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把这个王朝彻底推向深渊,尸遍长安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他一句话,把这个王朝彻底推向深渊,尸遍长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汉末年,外戚干政,宦官专权。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
公元189年,董卓进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个偌大的王朝岌岌可危。
那么,是谁压垮这个王朝最后一根稻草?是谁彻底最后的一丝希望?
永汉元年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可谓权倾朝野,风头一时无二。
可惜,董卓并没有得意几年就倒了。在献帝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吕布等人谋杀。
此时,司徒王允专权,他刚刚上台就杀掉了当时的文豪蔡邕,拒绝接受李傕和郭汜的投降,并对其下达了追杀令。
而只有3000飞熊军的李傕、郭汜等人,本来也想认命了,决定解散部队,再分头向大西北逃亡。如果这样的话,则王允虽然极为不明智,却毕竟没有种下恶果,东汉政权暂时还能迁延些时日。
然而,贾诩恰恰在此时脱颖而出,发表宏论。李傕、郭汜对贾诩素来敬重,便洗耳恭听。
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迟也。”
正是贾诩的这一番建议,初平三年六月,李傕、郭汜打破长安城池,王允被戮,吕布出逃,尸遍长安。
据说,董卓初死之时,三辅地区百姓尚有数十万户,经过李傕、郭汜的放兵劫掠,仅仅两年间,民已“相食略尽”,好一片凄惨。
李傕和郭汜本就不是什么能人将臣,两个武夫掌权结果可想而知。
正所谓:“一计可以危邦,片言可以乱国。”说的就是贾诩这事。一句话,把这个王朝彻底推向深渊。“文和乱武”的典故正是出自这里。
贾诩,字文和,可他的行为可是与“文和”有什么关系?也不知道这是谁给他起的字。
当李、郭二人 成功后欲封贾诩为“尚书仆射”,他坚决推辞了。“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贾诩话说得颇有自知之明,他不过是为了救自己的命罢了。
所谓,谋士有三种,分别是谋己,谋人,谋天下。贾诩以谋己为首要任务,只要自己好,略施毒计罢了,哪怕是压垮这个日薄西山的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贾诩“毒士"的称号也有其中的缘故。但更多的是因为他用算无遗策,奇谋百出,既有郭嘉的才策谋略,又有司马懿的隐忍。怎么个隐忍法?大家可以讨论讨论。
贾诩作为一个谋士,真正做到了以追求完美为己任,他紧随形势发展,审时度势,经权达变,顺天行事,选择明主。
在夹缝中求生而游刃有余,屈从于命运的安排而经权达变,直至善终,贾诩在权变与谋略方面的造诣可谓达到了天人合一之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