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廖化:千里走单骑的其实是他,被三国演义忽悠了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84
转发:0
评论:0
廖化:千里走单骑的其实是他,被三国演义忽悠了,历史上的廖化并不平庸,千里走单骑的其实是他,被三国演义忽悠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

  历史上的廖化并不平庸,千里走单骑的其实是他,被三国演义忽悠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恐怕对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并不陌生。这个故事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但虚构的成分很大。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关羽传》上记载:“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於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可见。关云长虽有千里寻刘备之事,但由于曹孟德宽宏大量,成全其忠义之志,不但没有派兵追赶,也没有设立重重关卡拦阻。关羽此行虽然遥远,但也路途坦荡、一帆风顺,双方都没有发生战斗,曹军更无将士伤亡,所谓“过五关斩六将”不过是小说家罗贯中为了描写关云长的勇武,而杜撰出来的故事罢了。

  不过很多时候,历史往往比小说更精彩。在三国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个可以称为 “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可主角会让不少人难以置信,他就是被后人用“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缺乏优秀人才,而用无能之辈的“无能之人”——廖化。

image.png

  廖化是本名淳,世代为沔南的豪门世族,而非《三国演义》所说,靠劫掠为生的盗贼(参二十七回)。他加入刘备阵营的时间不详,但从他一开始就担任关羽帐下的主簿看。廖化精通文墨,不然也无法负责掌管文书的佐吏。足见他是文武双全,而非一介武夫。

  公元219年,蜀汉大将关羽疏忽大意,对东吴集团缺乏警惕,导致荆州被东吴名将吕蒙偷袭得手。不久,关羽兵败身亡,时为关羽手下的廖化兵败被俘,不得已投降孙权。廖化投降的具体原因不明,但不少学者根据事情的发展分析,他很有可能担心母亲遭到伤害。这在重视孝道的古代社会,为了保全长辈而选择投降,是可以理解的,也不会受到太多指责。

  但廖化虽然投降,可他却怀着一颗“身在吴营心在汉”之心,日夜思想着逃脱之计,希望能早日离开敌营,回到刘备身边。经过两年的思量,他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通过诈死,巧妙骗过了孙权的手下。并借此机会,于公元221年携其老母昼夜西行,跋山涉水,越过一道道卡,终于到达秭归,与当时东征的刘备会合,完成了这一段传奇故事。

  刘备见到廖化重回阵营,自然欢喜异常,立刻任命廖化为宜都太守。不久,蜀汉军队至夷道县猇亭,廖化于是担任别督,与陆逊率领的东吴军对峙。但刘备用兵失误,导致了夷陵之战的惨败,廖化只好随着大军撤回了巴蜀之地。

image.png

  比之关羽的“千里走单骑”,廖化的“千里走单骑”同样显示出了古代的统治者所提倡的“忠义精神”,还多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赞颂的“孝道”。但前者却得到后世的极力追捧,被视为忠义的化身,长久以来在民间具有广泛的信仰,成为民众心目中的“金牌偶像”。而后者的事迹不仅鲜为人知,更被后人冠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称号成为无用之人的代名词。如此巨大的反差实在令人嘘嘘不已。

  而且从历史上看,廖化也并非无能之辈。刘备驾崩后,廖化成为诸葛亮的参军。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公元238年,廖化攻打魏国守善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魏将郭淮派遣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率兵救援。面对两军夹击的不利局面,廖化利用魏军分兵的弱点,抓住机会各个击破,并射杀王赟,取得了胜利。此战可见,廖化颇善于用兵,绝非一个草包。此后,廖化多次随姜维北伐,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廖化始终尽心尽力,在不利的战略局势下,保全了蜀汉军队的有生力量。

  262年,姜维准备再次北伐,此时蜀汉已经进入即将灭亡的时期。面对这样的态势,廖化劝阻姜维“‘兵不戢,必’,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要姜维在敌强我弱的格局下,放弃北伐,以免遭致倾覆的命运。可姜维不听良言,执意进兵,结果被邓艾击溃。这能看出,廖化颇有战略眼光,是不可多得的良将。

  第二年,邓艾、钟会对蜀汉发起战略总攻,准备将其一举消灭。廖化和姜维竭力抵抗,但也无济于事,蜀汉最终被魏国所灭。264年,廖化准备前往洛阳,但不幸病逝于路上。蜀汉气数已尽,廖化即使再厉害,也无法力挽狂澜,但他战斗到最后一刻,无愧于蜀汉的忠义之士。后世如此贬低他实在是不公平。

image.png

  其实在当时的史学家眼里,廖化是令人称赞的。陈寿在《三国志》就指出廖化“以果烈称”。而《华阳国志》甚至记载:“时人语曰: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足见廖化在当时蜀汉将领中的地位之高。绝非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至于关羽,后世被人无限地神化,将不少无中生有的事,加在他的身上。成为中国民间信仰中重要的神祇。可“历史的关羽”与“信仰的关公”从来就不是一回事,两者存在巨大的差异。由此可见,中国历史上有些所谓的英雄人物有不少是后人为了某种需求,加工炒作而成的,其事迹往往与真实历史有极大差异。而像廖化这样文武双全、忠肝义胆的国之栋梁,竟然被后人黑化,以至于给人无能之辈的印象。

