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郭泰为什么会罢游归家教学?他有多少学生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53
转发:0
评论:0
郭泰为什么会罢游归家教学?他有多少学生,东汉太学生领袖郭泰,罢游归家教学,其学子多达千余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

  东汉太学生领袖郭泰,罢游归家教学,其学子多达千余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郭泰字林宗,又字有道,东汉太原界休(今山西介休市)人。郭泰出生于贫寒的家庭,幼年丧父,与淳朴善良的母亲相依度日。母亲虽不识字,但却督促他读书,使他成为全村人称赞的“小神童”,日后他成为大学问家,被天下人尊敬为“东国人伦”。郭泰长大后,母亲想让他去县廷做事,他说:“大丈夫焉能处斗管之役乎?”他便离开家乡,步行寻找名师求学。不久,他衣衫槛楼地投到河南成皋大儒屈伯彦先生门下,经三年苦读,博通经传,并“善谈论,美音制?”,成为大学问家。

  随后,郭泰游学京师,准备施展抱负,但他看到朝廷中宦官日益专权,排斥正直大臣,政治腐败加剧,最高统治者醉生梦死,沉淫于犬马声色之中,而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心中非常苦闷。这时,太常卿赵典举荐他,司徒黄琼征召他,他都坚辞不就,许多朋友劝他入仕,他也谢绝了,立志“优游卒岁”,“淡泊终生”,被同郡人宋冲赞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匹敌者”。后来,他与大名士符融交淡,其才华得到赏识,被符融推荐给时任何南尹的大学者李膺。李膺有“天下楷模”之称,受到李膺嘉许之人,便被时论谓之“跃龙门”。

image.png

  李膺性格孤傲,一般人难以接近,但他与郭泰彻夜长谈后,说他平生所识之士“未有如郭林宗者”,此语一出,立刻使郭泰成为名震京师的焦点人物。由于东汉末年宦官专权,以太学生为主的“清议”力量大长,郭泰关心社会,进入太学广泛宣传,并借助李膺、范湾等清正官吏互为援引,对宦官干政进行抨击,从而使郭泰与李膺、范湾等成为被社会推重的“八顾”,即八个德高望重之人。

  汉桓帝延熹九年,“党锢之祸”起,李膺、范湾、陈蕃、杜密等百余名社会贤达及干才被诬下狱至死,一千多名太学生被囚、流、徙、废、禁者达六七百人,“清议”势力受到沉重打击,东汉政治已是“天下所废,不可支也”。由于郭泰虽为太学生领袖,却是布衣白丁,又没有直接与朝廷和宦官对抗,幸免于难,但他对政治彻底心灰意冷了,决定罢游归家,侍养老母,闭门讲学,惠及桑梓。这正应验了范湾对郭泰的评价:“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郭泰有识人之才德,对奖掖后学不遗余力。

image.png

  陈留人茅容,侍母至孝,经郭泰指点成了一方名士。漆工申屠蟠,经郭泰点拨,成为东汉著名的经石学家。对一些有恶迹的少年,他也“悔佝善导”,使之走上正路。据传,郭泰成名后,曾在河南陈、梁之地求学访友,一次途中突遇大雨,无以挡雨,头巾被淋湿,一角下垂,路人见他戴的头巾两角一高一低,便纷纷效仿,一时竟被誉为“林宗巾”,形成“天下争戴林宗巾”之风气。他从京师返乡时,到黄河渡口为他送行之人达到数千人。他回乡设教讲学后,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学子也多达千余人,形成了黄河以北最大的学术文化交流中心。

  建宁二年(169年),郭泰病逝家中,年仅四十一岁,可谓英年早逝。四方之士赶来送葬者成千上万,“负荷担弥路,柴车苇装塞途”。东汉大书法家蔡邕亲自为其撰文并书写墓志铭,《昭明文选》收录有这篇墓志,因其人奇、书好、文美,被称为“三绝碑”。蔡邕书毕,极感慨地对河北名士卢植说:“吾为碑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故此碑又称“无愧碑”。此碑立于建宁三年(170年),北宋初期尚存。《太平寰宇记》记载:“汾州介休县郭林宗,家在县东二十里。周武帝时除天下石碑,惟林宗碑诏特留。”但欧阳修《集石录》、赵明诚《金石录》均不记此碑,推测北宋中期已亡失。

