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箕谷之战:赵云生平最后一战,以失败告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1
转发:0
评论:0
箕谷之战:赵云生平最后一战,以失败告终,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赵云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蜀汉章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赵云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蜀汉国主刘备调集重兵,浩浩荡荡杀向东吴,试图重新夺回战略要地荆州,为死去的爱将关羽复仇。刘备虽然打了一辈子仗,这次却犯了兵家大忌,《孙子兵法》说的明明白白:“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

image.png

  在丧失理智的狂怒情绪主导下,刘备在东吴名将陆逊面前露出了破绽。最终在陆逊水陆并进的猛攻下,蜀汉军队全军崩溃,大败亏输。蜀汉的军事实力自关羽荆州之战后,再一次遭到毁灭性重创,到了元气大伤的地步。

  悔恨交加的刘备,在此重击之下一病不起,于公元223年在白帝城与世长辞,刘备时代至此终结,诸葛亮时代拉开帷幕。诸葛亮再次受任于危难之际,他审时度势,主动派遣使者与东吴交好,迅速修复吴蜀联盟,使得蜀汉摆脱了两面受敌的危险处境,度过危机。

  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蜀汉国力有所恢复。诸葛亮及时地把北伐曹魏、恢复汉室的大业提上议事日程。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厉兵秣马,点将出兵,掀开了声势浩大的六出祁山序幕,蜀汉第一次北伐开始。

image.png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的是,诸葛亮精心筹备的这次北伐,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用人不当。他在这次北伐中,任用老将赵云和新秀马谡,分别担任两路人马主将,结果这两路人马全都铩羽而归。马谡是战场新人,之前从无领兵打仗经验,打败仗情有可原。而赵云是征战一生的三国名将,为什么也会折戟沉沙大败而归?

  按照诸葛亮实现部署,蜀汉此次出征兵分三路。第一路由诸葛亮率领,直扑魏国重镇祁山堡。第二路由赵云邓芝率领,兵出斜谷道,担任疑兵,威胁长安,吸引曹魏主力部队。第二路则由马谡率领,镇守街亭重镇,护卫诸葛亮主力侧翼,阻击曹魏援军。三路出兵环环相扣,看似天衣无缝,谁知最不该出问题的赵云那一路却出了大问题,导致此次北伐全面崩盘。

  赵云所带的这一路人马,走斜谷道北上,旌旗招展直扑关中。曹魏镇守长安的大将曹真,得到斥候的情报以后,听说蜀汉三路进兵,最初也是非常紧张。一时间他搞不清哪一路敌军是主攻,只能急忙调兵遣将布置长安防御,并亲自带领重兵前往迎战距离长安最近的赵云。眼看赵云的疑兵计就要大功告成,谁知此时赵云却犯了个致命错误。

  赵云一路人马到达斜谷道的北出口,眼前就是关中平原。但此时赵云考虑到自己兵力单薄,没有敢再继续进兵,而是停留在斜谷出口处箕谷观望形势。谁知他的这一反常的停顿,被精于用兵的曹真识破机关。曹真马上意识到赵云这一路行动迟缓,当进不进,极有可能是疑兵,想拖住曹魏主力。

  曹真立即判断出诸葛亮的真实意图,当即派遣大将张郃星夜兼程,取道街亭增援祁山堡。同时他试探性地向赵云一路发起猛攻。箕谷之战爆发。赵云没料到曹魏的反应如此之快,措手不及,加之兵力不足,被曹真击败,被迫匆忙退兵。曹真得以腾出手来调集人马赶往街亭和祁山堡前线,结果马谡在街亭全军覆没,其他两路都已失败,诸葛亮眼看自己孤军深入,只得铩羽而归。

