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治这么平庸,李世民为什么会选择他继位?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8
转发:0
评论:0
李治这么平庸,李世民为什么会选择他继位?,你真的了解大权在李治手中落败,李世民为什么选择这么平庸的人继位吗?小编给大家

  你真的了解大权在李治手中落败,李世民为什么选择这么平庸的人继位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大家都很熟悉,一代明君获得后代无数的赞扬,并且还是一代雄主,在当时对唐朝的影响非常的深,在李世民统治的时期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创下了无数的成就。但是这么一位明君怎么在挑选继承人的时候走眼了呢?唐高宗李治继位之后发生了很多的大事,皇后武则天夺走了大权,有了女人掌权的事情发生,等李治死后更是该换了朝代,从李家的江山改为了武周。李世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选择能力并不高的李治上位?

image.png

  其实李世民是无奈之举,李世民是李渊的次子,本来是没有什么资格继承皇位的,但是太子李建成的能力不大还很飘,嫉妒心太重根本无法担任皇位,看李世民能力高就处处针对,还设计陷害李世民,李世民只好无奈的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成功上位成了皇帝。李世民继位之后防止自己的儿子们发生这样谋反的事情,很早就立下了太子,想要平息人心,本来的太子是长子李承乾,李承乾小时候生的聪明,在各种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优越,所以李世民和各位大臣都很看好李承乾。

  因为很早就立了李承乾做太子,所以一直都在悉心培养未来的天子,李世民本人也是绞尽脑汁的培养,甚至还为了太子找了十几个老师一起教,为了能够让太子做事情更加的稳重,所以在犯错误的时候十几个老师丝毫不顾及太子身份,该训就训,该打就打,李承乾并不明白其他人的苦心,还觉得自己受到了委屈,时间长了产生了叛逆心理,后来李承乾养男宠的事情败露被发现,李世民深感失望。

image.png

  这个时候想夺得太子地位的李泰抓住了机会,李泰是李世民的第四个孩子,生母是长孙皇后,李泰的资质也非常好,李世民一直很看好这位皇子。太子李承乾被李世民放弃之后,当然有了改立太子的想法,李泰在这时候对李世民说,如果自己做了太子,百年之后就会杀掉自己儿子,扶持弟弟李治上位。

  李世民听到这样的话很感动,马上就要动摇了,马上就要改立李泰为太子之时,还好被其他大臣及时拉了回来,李世民仔细想了想,确实有阴谋的,李泰如果真的坐上了皇位,怎么可能百年之后做出杀子传弟的事情呢?太子的人选一直未落定,李世民心中也甚是愁烦,自己最宠爱的两个人都让自己这么失望。

