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卫桓公逝世后,是谁继承的皇位?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70
转发:0
评论:0
卫桓公逝世后,是谁继承的皇位?,齐国与周天子重修于好,卫桓公逝世,州吁继位,郑庄公忧心忡忡。下面小编为大家详

  齐国与周天子重修于好,卫桓公逝世,州吁继位,郑庄公忧心忡忡。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古代的齐国和鲁国是邻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北部和中部,河北东部也有小部分,国都临淄(今天的山东淄博附近)。齐国是东方大国,那祖先是我大周鼎鼎大名的传奇人物姜子牙,据说会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参见封神演义》)。要搁在平时,郑国想巴结还不一定巴结得上呢,现在上赶着来结盟了,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其实,齐釐公是看中了郑庄公一直在周王室担任卿士,这些年十分活跃,所以想趁机跟着郑庄公捞点好处。

image.png

  齐国因为一百多年前的一个突发事件,和周王室的关系弄得很僵(具体是什么事,咱们后文会介绍),也正想找个机会改善一下。而且太子狐又是在郑国待过些日子的,他儿子肯定多少对郑国有点倾向性的感情吧?其实齐侯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我们总是感慨抗战的时候我堂堂中华怎么出了那么多亲派,看看抗战前日本接纳了多少中国留学生,不就明白了吗?但是齐釐公显然没有预料到郑国会这么快就和天子闹僵了,何况郑庄公在周王室也是几起几落了,还在乎这一次?君不见郑国收了王室的庄稼,天子不是也没有说什么吗?

  于是,公元前720年冬,齐釐公和郑庄公在石门(今天山东长清县西南)举行双边会谈。会议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之中进行,双方领导人亲切握手并互赠礼物。双方经过磁商,决定建立面向新时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本着睦邻友好的原则,希望双方的合作,能够在今后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齐釐公还表示,希望郑伯能在方便的时候向周天子引荐,恢复齐国对周天子的朝贡关系,郑庄公对此表示支持。郑庄公也亲切邀请齐釐公在方便的时候访问郑国,齐釐公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在随后的宴会上,双方领导人及随行人员开怀痛饮,展示了两国之间的亲密关系。当然,宴会之后郑庄公因为酒后驾车,车翻到路旁的沟里去了这点小事,也就是一个小插曲罢了这一条是史书上记载的,我也不知道史官为什么要特意把这个事记载下来,难道有什么特殊寓意吗)。和齐国结盟,让郑庄公心里好受了许多。

image.png

  先前和周天子闹的那些不愉快,也就暂时放下了。可是,天子还是要去朝颗的,毕竟割了人家的庄稼,这事要是不给个说法,双方面子上都挂不住。郑庄公可不想当偷但是有些事情往往是这样,你越不急着办,就越是没机会办。郑伯朝觐周天子这个事,也是一样。眼见着与齐国达成盟约了,好像又去天子那赔罪了,卫国又出事了。按照规定,诸侯国的国君去世,都要向其他国家发布讣告。当卫国的讣告使者来告知卫桓公暴病身亡、公子州吁继位为君的消息后,郑庄公就知道,郑国的祸事又来了大臣们不解,卫国死了国君跟咱们有什么关系?郑庄公说:“卫侯一向身体强健,说他暴病身亡,这里边哪能没点猫腻?州吁这小子,向来好战,又觊觎君位很久了,这次一旦当上国君,肯定要通过战争树立自己的威望。

