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定公为什么要拜孔子为官?他是什么用意
你真的了解春秋时期鲁定公为何拜孔子为官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孔子不用说,大家都对他非常熟悉了,他的成就在我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孔子把一身的经历都投放在教育上,带着他的学生们到各国去讲学,即使再贫穷,再艰难。也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念,以至于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他所推崇的儒家思想也一直深种在人们心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大家看到的孔子形象一般都是布衣清贫的模样,事实上孔子的出生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贫寒,相反,他的祖先还是鲁国的贵族,所以他的思想一直都以维护着士阶级的利益为主。孔子一直都对政治之类的东西很感兴趣,所以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当官,不过起初就是个管仓库的小官,因为他没落贵族的身份,一直没有做上大官。孔子早期的思想在鲁国并不受欢迎,反而得到了齐国君王的赏识,不过呢,这个赞赏他的君王很快就了,孔子也受到了牵连,逃回了自己的故土。
这个时候孔子的年龄已经很大了,可他仍旧没有得到重用,直到一个人的出现,这个人就是鲁定公,在鲁定公执政期间,曾拜孔子为鲁国司空,这是当时鲁国职位最好的一个官。那么为什么鲁定公要拜无权无势的孔子为鲁国的司空呢?这就跟孔子的治国思想有很大关系了。鲁定公刚当上君王的那段时间,家臣掌权地现象十分严重,军政大权都掌握在那些世家大族的手上。
孔子是没落世家大族,完全威胁不到鲁定公的地位,再加上孔子所提倡的思想和改革方法都和鲁定公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刚即位的鲁定公很看好这个思想先进的孔子。鲁定公一直想从那些重臣的手中把原本属于自己的政权夺回来,然后他就经常召见孔子,向他请教一些关于怎么治理国家的问题。当时困扰鲁定公最大的政治问题当然是家臣掌权的问题。
孔子自然也明白这个君王的难处,就跟他说一个君王应该用礼对待他的臣子,相应的臣子应该对他的君王尽职尽忠。孔子也借这些话进一步表明了他对当时季氏掌权的做法的不满,认为这不是忠臣该做的事。孔子的思想和鲁定公不谋而合,鲁定公也越来越看好这个沉稳有计谋的人,便开始让他治理一些小地方。孔子的治国方法逐渐在各国流传,他本人也有了很大的名气,这时候在鲁国掌权的季孙氏也不得不开始重视他,派人给孔子送去了很多粮食。
孔子也观察季孙氏很久,发现他并没有丝毫篡位的意思,而且鲁国在他的治理下发展的很好,就欣然接受了这些粮食。季氏家臣中有一个叫阳虎的人,他帮助季氏在鲁国实行改革已经二十多年的,深的季氏宠爱。但是阳虎却不太赞成季氏的治国方法,认为季氏家族虽然庞大又拥有很多财富,但却不行仁义之事,就想请一直推崇仁政的孔子出仕。
孔子一直不喜欢家臣跟君王一同治理国家,认为臣子就应该有臣子的样子,也不喜欢阳虎跟富贵之人亲近的性格,就拒绝了他的请求。阳虎想要让他同意出仕帮助自己一起治理国家,他知道孔子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便让人给他送去了一头小乳猪。孔子不得已接受了,然后准备去阳虎的家中拜谢,结果在去的路上碰到了阳虎,二人便展开了一番交谈。阳虎先是嘲笑孔子整天提倡仁政治国,以礼待天下,自己却不愿意参与到政治生活上去。眼看着国家一天一天的走上衰落,却空有仁爱的思想不去实行。
面对阳虎的质问,孔子只是敷衍着回答了几句,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他向来是吝啬自己的言语的。既然政见不同,追求不同,说再多的至理名言也没有用。但是孔子并不是不喜欢参与到政治问题上去,只是时间不是很成熟。又过了几年,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孔子被鲁定公认命为中都宰,他鼓励农民发展各项产业,利用先天的地理条件改善种植情况。他还整顿社会风气,让男女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情。
就这样,鲁国的局面取得了很好的转变,而作出贡献的孔子也被鲁定公升为了司空。孔子一生都注重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可是儒家的思想在战乱频发的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不久孔子就被废除了司空的职位可是他的儒家治国之道在和平年代沿用至今。所以再好的治国方法也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展开-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