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宋平公:从人质事件到华氏家族的生活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07
转发:0
评论:0
宋平公:从人质事件到华氏家族的生活圈,宋平公的“内乱全家桶”:从人质事件到华氏家族的生活圈,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

  宋平公的“内乱全家桶”:从人质事件到华氏家族的生活圈,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大乱起于青萍之末!宋平公时代以华元为首的华氏家族,已经成为宋国的最大权臣家族。经宋平公时的司马唐山之乱和鱼石之乱,宋国君主整体上已经彻底为权臣家族所制衡。宋平公晚年时期,大夫向戌抓住了时代的机会,历经筹谋,在宋国都城成功举办晋楚为首的诸侯弭兵会议,中原的短暂和平来临,而诸侯们加以让步的是承认晋国、楚国共同为霸主,这段时间也是中原诸侯们比较头疼的时日,当年只有一个霸主的时候,就应付一个霸主。而经此次会议后,诸侯们有任何重大决策,就需要向晋楚征询意见,宋国作为晋楚称霸的中间地带,既享有双方外交的媒介作用,又能保持宋国的某种程度的稳定。

  大夫向戌显然借助这次会议,数年之间也在宋国掌握部分权力,成为宋国朝臣中重要的家族,甚至与华氏家族共同分割朝廷权力。华向、华定、华亥和向宁等,皆为宋国权卿。宋平公死后宋元公继位,两大家族在宋国可谓垄断军政大权。在宋元公元年的时候,楚国攻打蔡国,宋元公派遣援兵救助蔡国的就是华亥。而在后来宋国与鲁国联姻的外交使臣则是华定。向戌当年显然在弭兵之策中,为自己的家族带来了腾飞,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鄅国国君,也就是说就算在宋国待不下去,到鄅国向戌也能优哉游哉。但要知道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小国,多生存于大国夹缝中间,数年而后,邾国军队入侵鄅国,向戌就向宋元公请求援兵,宋元公显然还是非常善待向家的,当即派遣大兵攻打邾国,并成功劝和邾国鄅国。

image.png

  宋元公当然意识到这种权臣充斥朝堂,逐渐呈现架空公侯之威胁,于是后来就对华氏和向氏有所排斥,甚至在朝堂中开始扶持其他朝臣,目的也就是为分化权臣势力,而以加强君权。这种来自君主心中的想法,很难逃脱权臣们的预见。在宋元公十年的时候,华亥就将宋国诸公子诱骗到家中扣押起来,这些养尊处优的公子哪里受得了这种侮辱,也就自然在牢狱之中骂骂咧咧,惹得华亥一怒之下,将七个公子全部杀掉了,更是把公子们的随从,向家的向胜、向行囚禁到谷仓里。这里可以看出来的是,华氏家族与向氏家族并非铁板一块,两家人因政治站位的问题,也存在意见分歧。

  宋国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公族子弟惨死殆尽,宋元公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也就亲自跑到华亥家中去求情,双方的谈判可能并不算透彻,只是为达成双方的和平,最终还是以宋元公的让步结束会面。宋元公的太子栾和他的同母兄弟公子辰、公子地来到华亥家中成为人质,而华亥的儿子,向宁的儿子向罗、华定的儿子华启就成为了宋元公的人质。诸侯与朝臣交换人质,这可能是宋国所独有,春秋战国仅此一例而已。宋国的公族子弟家族内乱,不再是单纯的萌芽状态,而是即将爆发更大的事故了。

image.png

  《左传》:"宋元公无信多私。"当时不知道宋元公是怎么想的,明明知道华氏和向氏家族存在罅隙,就应该好好利用这种关系,却是将两家权臣的儿子都扣押到王宫中来,这显然是非常不利于自己的,但宋元公可能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外面的华氏与向氏在宋元公的这个决定后,就形成了纯粹的同盟关系。宋元公的身边多半还是有很多忠臣,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君主受到更大侮辱,便与宋元公密谋策划,将人质全部杀害而后,就带着军队攻打华氏和向氏。两家人显然没有预料到宋元公的动作来的这么快,也就只能逃亡国外。宋元公属于那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人,也可以说是优柔寡断,两大家族的行为已经触犯刑法,即便株连九族也是可以的。但宋元公并没有对两家人赶尽杀绝,那些没有逃亡国外的华氏子弟向氏子弟依然得到善待。宋国即将成为战场,谁能阻挡。

image.png

  华氏家族有的到了吴国,有的到了楚国,多方势力在宋国的外围形成复仇圈。华登的军队首先回攻宋国,连连取胜,宋国正好找到齐宋边境的军队前往救援,但是战争过程并不顺利,宋元公甚至几度想要逃亡,幸好晋国曹国等国也闻讯赶来救援宋国,华登所率领的部队被联军围困。华登自己则前往楚国求援,当时的楚国正好处于中,伍子胥刚刚带着太子建来到了宋国,见到宋国乱局,也明白宋国不能久待,又转投郑国。

