚,忘记了,那是要杀头的。

  可是,古代有位当秘书的大臣,皇帝给他交代了一件事,他走到台阶下就忘了,又转回头去问皇帝。但是皇帝不但没责怪他,反而更加喜欢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image.png

  (牛弘剧照)

  这个当秘书的大臣名叫牛弘,这个皇帝是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

  牛弘确实是一个秘书,而且是皇帝的大秘书。他在北周的时候,就掌管文书,修《起居注》。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封他为散骑侍郎、秘书监。后来又拜为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务。

  牛弘是个很博学的人,隋朝建国后,他在建章立制等文化建设上,做了很多了不起的贡献。

  当时五代刚结束,整个国家经历了南北朝数百年的乱世。之前大家都在忙着打仗,根本没人管典籍、礼仪、规章之类的事情。当杨坚建立了隋朝,并统一全国,整个国家已经实现和平稳定以后,这些事情就该做了。

image.png

  (杨坚剧照)

  所以,牛弘在这时候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

  一是搜集民间的藏书。整个南北朝时期,皇权多次变易,朝廷多次变易,人们生活朝不保夕,所以根本就没有人在乎朝廷典籍的事情。因此,朝廷的藏书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牛弘建议民间向朝廷献书。他征得隋文帝的同意,颁布了“献书一卷,赉缣一匹”。民间献书热情高涨,很快就让国家图书馆得到了极大的充盈。

  二是修撰《五礼》,改定雅乐。中国古代是礼治社会,礼仪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年代,大家对皇位争夺不休,战争频频发生,让这种“无礼”的状态,变得非常严重。因此,牛弘利用自己的博学,组织人马修撰了《五礼》一百卷。同时,他改定了雅乐,作为国家重大活动使用的音乐。

  这两件事可能大家并没有怎么在意。但其实意义是很大的。要知道,孔子当年之所以要修订《礼》《乐》这些书,就是针对春秋以来“礼崩乐坏”的现象,所做的重大工程。这是儒教的重大传统。

image.png

  (杨素剧照)

  连当时一向瞧不起人的权臣杨素,可以对别人颐指气使,但是都不敢在牛弘面前托大。遇到各种关于国家礼仪的事情,都要虚心请教牛弘。独孤皇后去世时,安葬皇后的各种礼仪该怎么做,杨素一时毫无主见,只得虚心请教牛弘说:“公旧学,时贤所仰,今日之事,决在于公。”意思是说你是大学者,大家都敬仰你,你说怎么办吧,我们都听你的。牛弘也不客气,三两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所采用的礼仪,都有根有据,让大家都很佩服。

  当然了,牛弘之所以被隋文帝杨坚所喜欢,并不仅仅在于他的博学。博学并隋文帝当然很看重(隋文帝让牛弘担任礼部尚书,显然就是因为他的博学),但最看重的,却是另外一方面。