image.png

  这个时候长孙无忌看到了李世民的烦恼,于是和其他老臣商量一起给李世民推荐,最后的结果是推荐的晋王李治。其实李治一点野心都没有,突然一下子有这样的好事落在身上,还是有点懵的。这三位皇子都是嫡子,都是李治和长孙皇后所生下的,所以立为太子也无可厚非,毕竟李泰和李承乾都不太合适,只有李治无欲无求还稳重踏实,是最好的人选,所以李治成为了太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世民有14个儿子,为什么要选择最平庸的李治?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世民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贞观十七年四月初七,李治被正式立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五月,李世民在终南山翠微宫驾崩,享年52岁。同年六月初一,李治继位,史称“唐高宗”。但是这时候就有很多人说了,唐太宗李世民有十四个儿子,为何要选择资质最平庸的李治呢当皇帝呢?原因很简单!大部分人的理由是说: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将自己的老爸抓起来,把自己的哥哥弟弟全家都给处死了以后,才当上皇帝的。所以他很害怕自己后面的子孙像他一样,于是在他内心里就一直很维护“嫡长子继承制”。但是他的大儿子李承乾却是个不争气的主,不读书,不上进,只懂得贪恋女色,甚至还时不时搞一点同性恋。最后他居然还想派人去将自己的那些兄弟都杀了,自己当皇帝。后来阴谋败露之后,李世民痛心疾首,不得已将他贬为庶人。李承乾叛乱使得李世民心里十分难过,他不想让自己的历史重演,但是...
·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选软弱李治继位?李治继位之谜
唐太宗开始面临当初与父王近似的抉择,立长还是立贤?他似乎开始理解父王当年的心情:依制——只能立长!可是他又不愿意看到才华横溢的魏王受到东宫的压制,因为魏王有他自己年轻时的影子。那么,怎么理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呢?或许这是一个未解之谜。李世民为何选择软弱李治继位?英武的唐太宗亲手缔造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可是他亲手精心培养的继承人却令他大失所望。昔日追随他打天下的寒士们,也不具备担负起匡扶李唐的力量。随着保守派大臣占据主动,年幼的李治被推向前台。无奈之下,唐太宗改立李治为太子,正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太子不贤唐太宗即位不久,立长子李承乾为皇子,时年八岁。为了培养李承乾,唐太宗可谓煞费苦心,不遗余力。李世民首先选择年高望重的李纲为太子少师。李纲的教育内容大体上以儒家君臣父子之道为主,师教严肃。“每谈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当时年幼的承乾未尝“不耸然礼敬。”唐太宗对承乾虚心接受师教,...
· 明君李世民无奈选择软弱唐高宗李治继位?
英武的唐太宗亲手缔造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可是他亲手精心培养的继承人却令他大失所望。昔日追随他打天下的寒士们,也不具备担负起匡扶李唐的力量。随着保守派大臣占据主动,年幼的李治被推向前台。无奈之下,唐太宗改立李治为太子,正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唐太宗即位不久,立长子李承乾为皇子,时年八岁。为了培养李承乾,唐太宗可谓煞费苦心,不遗余力。李世民首先选择年高望重的李纲为太子少师。李纲的教育内容大体上以儒家君臣父子之道为主,师教严肃。“每谈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当时年幼的承乾未尝“不耸然礼敬。”唐太宗对承乾虚心接受师教,最初是满意的。然而,承乾生于深宫大内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成人以后缺乏乃父那样弓刀跃马,千里驰骋,接触民间,目睹社会、民生疾苦的阅历,故而目光短浅、识不及远。”及长,好声色,漫游无度,然惧太宗知之,不敢见其迹。每临朝视事,必言忠孝之道,退朝后,便与群小廨下。而且承乾想方...
· 揭秘:明君李世民无奈选择软弱唐高宗李治继位?
贞观五年六月,太子少师李纲病逝,唐太宗把教育太子的重任委之于左右庶子于志宁、李百药的肩上。李百药针对承乾颇为留心典籍及爱好嬉戏的特点,写了一篇《赞道赋》,以古来储君成败之事来讽谏承乾。唐太宗对此十分赏识,然而李承乾依然故我,于志宁、李百药只好灰心离职。唐太宗考虑到李承乾虽有过失,然而仍有可塑的希望,认为只要有名师的指点,总可匡正果实。于是又无色了中书侍郎杜正伦为太子右庶子。杜正伦曾为秦府文学馆学士,贞观初以不畏触犯逆鳞而闻名朝野,唐太宗起用杜正伦的用意在于“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耳目所未涉,能无骄逸乎!卿等不可不极谏。”设身处地为承乾着想的用心可谓良苦。这时,承乾脚上患病,不能朝谒,失去了太宗对他教诫、监督的直接机会。于是群小之辈乘虚而入,引诱这个“好声色”的太子走上了“奢纵日甚”的浪荡歪道。对于杜正伦的规谏,他全不理睬。杜正伦因而采取了从正面诱导的方针,着力弥补承乾“不闻爱贤好善”的缺...
· 李世民继位前势力很强,为什么李渊的嫔妃还想害他
“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这是《资治通鉴·唐纪七》开头的一句话。这个“上”指的是唐高祖李渊,这话说的是,李渊这个人越老越风流,越老越“年轻”,宠幸了很多嫔妃,生了二十个儿子。司马光笔锋一转写道,为了的地位,这些小皇子的母亲,争相结交年长的皇子,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两棵大树,自然成了那些女人的首选,大树底下好乘凉嘛。她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李渊毕竟老了,没几天活头了,她们得未雨绸缪,在老家伙断七之前就找好新的依靠。利用都是相互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反巴结”的时候,手段也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还有点恶心,献媚、贿赂、馈赠,凡是他们能想到的,凡是他们有的,没有舍不得的。贿赂和馈赠也就罢了,而献媚,要知道她们都是李渊的女人,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小妈。李建成和李元吉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她们在父皇面前替他们美言,以求得父皇的宠爱。图1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也许献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