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为什么会被唐玄宗逼死?他不死安禄山不反
唐朝一名将,一人配四将之印,却被唐玄宗逼死,他不死安禄山不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只要了解唐朝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不但使盛世大唐化作泡影,同时也直接促使唐朝日后藩镇割据局面的产生。
这场长达八年已久的叛乱,彻底让大唐元气大伤,往日的辉煌再也无法重现。了解这段历史朋友无不为大唐的遭遇感到可惜,而且很多人都说,如果在当时有一位名将不死,根本不会爆发“安史之乱”,因为安禄山根本就不敢造反,此人就是大唐名将王忠嗣。
王忠嗣一直被称为唐玄宗时期最伟大的军人,他曾经一人身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佩戴四枚将印。这种情况别说在唐朝没有遇到过,即使是在历史的各个王朝之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王忠嗣出生于世族,他父亲王海宾官也是唐玄宗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将军,曾为大唐立功无数,可是后来在与吐蕃大战中不幸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王忠嗣的父亲战死时,王忠嗣还是一个九岁的少年,唐玄宗为了怀念忠勇的王海宾,所以将王忠嗣收养在宫中,并找老师对其进行专业指导。
都说“龙生龙、凤生凤”。王忠嗣的父亲英勇善战、谋略过人,王忠嗣自然也就继承了父亲骁勇善战的基因,别看他平时沉默少言,但当他与唐玄宗谈论兵法时,往往可以直中要害,每次都可以使唐玄宗眼前一亮,因此唐玄宗称王忠嗣日后必成千古良将,
事实证明,唐玄宗没有看走眼,日后的王忠嗣果然成为一代名将。公元730年,王忠嗣被唐玄宗封为“兵马使”的职位,他正是以这个职位跟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吐蕃。在与吐蕃军队的玉川战役中,王忠嗣亲自率领300精锐骑兵趁夜色偷袭吐蕃大营,结果斩首上千名吐蕃士兵,同时还俘了虏四千余人,更是缴获了上万头牛羊。
经过这次战斗,王忠嗣一战成名,这年他才十八岁,此时他的威名已经快要赶上汉武帝时期的“冠军侯”霍去病了。在此后的战争中,王忠嗣连战连胜,将边疆外族打得落荒而逃,再也不敢冒犯大唐天威。而且当时跟随王忠嗣作战的将领包括李光弼、郭子仪等人,无一不是一代名将,王忠嗣可以镇得住他们,足见其本事不小。
而且王忠嗣为人谦虚、谨慎,领兵打仗也只是为了国家太平、百姓安康,并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他一直跟手下人强调的就是:“作为将军,在国家安定之时,需要做的就是安抚军队而已!一定不能依靠国家的力量,为自己获取功名。”他就是这样一位谦虚、纯粹的将军。
然而,虽然王忠嗣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从无败绩,但他却败在了官场之上。公元747年,身为宰相李林甫却担心王忠嗣有可能入朝为官,这样一来自己的宰相之位将不保,于是他伪造证据诬告王忠嗣。而他伪造的证据则是:“王忠嗣与太子李亨关系密切,意图谋权篡位。”唐玄宗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大怒,于是将王忠嗣从前线征调回来,随后又命主管刑事的“三司”进行严刑拷打,意图让其承认自己造反。
就在此时,王忠嗣昔日部下现在颇受宠信的哥舒翰挺身而出,为其求情,希望唐玄宗以罢免王忠嗣的官职抵罪,就不要将其处死了。由于王忠嗣一直没有被屈打成招,加上哥舒翰的求情,所以唐玄宗并没有将他处死,只是将其削职为民,赶出长安城。
公元749年,内心激愤不已的王忠嗣暴毙而亡,终年45岁。王忠嗣绝对是唐玄宗逼死的,他逼死王忠嗣不要紧,而与之被一起逼死的还有大唐的锦绣河山。王忠嗣在任期间,多次提醒唐玄宗要注意安禄山,可惜他却不以为然,最终酿成大祸。
但如果王忠嗣不被贬黜,“安史之乱”不会爆发,因为王忠嗣的大名早就响彻大唐,当时还无人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发生。即使在王忠嗣被罢免以后,安禄山叛变了,如果王忠嗣不死,那一定会被重新启用,只要他掌握了军队,那么安禄山的叛乱不过就是一场历史闹剧罢了,很快就会被。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同样历史也没有重来的机会,错了就是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