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孟子与是告子什么关系?人性是善还是食色本能?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53
转发:0
评论:0
孟子与是告子什么关系?人性是善还是食色本能?,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人性是善还是食色本能?看儒家大师孟子与告子的最强辩论,希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人性是善还是食色本能?看儒家大师孟子与告子的最强辩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孟子主张人高于禽兽,禽兽只有“食色”的本能,而人在“食色”的本能之上,还有更高层次的道德价值和追求,这个道德价值就是来源于四种“善端”、表现为“仁、义、礼、智”的四种道德。而告子认为人性就是食色的本能,对此孟子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因为它直接动摇了性善论。孟子必须与告子来一场辩论,彻底驳倒告子,以维护性善论的正当性。

  孟子和告子共进行了四段辩论,每一次他都让告子先说,他就像一个武林宗师,看着对手“将招数使老”,然后找到漏洞,一命。

image.png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告子说:“天生的资质称为性。”

  孟子说:“天生的资质称为性,那就等于说白色的东

  西称为白吗?”

  告子说:“是的。”

  孟子说:“白羽毛之白犹如白雪的白,白雪的白有人白玉的白吗?”

  告子说:“是的。”

  孟子说:“那么狗性犹如牛性,牛性犹如人性?”

  告子认为人性是吃喝拉撒睡和生殖冲动,是人类生存本能。孟子就拿“白色之白”来类比“生之谓性”,告子认为白色都是一样的,孟子马上反问,那么狗性、马性和人性都是一样的吗?很显然,地球人都知道,人和狗、马是不同的,除非告子承认自己就是狗马。告子当然不可能承认自己是狗马,告子先输了一城。

  告子不服气,说不带这样的,重来。告子发现孟子擅长打比方,干脆自己也打比方。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

  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image.png

  告子说:“人性好比急速的水流,在东边冲开缺口就向东流,在西边冲开缺口就向西流。所以人性没有善不善之分,就好比水没有流向东西方之分。”

  孟子说:“水确实没有东流西流之分,难道没有向上流向的定向吗?人性是善良的,就像水向一样。人没有不善良的,水性没有不向的。当然,拍水使它跳起来,可以高过额角;堵塞水道使它倒行,可以引上高山。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是形势使它这样的。人之所以不善,其本性的变化与水的变化也是一样的。”

  告子打的这个比方,确实很有说服力。因为水的流向是不确定的,哪边有缺口就往哪边流。人性如流水没有什么善恶的定性,所以人性无善无恶。哪想到孟子来了一招姑苏慕容家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是用水来打比方,孟子先说水都是往的,这是生活常识,告子表示同意,但话锋一转,孟子说水固然可以往,但是在外力的作用下,水还可以往上流。这不是说水性改变了,而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同理,人性是善的,恶是外部环境影响的结果。告子没想到孟子竟然用水可以往上流来反驳自己,又输了一城。

  不屈不挠的告子还是不服气,说再来一次。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

  犹以杞柳为杯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杯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杯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杯棬,则亦将戕贼人

  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告子说:“人性好比是柳树,义好比是杯盘;把人的本性纳于仁义,就好比是用柳树制成杯盘。”

  孟子说:“你是顺着杞柳的本性来做成杯盘呢?还是伤

  害它的本性来做成杯盘?假如说要伤害杞柳的本性来做成杯盘,那么你也会伤害人的本性来使人具有仁义吗?带领天

  下人来损害仁义的,必定是你这种言论。”

  告子这次观点很新颖。他打比方说,杞柳是原材料,杯子是制成品,人性好比是杞柳,而仁义礼智就像杯子,这需要一个人为加工的过程,而孟子的以仁义为人性的观点,相当于直接把原材料看成了制成品。这难不倒孟子,孟子反问告子:是顺着杞柳的本性制成了杯子,还是伤害杞柳的本性制成了杯子呢?这是一个“二难”的问题。也就是说,告子必须要回答,仁义是人性自然发展的结果,还是对人性的破坏和摧残呢?假如告子说顺着杞柳的本性制成了杯子,那就相当于承认人的本性是善的;假如告子说伤害杞柳的本性才能制成杯子,那就相当于要推行仁义,就必须伤害天下人的本性,这样告子必须承担摧残天下人本性的罪名。告子一听,原来自己罪孽深重啊,算了吧。告子又输了一城。

