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鲁真公执政期间的鲁国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能让国人非常认同?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0
转发:0
评论:0
鲁真公执政期间的鲁国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能让国人非常认同?,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鲁献公鲁真公时代的鲁国为什么能让国人非常认同?希望能对大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鲁献公鲁真公时代的鲁国为什么能让国人非常认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国到第六任君主鲁厉公的时候,关于鲁国国君的记载就越来越少。这当然可能是因为后来的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所致,也不仅是鲁国的国君历史记载稀缺,其他诸侯列国的记载也是残缺不全。

  在整个诸侯列国建国的近百年间,有很多国家在改革旧有制度体系上都存在着长时间的过渡,就比如周人所推崇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便是在周人直系的封国鲁国,也没有严格的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在宋国、齐国、晋国等国都存在着兄终弟及的模式,只是宋鲁等国的兄终弟及很多时候是和平过渡,而齐晋等国的兄终弟及则存在着很多内部。鲁国的兄终弟及是否真的就是和平过渡,或许本身还是存在疑问的。

image.png

  鲁炀公承继了兄长鲁考公的位置,鲁魏公承继了兄长鲁幽公的位置,而鲁献公则承继了兄长鲁厉公的位置,鲁武公承继了兄长鲁真公的位置,这即是在鲁国的前面十代君主中,至少就已经出现了四次兄终弟及。

  这种情况绝不寻常,本来可能就反映出在整个周人建制的过程中,周人嫡系子孙的权力分割也许并不够均衡,便是导致出现很多次兄终弟及的情况。而我们今天要说到的鲁献公、鲁真公,两位鲁国国君的执政时间都相对很长,《史记》里记载:“厉公三十七年卒,鲁人立其弟具,是为献公。献公三十二年卒,子真公濞立……三十年,真公卒,弟敖立,是为武公”。

  我们对一代国君的评价,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往往只能通过其后世所命名的谥号加以分析。在没有任何考古发掘的证据出土之时,这种办法似乎也便是唯一最为可信的。而鲁献公的“献”和鲁真公的“真”,在谥法中都属上谥之法。

image.png

  这就是说鲁国的后世子孙对两代国君是基本认可的。两代国君的执政期间,据说恰好处于周夷王、周厉王、周宣王的时代,其中周厉王大约占了过半时间,史书中有“真公十四年,周厉王无道,出奔彘,共和行政。二十九年,周宣王即位”。周夷王时代周天子烹杀齐国国君,以此震慑不朝的诸侯。周厉王发动变革,则更是引发贵族和国人的。至于周宣王更是大力对外发动战争,这即可见鲁献公、鲁真公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即为恶劣。

  回头我们再来看谥法,谥法中对“献”的解释是“聪明睿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有所通而无蔽”,对“真”的解释是“肇敏行成曰真,不隐无藏曰真”。春秋战国时代取谥号为“献”的国君,至少就有秦献公、晋献公、齐献公,都还算有所作为的国君。但“真”就比较奇怪了,史书中要找到跟鲁真公同样谥法的国君似乎屈指可数。

  按照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说法,鲁献公大约处于周夷王和周厉王的交叉时期,这个时期“荒服不朝”,周天子与诸侯们矛盾日趋凸显,而鲁献公和鲁真公作为天子至亲家族,是“知质有圣”,是“有所通而无蔽”,是“不隐无藏”。谥法脱胎于儒学,如果能称呼为“圣”,则可能说明鲁献公和周真公对周天子还是极度尊崇的,而“通而无蔽”和“肇敏行成”,则又可能说明鲁献公和真公不是死板的去执行周天子的号令,而多半还能结合鲁国国情在贯彻落实天子的政策。