  由此可见,我们看待历史人物,不能仅仅停留在“众所周知”的印象中,最好能够深入历史文本,理性、客观地考察人物的真实事迹,才能对历史人物有个清晰的理解,不要让那些被黑化的忠良之士,成为后人的笑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廖化活了多少岁?三国演义武将中廖化活得最长吗
关于廖化的年龄按三国演义里面的说,廖化自幼参加黄巾起义,按185年算,一直到蜀国灭亡(263)廖化才忧闷而死,就算廖化参加黄巾起义时是15岁,可廖化都快活了100岁,却依然为蜀国先锋,不知道这算不算罗贯中的一个弊端。一,《三国演义》:只见一少年,黄巾锦衣,持枪跨马,马项下悬着首级一颗,引百余步卒,飞奔前来。公问曰:“汝何人也?”少年弃枪下马,拜伏于地。云长恐是诈,勒马持刀问曰:“壮士,愿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阳人,姓廖,名化,字元俭。因世乱流落江湖,聚众五百余人,劫掠为生。首先,廖化在这里和184年的黄巾未必有什么关系(按他说的看,一点也没有,只是个青年的强盗。)。关羽过关斩将那个大背景是公元201年,这时廖化还是个少年(首先俺们要肯定这时候确实有他。因为廖化劫掠的地方离都城许昌不过三五十里,属于天子脚下,老虎鼻子底下的地方,曹操一个喷嚏就可能随时把他这股势力灭掉。所以出现廖化这样的强盗...
· 廖化误杀了多少自己人廖化是怎么死的
廖化,原名廖淳。荆州襄阳人。最初廖化在关羽的麾下任主薄。公元219年,东吴的大将吕蒙白衣渡江,袭杀关羽。廖化在兵败后,投降了东吴。图片来源于网络但他思念蜀汉,于是诈死,且骗过了所有人,带着自己的母亲连夜逃亡西蜀,重新归顺到刘备的麾下。四年后,刘备为了报关羽的仇,兴兵伐吴,在途中遇到了廖化,任命其为别督。夷陵之战,刘备被陆逊击败,廖化随着溃退的蜀汉大军回到蜀中。第二年,刘备病逝白帝城,太子刘禅即位,任廖化为丞相参军。公元238年,廖化攻打魏国,击杀游奕和王赟。公元249年,廖化和姜维一起攻打雍州,被魏国大将邓艾击败。公元259年,廖化升为右车骑将军,封中乡侯。三年后,姜维北伐,廖化曾批评姜维穷兵黩武。结果,姜维果然被邓艾击败。公元263年,魏国攻打蜀汉。廖化被派往沓中支援姜维等人,廖化来到阴平,得到魏国大将诸葛绪攻打建威,于是停下来静观其变。九月,姜维被邓艾击退,来到阴平和廖化会师。两军想要...
· 不要被三国演义蒙蔽马腾其实是被马超害死的
读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曹操在征讨刘备前,为了安定后方,把马超的父亲马腾诱往许都做人质,马腾进京后,和黄奎商议要杀曹操,却被黄奎妻弟苗泽告发。最终曹操先下手为强,派悍将曹洪、许褚派兵突袭马腾大营,马腾兵缺将少,被曹操大军击败。马腾带他的儿子马休马铁奋死力博,最终还是不敌曹操大军,马腾被擒后,拒不投降,惨遭杀害。马腾死的消息传到西凉,马超大怒,和韩遂结盟,一同起兵,和曹操会战潼关。这是三国演义里面,马超和曹操打仗的原因:为父报仇。网络配图也不晓得是罗贯中这么写,是对马超的嘲讽,还是在他真对当时的情况了解不清。历史上真正的马超,不仅不是为父报仇的好汉,反而他的父亲正是死在他的不理智出兵上。历史上的马超也是一员猛将,而且是年少成名。当年袁绍部将高干和郭援联合南匈奴大军侵犯关中,钟繇写信请马腾出兵,就是马超亲自领兵去支援钟繇的。马超和他麾下的西凉军作战勇猛,很快就把匈奴军赶出关中,成功保卫了关中地区...
·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忽悠历史的十三处?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演义,也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它在我国早已家喻户晓。一个遥远的历史题材小说,为什么一直牵动着千百万中国人的心?一部以描写军阀混战为内容的小说,为什么会令那么多的人为之倾倒?或者说,《三国演义》几百年来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有人认为,《三国演义》虚构了不少情节;也有人认为,《三国演义》忽悠许多历史;而更多人则认为,正是这种虚构加忽悠,才是这部名著几百年来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的所在。但是不管怎么说,在我国的艺术长河中,《三国演义》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民族生活的每个角落,对促进民族性格的形成、民族精神的高扬,都起着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网络配图忽悠一、刘备、关羽、张飞,为三国时期蜀汉集团的重要历史人物,三人公为君臣,私为兄弟。宋元以来,通俗文艺对三人的关系以及同打江山的历史即已开始文学化了,通过《三国...
· 真实的蒋干:其实是被低估了千年的三国名士
历史上的蒋干虽有负曹操之托,但未失名士之风。《三国演义》诬蒋干盗书,且将其刻划为一被人捉弄的小丑形象,虽增加了文学效果,却使其斯文扫地,实在是一起影响千年的大冤案。蒋干,在《三国演义》里,是曹操帐下幕宾。人物不大,在赤壁之战中却举足轻重。战前两次自告奋勇过江去游说周瑜和打探虚实,两次被周瑜巧妙利用:第一次要去说降周瑜,周瑜设计,故意让蒋干发现伪造的蔡瑁、张允私通东吴的书信,使蒋干将书盗回向曹操报功,曹操气急之下,中了周瑜的离间之计,误杀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第二次蒋干又主动要求过江去探听甘宁、黄盖欲降之真假,周瑜再次设计,使蒋干与庞统“不期而遇”,蒋干将庞统邀至曹营,使曹操接受了庞统献上的致命的连环计。所以,曹操才赤壁大败,蒋干实脱不了干系。网络配图三国时确有蒋干其人,也确有蒋干见周瑜之事;然历史上的蒋干其人其事,却与《三国演义》中的蒋干其人其事相去甚远。蒋干见周瑜事,载于《江表传》。《江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