  与告子的决战

  孟子与告子的最后一场辩论,堪称经典。告子和孟子就仁义到底是内在于心还是外于心的问题,展开了激辩。因为这是他们观点的核心部分。如果仁义是内于心,那么证明孟子的性善论是正确的;如果仁义是外于心,那就说明告子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是一场谁也输不起的战争,所以,论辩双方各自放出大招,以辩倒对方。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

  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

  乎?”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

  故谓之外也。”

  曰:“嗜秦人之炙,无以异于嗜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嗜炙亦有外与?”

  告子说:“饮食男女,这是本性。仁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义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

  孟子说:“什么叫仁是内在,义是外在呢?”

image.png

  告子说:“他年纪大我就尊敬他,恭敬之心不是我所预有;正好比外物是白的,我便认为它是白的,这是因为外物的白被我认识的缘故,所以说是外在的东西。”

  孟子说:“白马的白和白人的白或许没有不同,但不知对老马的怜悯心和对老人的恭敬心,有没有不同?而且,所谓义,是在于老者呢,还是在于恭敬老者的人呢?”

  告子说:“是我弟弟就爱他,是秦国人的弟弟就不爱他,这是因为我自己喜爱的缘故才这样,所以说仁是内在的东西;恭敬楚国的老者,也恭敬我自己的老者,是因为外在的老者的缘故才这样,所以说义是外在的东西。”

  孟子说:“喜欢吃秦国人的烤肉,和喜欢吃自己的烤肉无所不同,各种事物也有这样的情形。那么,难道喜欢吃烤肉的心也是外在的东西吗?”

  这次告子先做了个妥协,他承认人类相亲相爱的“仁”是内在的,但他认为“义”是外在的,这就相当于承认孟子的一半的观点。告子认为,只要驳倒了孟子的义也是内在的观点,他就算赢。告子运用了生活经验中的事实判断来论述,我尊敬年长的人,是因为他年长;我看到白色的东西,是因为那个东西是白色的。言外之意是人类的行为方式是外在的,与人的主观认识无关,人总不可能睁眼说瞎话把白的东西说成黑的吧。告子这是基于事实判断和生活经验,听起来很雄辩的样子。但是孟子比他更“狡猾”,这一次孟子不和告子谈事实判断和生活经验,孟子从人类的价值判断的角度去怼告子。

  孟子说人对白色的东西判断确实是一样的,因为这是事实判断,但是在尊敬长者方面,却不一样。因为人对老马和老人的感情完全不一样,这是包含了人类情感的价值判断。告子你不是一直说“食色性”也吗,这说明你就是个吃货,你认为吃东西是人内在的本性。这就相当于你喜欢吃烤肉,不管哪里的烤肉,还不是取决于你的口味吗?而口味不就是内在的吗?