image.png

  应该说,鲁国这两代国君期间,尽管外围的诸侯列国正在发生剧变,而鲁国依然坚持着周天子的礼乐制度和体系,在用周人的思维管理国家,鲁国处于不温不火和与世无争的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鲁献公和鲁真公时期,为什么百姓对两代国君都非常认同?
鲁国到第六任君主鲁厉公的时候,关于鲁国国君的记载就越来越少。这当然可能是因为后来的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所致,也不仅是鲁国的国君历史记载稀缺,其他诸侯列国的记载也是残缺不全。就比如鲁献公、鲁真公,由于史料太少,往往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探究其背后的故事,甚至有人就直接以他们没有故事概括之,这难道是正确的吗在整个诸侯列国建国的近百年间,有很多国家在改革旧有制度体系上都存在着长时间的过渡,就比如周人所推崇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便是在周人直系的封国鲁国,也没有严格的推行嫡长子继承制。在宋国、齐国、晋国等国都存在着兄终弟及的模式,只是宋鲁等国的兄终弟及很多时候是和平过渡,而齐晋等国的兄终弟及则存在着很多内部。鲁国的兄终弟及是否真的就是和平过渡,或许本身还是存在疑问的。鲁炀公承继了兄长鲁考公的位置,鲁魏公承继了兄长鲁幽公的位置,而鲁献公则承继了兄长鲁厉公的位置,鲁武公承继了兄长鲁真公的位置,这即是在鲁国的前面十代君...
· 鲁景公执政期间的鲁国是什么样的?因循守旧与变法图强谁最实用?
鲁景公:孟子的因循守旧与鲁国变法图强谁才是真实?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在鲁景公生存的那些年间,几乎所有的诸侯国们都相信军备力量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发端于鲁国的“尊尊亲亲”学说逐渐被大多数诸侯们所摒弃,强国们皆致力于边界的扩张,以求得战国之世可以强大的活着。孟子在齐国游走,但是并不受到齐国人的重用,跟当年的祖师爷孔子命途相当,孟子也常常以“我无官守”、“我无言责”而自嘲,孟子更推崇的是所谓“道”,说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更多把战争的胜负结果明确为客观因素,而降低了人为的主观因素,这可能也是跟孟子所成长的鲁国时代背景有关系。数十年间受到周边强国的侵扰,即便鲁国人有很大的理想,也无法改变鲁国的国家格局,因此孟子最后也只能如其先贤那样回到鲁国开坛授课。在这样的时代里所有诸侯国们都有一种共识,即是强国就...
· 鲁僖公真的能让鲁国变得强盛起来吗?
鲁僖公的投机取巧能否使鲁国强盛起来。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鲁僖公元年,任命季友为鲁国宰相。第九年,晋大夫里克杀死其君奚齐、卓子。齐桓公和鲁僖公讨伐晋国之乱,立晋惠公为君。第十七年,齐桓公去世。第二十四年,晋文公即位。鲁僖公乘着宋,楚两国之间的矛盾,攻打邾国并占领了其土地。接着,鲁国与楚国加强联系,与齐国争夺东方的控制权。但当时鲁国不是齐国的对手,鲁僖公就用缓兵之计派展喜去讲和,展喜用了一番精彩的说辞,把齐孝公说的退兵了。然后,派公子遂,藏文仲到楚国借兵。楚鲁两国进攻打败齐国,并占领了毂地。并把齐桓公的公子雍安排在那里,觊觎伺君位。随后,晋楚在中原争霸,卫国作为鲁楚的盟友,晋文公就先打卫国,鲁楚两国就派兵帮卫国防守,但还是打不过晋军。鲁僖公就杀了鲁国守卫的大将公子买,对晋国说:公子买违背军命私自带兵助楚,和国君无关,所以杀了他表明鲁国对晋国没有敌意。又派人对楚国说:公子买作战不...
· 鲁国人伏不齐
简要介绍:伏不齐,亦称宓不齐,字子贱。春秋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为七十二贤者之一,《史记》载:“少孔子三十岁。”,《孔子家语》载:“少孔子四十九岁”。人物简介:伏不齐,亦称宓不齐,字子贱。春秋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为七十二贤者之一,《史记》载:“少孔子三十岁。”,《孔子家语》载:“少孔子四十九岁”。人物生涯:伏不齐做过单父宰(今山东菏泽单县)。他赴任时,担心鲁昭公姬将听信谗言而干涉自己,试图间接劝谏鲁君:在要辞行前往单父的时候,伏不齐让两个国君身边的官吏跟着他到单父去。到达单父后,伏不齐让两个官吏写文书。官吏写文书时,伏不齐就在旁边胡乱摇动他们的手肘,使得官吏文书写不好,然后伏不齐又佯装生气,说:“两位写文书写得不好,回去之后要努力。”那两个官吏无奈,便返回到国君身边,他们告诉鲁昭公:“不可以帮宓子写字。”鲁昭公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官吏回答:“宓子让我们写文书,在旁边摇动我们的手肘,写不好...
· 鲁昭公做了什么成为鲁国人心中的阴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鲁昭公为晋国三代君主所辱,成为鲁国人心中的阴影,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鲁昭公是鲁襄公与胡国女人所生,在周人礼乐制度中,凡非嫡长子,都很难继承王位,就是说鲁昭公没有继承王位的可能。不过在这个时代,礼乐崩坏,诸侯国王权衰微,卿大夫们独擅专权,在鲁国亦是由季氏把持朝政,王位储君的选择权,完全掌握在季氏等权臣手中。鲁襄公驾崩之时,太子姬子野即位,当时有所谓立长不立幼、立贤不立庸的潜规则,那么,太子姬子野既是太子,则可能既是嫡长子,又较为贤能,故而顺理成章为鲁国君主。《左传》:立胡女敬归之子子野,次于季氏。秋九月癸巳,卒,毁也。如果姬子野是贤能之才,那么必对季氏专权有所抵触,继位未满一年就匆匆离世,就显得非常可疑,姬子野之死恐是鲁国悬案。姬子野的突然死亡,必对鲁国朝堂形成巨大震荡,作为正统诸侯国,不可一日无君。朝臣们就在王室子弟中秘密选择储君人选,季氏选中姬子野的弟弟姬裯,极可能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