image.png

  咱们郑国和他接壤,而且之前还闹过一点不愉快,他不来打咱们,还能打谁呢?”大家都觉得庄公说得有理。于是郑庄公也不急着去天子那朝觐了,专心准备与卫国的战争。周天子那边也一直等着郑庄公过来赔罪呢。周桓王经过周公黑肩的劝说,也觉得自己辞退郑庄公这事实在是有点草率,那偷粮食的事就别和郑伯计较了。还好辞退郑伯的时候,没有正式下达免职文件,那就还有可以挽回的余地。如果郑庄公亲自来国都赔罪,那就做个顺水人情,还可以缓和一下双方的关系。结果,等来等去,不仅郑庄公不来朝觐,郑国方面连个人影都见不到。桓王那股无明火又腾地一下烧起来了。个郑寤生,还登鼻子上脸了!其实郑庄公也真不是不想来,可是国家战乱在即,实在也脱不开身。就这么一耽搁,郑国和周天子之间的裂痕就越来越大了。那么卫国到底是怎么回事,让郑庄公如此放心不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卫桓公是被谁弑杀的?卫桓公是个怎么样的人?
卫桓公是被谁弑杀的?卫桓公是个怎么样的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卫桓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第13任国君,在位一共15年时间。卫桓公并不是卫庄公正妻的儿子,但却是被正妻庄姜抚养长大,此后被立为太子。卫桓公还有两个弟弟州吁和卫宣公,原本卫桓公还十分宠爱弟弟州吁,但州吁却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最后集合卫国流民将卫桓公弑杀,并且自立为君。而卫桓公也成为了春秋第一位遭到弑杀的国君,州吁为什么要弑杀自己的兄长?这背后到底到底发生了什么?在古代,有一个字是最为大逆不道的,那就是弑。它的意思是子杀父、臣杀君,前者违背天理人伦,后者违背礼法纲常。无论在哪朝那代,这种行为都是被人所唾弃的,是要写在史书上被后世所咒骂的。在春秋时期,弑君的行为一开始是没有人敢做,直到一个倒霉的国君成为第一个后,这个潘多拉魔盒就被打开了。公元前735年,卫国国君卫庄公去世,太子完继位,他就是卫桓公。卫桓公能够坐上王位,实在有些侥...
· 武则天死后谁继位武则天选谁继承的皇位?
武则天死后谁继位: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获得正统的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在她临终前,又是选择了谁来继承大唐的江山呢?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之一,生于公元656年,母亲武则天生他时刚升任皇后。父亲高宗李治给他起名为"显",后又赐名"哲",对他将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结果他比他的父亲更没有出息,最后还被妻子和女儿合谋毒死。李显虽然名字体现了长辈的希望,但他的个人品行和能力都比不上他的哥哥李弘和李贤,根本不是治国所需的干才。在公元680年,李贤被废为庶人,在他之前,李弘已经被杀。这样,皇太子的位置便落到了李显的身上。由于高宗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在第二年的七月,高宗让裴炎任侍中(相当于宰相),辅佐太子李显监国,也就是主持朝廷政务。在公元683年,高宗病逝,留下遗诏让李显在自己的灵柩前继承帝位(这是皇位继承的惯例,以示正统、合法),同时由皇后武则天掌握朝政大权,临朝听政。中宗这...
· 杨广之后的皇帝是谁,杨广之后谁继承皇位
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母韦妃,杨侑是隋朝第三位皇帝。杨侑初封陈王,后改封代王。隋炀帝亲征高句丽时,命杨侑留守长安。大业十一年,随隋炀帝巡幸晋阳,拜为太原太守,不久留镇京师。大业十三年,李渊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义宁二年,李渊废黜杨侑,自立为帝,降封杨侑为酅国公,闲居长安。武德二年,杨侑病死,终年十五岁,葬于庄陵,谥号恭皇帝。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改州为郡;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引发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江都兵变之后,为宇文化及叛军所弑。杨昭,隋炀帝杨广嫡长子,母为萧皇后,其子隋恭帝杨侑即位后,追谥孝成皇帝,庙号世宗,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就封杨昭为皇太子,可惜隔年就去世。隋恭帝杨侑,隋朝第三位皇帝,公元617年至公元618年在位,是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第三...
· 武则天立嗣最想让谁继承皇位?是庐陵王吗?
候选人——武承嗣最初的时候,武则天确实倾向于武承嗣。为此,她将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的宰相岑长倩、格辅元诛杀。另一方面,对武承嗣、武三思,武则天也是心有忌讳的。这两位侄子的父亲--即武则天的异母兄武元爽与武元庆,曾在武则天幼年时欺负武则天母女,武则天当权后,将他们流放于偏远地带,二人均忧虑而死。网络配图可以说,武承嗣、武三思的父亲是被武则天致死的。虽然二人对姑姑表现出无比的忠诚,但冷静下来,武则天不能不对二人怀有戒备。武则天立嗣之谜:最想让谁继承皇位?候选人——皇嗣睿宗她作为篡位者,一直将自己的儿子视为,杀死了两个,贬谪了一个,留在身边的虽然非常听话,但因为他才应该是李唐帝国合法的皇帝,所以无论如何仍然是武则天的有力竞争者。所以,武则天仍不时予以打击,不仅将其变相地拘禁起来,而且完全将其排斥出典礼之外,并杀害了他的两位妃子。但武则天内心则不无矛盾,因为,皇嗣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内心深处,仍...
· 康熙死后谁继位清朝康熙之后是谁继承皇位
康熙死后谁继位:康熙,大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他的一生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局面。那么在他死后是谁继承了皇位呢?清世宗,名爱新觉罗·胤祯(公元1678年12月13日-1735年9月28日),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3帝。在位13年,传说为侠女吕四娘报家仇所暗杀,终年58岁;一说为正常死亡,葬于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县西)。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但他毕竟是封建皇帝,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他的继位为帝,也存在很大疑点。雍正的主要功绩有摊丁入地。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中国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