  这一回,告子被辩得体无完肤乖乖认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孟子》,是不该这样糟蹋的
刘清平先生近年来连续发表文章,分析孔孟儒学存在的深度悖论,并以此为基础将《孟子》中舜“窃负而逃”和“封之有痺”两个案例判为腐败,引起学界强烈反弹。刘先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很注意引用《孟子》中的材料作为论据。我对这些论据作了一些分析,发现其中不少问题很值得商榷。关于舜的两个案例的两章我在别的文章中作过专门分析,这里再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1]一、仁者爱人不等于将爱普泛性地指向任何一个人
· 荀子与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是怎样的争锋相对
说到如家代表人物,首先想到的是孔子,再就是孟子和荀子了,那么孟子和荀子他们的具体情况都是怎样的呢?其学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哪呢?荀子像孟子本来的名字叫孟轲,孟子曾经走访过许多诸侯国,希望那些国家的国君能实行自己的“仁政”主张,但征战频发的战国时期他的政治主张是得不到君主的认可的,所以他就回乡著书立说,终于成为后世推崇的思想家,他的文章也被人们传诵至今。最能体现孟子政治主张和思想观点的当然是《孟子》这本书了,后来《孟子》成为了儒家经典。阅读他的文章就能感觉到,孟子的文章善于说理,辩论精彩之至。我们所熟知的名句就有:“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等等。《孟子》几乎成为后代学者必读的书目之一,也被历代君主采用为科考科目。荀子本来的名字叫荀况,被人们尊称为“荀卿”。荀子出生于赵国,他也是推崇和研习儒家学...
· 羌族饮食羌族最具特色的食物是咋做的
铺盖:做法于擀面相同,不同的是它擀成圆形薄状的面皮时,不将其切成细条。而是锅里烧制的酸菜汤(有时加入适量的条状土豆)在煮沸时将面皮铺在锅上,待面皮上有气泡隆起时就用筷子将其面皮逐个撕烂盖锅盖煮沸既成,故而得名“铺盖面”。煮土豆(洋芋):做法是将土豆洗净,放入锅里蒸煮,待熟后放入盘中。食法是将土豆取皮,蘸干辣椒面或蜂蜜皆可食用。洋芋糍粑:将洋芋洗净蒸煮,熟后剥皮凉冷,在石臼中舂成糊状,取出凉冷。食用时先煮酸菜汤,再将洋芋糍粑切成细条,放入汤中待糍粑浮于汤面时即可食用。还可以将糍粑切成细条蘸食,其佐料可用辣椒、味精、花椒等勾兑,也可蘸蜂糖食用。也可将糍粑切成细条后用油炸酥加入白糖食用,此种食法已成为当地的名小吃。酸菜:将圆根菜秧、青菜、油菜、白菜、莲花白、野菜等蔬菜洗净,切细放入木桶里,烧制一锅沸水,掺少许玉米面或麦面搅匀,待水滚开后,倒入木桶里盖桶盖,第二天就可食用。酸菜可炒、拌和烧汤皆可食...
· 动物知恩图报:是天性还是具有人性?
动物报恩故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管是高级动物,还剥氏级动物,普遍存在着‘报恩”现象,这种行为从古至今,绵绵不绝,令人感叹。民国时期有一段在当地家喻户晓的传奇,讲述了一头山鹿是如何报答救命恩人的故事。有一户山里人家,刚办完喜事正在祭祖时,一只山鹿跑了进来,神色慌张地钻到神桌下躲避。不一会儿,猎人追来了,新娘觉得鹿和自己有某种缘分就用十五块银圆买下山鹿,放生了。后来,新娘生了一个男孩,男孩周岁时,正赶上家里特别忙,没人照看,就把孩子放在院中的椅子上让他自己玩。报恩的山鹿这时那头山鹿回来了,它用鹿角挟起椅子和孩子,在院中先转了两圈然后挟着孩子就向外跑去。家人慌忙跟着往外追,追了很远,忽然身后传来巨响,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家屋后发生山崩,把房子全砸塌了。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是山鹿为了报答新娘救命之恩,所以借着偷孩子来引他们一家逃出。现实社会中,有些被收养的残疾动物也会奋不顾身去解救遇到危险的...
· 孔融让梨是谦让还是伪善
孔融是中国古代的名人,之所以有名,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是因为一件小事——孔融让梨。许多大人物在世的许多高尚德行,后人往往不知,而些许小事,却被后人铭记。世事之无常,让人一叹。对于孔融让梨,千百年来,都受到人们的褒奖,多以之为道德的楷模,谦让…孔融是中国古代的名人,之所以有名,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是因为一件小事——孔融让梨。许多大人物在世的许多高尚德行,后人往往不知,而些许小事,却被后人铭记。世事之无常,让人一叹。对于孔融让梨,千百年来,都受到人们的褒奖,多以之为道德的楷模,谦让的典范。可是最近几年却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说,孔融让梨,是因为那个大的梨是坏的;比如说,孔融让梨,是因为不让梨,哥哥背后会打他等等,就是很少人相信孔融真的会让梨。其实,我和许多读者一样,也比较喜欢逆反思维,和前人唱唱反调。不过,我看人看事,读书写字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叫做“怀疑和欣赏”。不怀疑,不知道假恶丑;不欣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