  回到咱们开始的话题。

  此事记载在《隋书》中,原文是这样的:上尝令其宣敕,弘至阶下,不能言,退还拜谢,云:“并忘之。”上曰:“传语小辩,故非宰臣任也。”愈称其质直。

  当时隋文帝对牛弘说,让你传几句话,你都记不住,显然,你不是个当宰相的料。隋文帝虽然这么说,但是“愈称其质直”,觉得牛弘很质直,因而更喜欢他。

  牛弘知不知道没有记住皇帝的话,后果很严重?当然知道。一般情况下,可能想象个大概的意思,糊弄一下皇帝就过去了。皇帝说了话,并不一定每句都记得起来,很可能也不会过多太多。但是,牛弘并没有这么做,他记不住就是记不住,明知道返回去会被皇帝骂,会被皇帝小看(故非宰臣任也),他依然会这样做。而这样诚实的人,皇帝显然是非常喜欢,也非常放心的。所以后来,隋文帝让牛弘担任吏部尚书,负责选拔人才。这也是隋文帝的特别考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他牛!他八句话让皇帝终于明白了谁是奸臣
汉元帝时,中国出了一位超级算命先生,也是一位学者,名叫京房。京房(前77—前37年),西汉学者,本姓李,字君明,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京房在占卜方面有很高的悟性,他先前那套占卜之法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造,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五行、干支运算法则,把易占从一门哲学变成一门数学,极大地降低了易占的门槛,普通百姓也很容易接受,从而开创了今文《易》学之“京氏学”,令人耳目一新,故驰名于中国学术史。除了占卜,京房还善于观察天象,并巧妙地把灾异与政治联系起来,从而制造影响、忽悠皇帝,达到干政的目的。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三十三岁的京房开始走上仕途。不久,“西羌反,日蚀,又久青,亡光,阴雾不精”,京房趁此机会,“数上疏,先言其将然,近数月,远一岁。所言屡中,天子悦之”(《汉书·京房传》)。通过讲灾变,京房很快就获得了元帝的信任。元帝刘奭“柔仁好儒”,身体也不好,不能经常上朝理事,熟稔事务、精...
· 魏延能力不俗为什么诸葛亮反而不喜欢他
魏延一开始虽然是跟随这刘表,但是他后来是自愿追随刘备的,并不是像有的将领一样投降而来,他靠着军功的积累一步步走到刘备的身边成为他的得力干将,在魏延镇守汉中之前他在刘备身边的地位就已经很高了。他在镇守汉中的过程中,表现的几乎完美,守备的才能实在是难能可贵,而几次独立出征也都是大获全胜,这些方面都能看出,魏延其实是个很有实力并且非常厉害的人物。图片来源于网络魏延字文长是河南义阳人。在《三国演义》中魏延是个天生具有反骨、英勇善战但是却不太安分的人,他的结局给人们的最后的印象就是因为反叛而被斩首的负面形象。历史上所记载的魏延确实是被马岱所斩杀,但是他到底有没有反叛的心思,其实历史上并没有准确而肯定的记载。而和他有关的最著名的时间一个则是魏延斩了门吏想要把襄阳给刘备,但是最后因为文聘的阻拦没有成功,第二件事则是斩了韩玄又救了黄忠,将长沙的大门给刘备打开,虽然他让刘备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进了长沙,并且成...
· 太子刘据作为未来的皇帝,为什么江充不巴结他,反而要害死他
太子刘据是汉武帝的接班人。年迈的汉武帝去世后,肯定就是刘据继位。照理说,所有的大臣巴结刘据还来不及。可为什么,江充却要陷害太子呢?再说了,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万一害不死太子,他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一、执法太严。江充在做绣衣使者时,主要负责监督和惩罚皇亲贵戚和汉武帝身边的近臣有无越礼过分的行为。之所以汉武帝要专门派个人来约束这些皇亲贵戚,是因为他们已到了骄奢无状的地步,这让汉武帝颇为头痛。江充本来是个一文不名的人,但由于他举报过赵国太子刘丹不法之事,因此被汉武帝看重。觉得他是个不畏权贵的人,正好用来约束那些无法无天的皇亲贵戚和近臣们。江充果然未辜负汉武帝厚望,上任后便接连不断地弹劾那些僭越礼制和作风有问题的人,并强烈要求不仅应该没收他们的车马,还应该把他们送到前线去抗击匈奴。江充的主意让汉武帝龙心大悦,同意了他的建议。然而,被弹劾的皇亲贵戚们怎么肯去前线当炮灰呢?所以他们便想了个两全...
· 身为帝王之师的翁同酥为何皇帝反而讨厌他?
翁同酥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是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的老师,担任过工部尚书、军机大臣等重要职位。此外,翁同酥在书法上成就很高,被誉为同治、光绪年间书法家第一。图片来源于网络甲午战前,翁某居然是坚定的主战派,为的却是报私仇。翁同龢的哥哥曾经被李鸿章弹劾罢官,翁父一气去世,父兄之仇翁同龢一直记着。明知胜率甚小,非要让李去打。清人王伯恭笔记记录拜访翁的情景,“翁同龢说:‘我正想让他到战场上试一试,看他到底是骡子还是马,将来就有整顿他的余地了!’”(《蜷庐随笔》)光绪二十年,甲午,李的海陆军相继战败后,翁同龢还在那里清谈,一会促成光绪责罚李氏,一会说不能让李联俄抗日,一会拒绝英法调停,一会说要“调东三省兵,建大粮台,派大员大将”,一会说这个和约不能签,一会说不能割地。完全空谈!是谁划掉了北洋的开花炮弹、速射炮、高速舰?是谁干掉了帝国最精锐的北洋?是谁干掉了大清最优秀的海陆军将领?又是谁去签了马关...
· 他终结了汉朝为什么不能统一三国呢
曹丕为什么没有统一三国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第一,曹丕与其他三国演义中的人不同,相比正常人,他的寿命比较短暂,在世时期只存活四十岁。不仅如此,曹丕在位只有八年时间。而当时三分天下,对于曹丕的两个劲敌刘备和孙权,曹丕和他们两个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其次,刘备可是老于世故的枭雄,而且是三国唯一一位白手起家的君主,他能从当初群雄割据中存活下来,并到最后能与曹操和孙权抗衡。这一点曹丕和孙权都比不了的。再看孙权,孙权最大的特点是能守家,连孙策临终前都说过保守江东不如弟弟孙权。刘备和孙权,一个被曹操评价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一个被曹操感叹为:生子当如孙仲谋。从公元200年刘备脱离曹操,孙权也在同一年坐领江东,之后后正式与曹操决裂到220年曹操去世,刘备和孙权于曹操抗衡了20年。就连曹操在世时都没能拿下刘备和孙权,而曹丕无论是军事水平还是战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