  而华登的楚国之行,显然刺激到楚国。中原的居然没有楚国的机会,这显然不符合自己的霸主地位,于是楚国派遣使者前往宋国,施压要求宋国与华氏向氏家族形成和解,诸侯联军及宋国君臣,尚且处于弭兵政策制约中,而且楚国作为霸主,是有着绝对投票权的,宋国的内乱至此也就平息,而华氏和向氏在宋国也不可能还能继续待下去,就流亡到楚国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从守护家族到守护文物――无锡华氏家族的文保之路
无锡华氏乃江南望族名门,孝富兼荣、仁义双修。华氏家族有着热爱家乡、支持家乡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2016年6月11日,华氏后裔作为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应邀参加了“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河北承德)的系列活动,华氏宗亲后裔以自筹经费600多万元成功修复位于无锡荡口古镇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华氏始迁祖祠”而成为无锡民间力量修复文保单位体量最大、投入资金最多的典型代表。无锡华氏为当地文保事业所作的贡献还远不止此。2004―2005年,无锡华氏家族后裔华仲厚、华叔和、华季平捐资100余万元重修明代华才子祠旧址。重修后的华孝子祠于2006年对外开放,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山镇祠堂十大核心祠堂之首。2011―2012年,又是以泰籍华人华仲厚先生为代表的华氏兄弟三人,向无锡博物院捐赠华氏家族文献资料213件,为无锡博物院近年接受的各种社会捐赠中最大的亮点。这批家族文献资料多为兄弟三人之父――...
· 堵氏家族的起源与传承:从堵汝父到现代
在中国众多姓氏中,堵氏虽非大姓,但其背后却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一姓氏的起源,与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重要人物——堵汝父紧密相连。堵汝父,这位郑国的上大夫,不仅以其官职影响了后世子孙的姓氏选择,更以其人生经历为堵氏家族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堵氏家族的起源,据史籍记载,源于姬姓,确切地说,是出自春秋时期郑国的上大夫堵汝父。堵汝父的子孙后代,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先祖,便以其官职称谓为氏,从而形成了堵氏这一独特的姓氏。值得一提的是,堵汝氏在历史上还曾讹称为“堵师氏”,并因此衍生出了堵氏和师氏两支族人,展现了堵氏家族在历史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关于堵汝父的生平事迹,史籍中也有所记载。在郑简公执政时期,堵汝父担任掌管北方地区的军政大夫,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地位都相当重要。然而,由于姬騑(公子驷)的改革触动了贵族们的利益,尉止、司臣、堵汝父等贵族群体联合起来反抗,引发了郑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武装暴乱。在这...
· 宋平公时期为什么会发生家族崩盘事件?
宋共公刚刚死掉,宋国的朝卿就发生内部,作为和平派的华元畏惧六卿,孤身逃离都城,想到晋国去请求支援,当然这个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根据目前所知的典籍和考古材料看来,似乎其中隐藏的秘密尚有很多没有被发掘出来。宋国当时的最高执政朝臣,主要是六卿,也就是所谓的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城、司寇,而华元就是其中的右师。那么,当时的右师是华元,而鱼石是左师,史书中的说法是,华元逃到黄河边上,鱼石就找人将华元追了回来。宋国的军事力量,其实主要就掌握在左右二师和司马手中,也就是说,左师和右师已经形成联盟,甚至还有个华喜为司徒,即便当时的司马荡泽与二人对抗,胜算也不多,那么为什么华元会匆匆忙忙的逃跑呢?宋国的六卿在宋国掌控着政局,但在六卿之间由于隶属于不同的家族,随着时代的演变和权力的争夺,家族与家族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宋国最高执政长官亦就在六卿中频繁交替,据《左传》的记载,在宋国历史上,掌握宋国绝对权力的...
· 宋平公家族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权力的原罪:宋平公时代的家族崩盘事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宋共公刚刚死掉,宋国的朝卿就发生内部,作为和平派的华元畏惧六卿,孤身逃离都城,想到晋国去请求支援,当然这个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根据目前所知的典籍和考古材料看来,似乎其中隐藏的秘密尚有很多没有被发掘出来。宋国当时的最高执政朝臣,主要是六卿,也就是所谓的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城、司寇,而华元就是其中的右师。那么,当时的右师是华元,而鱼石是左师,史书中的说法是,华元逃到黄河边上,鱼石就找人将华元追了回来。宋国的军事力量,其实主要就掌握在左右二师和司马手中,也就是说,左师和右师已经形成联盟,甚至还有个华喜为司徒,即便当时的司马荡泽与二人对抗,胜算也不多,那么为什么华元会匆匆忙忙的逃跑呢?宋国的六卿在宋国掌控着政局,但在六卿之间由于隶属于不同的家族,随着时代的演变和权力的争夺,家族与家族之间的斗争日趋激...
· 华氏家族多奇才
华氏家族多奇才、多自学成才,多远离仕途。这些奇才贯穿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可以毫不骄傲地说,华家,在任何领域都曾出过高手。明代出了个叫华燧的巧匠,这位老祖宗从少年时就喜欢读史学经,聪慧异常,至中年,他则“喜校阅异同”,凡碰到奇书、怪书、稀罕书,无不想快点儿读到,读完还不算完,还要找出里边的问题来,找出和其他书的不同和相同。他自谓能把天下的书“会而通之”。会,还要通,口气之大让人瞠目。他的书房就叫个“会通馆”,专门研究这些会和通的学问。他还喜欢动手研究,亲身劳作一些事情,绝不似其他知识分子只爱钻古文纸堆而不劳动的习惯。他发现以前的印刷,都是活字印刷,用的是石印或陶印,制作起来不仅不方便,而且直接影响印刷的数量,于是,他发明了用“铜版”工艺印刷,他和他的侄子华坚等人,创了《会通馆》和《兰雪堂》。现存的《客斋随笔》、《艺文类聚》等著名古典书籍,就是他们印刷出来的。华燧和华坚在改进中国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