image.png

  光绪《山西通志·金石记》载,今所见“无愧碑”者有三:一为傅山摹刻,一为郑篮重书者,一为姜任修摹者。今郭泰墓前的碑刻为傅山摹刻者,傅山于碑后跋云:“此碑在南渡之前,已不可见。而今乃有藏此碑者,吾从汾阳曹孝廉伟得一本,不知近代何人补书,陋甚,不知青螺所赏识以为碑者又何本也?”山西省图书馆藏有傅山摹刻之拓片、姜任修之拓片。据方志学家今人刘纬毅先生考证,郭泰碑仅比立于东汉建宁元年九月辛酉的《绛邑长遗爱碑》晚二年,是山西省现存的第二块汉碑。有郭氏家谱研究者研究了山西历史上郭氏名人指出,“林宗振汉,子仪响唐”,无出其右者,郭泰无愧于山西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陶行知:老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会“学”
陶行知:老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会“学”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先生究竟应该怎样子才好?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间一切真理,不难取之无尽,用之...
· 游泰
参考资料《游铉墓志》《明实录·明世宗实录》《明史·公主传》
· 郭泰
图谱查看详细关系图郭泰知识图谱名字趣话《后汉书》做“太”,据说是范晔为避其父范泰的名讳,而改为郭太。名震京师《后汉书》中记载,郭泰在洛阳游学时,经名士符融引见,拜见当时被京师太学生标榜为“天下楷模”的名士、河南尹李膺,李膺对后学郭泰大加赞赏,二人于是结为好友,由此郭泰年少而得以名震京师。死后名动天下据《集圣贤群辅录》记载,魏文帝曹丕还是丞相、魏王时,将郭泰等二十四人旌表为二十四贤。另据《太平寰宇记》载,周武帝时除天下碑,唯有郭泰碑被下诏特别保留。另,据《后汉书》记载:公元169年(建宁二年)正月,郭泰在家中去世,终年四十二岁。当时从弘农郡函谷关以西,河内郡汤阴以北二千里内有近万人“负笈荷担弥路,柴车苇装塞涂”前来送葬。众人一同为郭泰刻石立碑,由当朝名士蔡邕(蔡文姬的父亲)亲自撰写碑文,写完后,蔡邕对涿郡人卢植说:“我作的碑铭有很多,都有些感到惭愧,只有作郭有道的碑没有愧色。”郭泰之死《后汉...
· 郭泰
郭泰(128-169),泰或作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身长八尺,相貌魁伟,绣衣博带,周游列国。与李膺等交游,名重洛阳,太学生推为领袖。第一次党锢事起,被士子誉为“八顾”之一,言能以德行导人。官府召辟,皆不就。他虽好褒贬人物,然也不危言骇论,故不在禁锢之列。后闭门教授,弟子千人。少博学,善谈论。到雒阳时,没有人认识他,陈留符融看出他是人才,介绍给河南尹李膺,李膺称其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后才名重洛阳,其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周游郡国。到茅容家吃饭,茅容杀鸡先给老母,后分半只放在门口凉亭给路人食用,泰以其为友,推荐太学,成为大德。经他推荐的大德学者无数,其中有巨鹿孟敏,陈国童子魏昭,陈留左原等。相人极准,见当时名士济阴黄允,劝说无数,认为其必毁誉于身后,后袁隗以女妻允,黄允果废于当时。当时大德范滂称赞其为“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 游氏名人——游泰
游泰,字仲亨,号东园,天顺巳卯(1459)六月八日---嘉靖十二年(1533)十月十八日,,明盐城县西北乡交睦庄(今江苏建湖县建阳镇交睦村)人,御前带刀侍卫,累朝皆领宿卫(负责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皇帝的安全保卫工作),驸马都尉。“安远侯柳文、英国公张仑、丰润伯曹栋、腾骧右指挥徐深、新宁伯谭纶,皆其婿也”。游芝(1490年9月26日--1508年1月),游芝夫张仑(字尧臣,英国公)(1485年--1535年7月25日)。长子游铭(?--1512年正月),二子游钦(?--1505年),四子游锜:冠带舍人,娶中书舍人万瓘女。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嘉靖十九年六月(1540),辛未荫驸马都尉游泰子锜为国子生。又据《招远县志》游锜,嘉靖三十六年(1557)任招远知县。五子游钺,冠带舍人,娶本卫千户芮傅女,殁,而已宣城伯卫公錞女继之。六子游锡,娶锦衣指挥郑壁女。铭、钦、锦、锺、镫、锳、鐩、镃皆蚤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