image.png

  当年冬天,诸葛亮发起第二次北伐,袭取陈仓,此战赵云不知何故没有参加,第二年赵云就因病去世,箕谷之战也因此他军事生涯最后一战,可惜他却折戟沉沙,以失败告终,以这种令人遗憾的方式告别了军旅生涯。不过这也无可厚非,世上本没有常胜将军,赵云的偶尔一次失手也可以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赵云箕谷之战相比张辽逍遥津之战箕谷之战以弱敌强算输吗
诸葛亮第一北伐,对外宣称由斜谷道取郿,让大将赵云和邓芝做疑军,据箕谷,吸引曹军主力,而诸葛亮亲率蜀汉军主力,进攻祁山。结果,赵云因为兵弱敌强,在箕谷和曹军主力曹真作战,失利了,这是赵云第一次单独统兵作战,指挥军队,这次箕谷之战以弱敌强算输吗?究竟败没败呢?和张辽逍遥津之战比呢?箕谷之战,是赵云一生唯一的一次对外统兵作战,是主要指挥官,赵云的这一战,看似失败,实际上没有失败,以弱敌强,寡不敌众,对抗数倍于自己的敌军,处于劣势,失利也算正常,但是,没有造成大的损失,这非常难得。俗话说,兵败如山倒,可能会造成士兵逃散、被俘、战死,辎重丢失,而赵云的部队没有溃散,没有丢失一件东西,没什么损失,安全撤回,这能算败吗?对于箕谷之战双方的兵力,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我猜测,赵云的兵力最多不超过一万,因为诸葛亮率的才是主力,蜀汉大军一共才十万,肯定要留几万守卫成都和汉中各地,诸葛亮主力应该不超过五万,而曹...
·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一生以失败告终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史载其“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属于那种标准的河北汉子。现在很多人受演义和游戏的影响,往往将赵云视为文武双全的代表,但其实历史上真正的赵云与其说是智勇兼备,不如说他虽然武勇过人,但却缺乏统帅大军作战能力。若将他与同时代的武将相比较,他应该是和典韦、许诸较相像。赵云初出山时可以选择的势力有两个,一个是袁绍,一个是公孙瓒。可能是考虑到自己无显赫的身世背景,况且袁绍手下良将如云,较难会受重用,于是就率领当地的一些义勇兵投靠了公孙瓒。当然,史书上借他与公孙瓒的交谈,将他选择公孙瓒的动机作了十足的美化。(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网络配图长阪之后,本书上直接转到刘备入蜀,而赵云则被留在荆州,关于赵云在赤壁大战以及随后的荆州攻略战中的表现如何,只字未提。倒是裴注所引的赵云别传中记载着赵云在荆州攻略战后受封偏将军,...
·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竟然一生以失败告终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史载其“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属于那种标准的河北汉子。现在很多人受演义和游戏的影响,往往将赵云视为文武双全的代表,但其实历史上真正的赵云与其说是智勇兼备,不如说他虽然武勇过人,但却缺乏统帅大军作战能力。若将他与同时代的武将相比较,他应该是和典韦、许诸较相像。赵云初出山时可以选择的势力有两个,一个是袁绍,一个是公孙瓒。可能是考虑到自己无显赫的身世背景,况且袁绍手下良将如云,较难会受重用,于是就率领当地的一些义勇兵投靠了公孙瓒。当然,史书上借他与公孙瓒的交谈,将他选择公孙瓒的动机作了十足的美化。(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网络配图长阪之后,本书上直接转到刘备入蜀,而赵云则被留在荆州,关于赵云在赤壁大战以及随后的荆州攻略战中的表现如何,只字未提。倒是裴注所引的赵云别传中记载着赵云在荆州攻略战后受封偏将军,...
· 箕谷之战有什么历史影响箕谷之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影响赵云箕谷疑兵成功吸引到了曹魏主力,给攻打陇右的诸葛亮争取了很大的机会,但马谡在街亭被魏将张郃击败,诸葛亮选择撤兵,赵云在箕谷的疑兵也失去了意义。建兴六年(228年),也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同年十月,诸葛亮再次北伐,赵云先前告诉诸葛亮军资绢帛可以留在冬天赐给将士们,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是冬天,正好用上。赵云在撤退时烧毁了赤崖以北一百余里的栈道,而后赵云试图去修复,但因为水流实在湍急,赤崖以南的栈道也被大水冲毁。箕谷口在陈仓以东,出了箕谷口刚好可以绕道陈仓后面,直取郿县,进逼长安。诸葛亮给诸葛瑾提及赵云烧栈道的事情,可见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是想走斜谷道的。而曹真在诸葛亮一伐失败后下令修筑陈仓城,也是鉴于赵云烧了栈道,蜀汉短期内无法从斜谷道出兵,诸葛亮二次北伐,只能先攻取陈仓。赵云烧栈道的行为保住了汉中以及赤岸的府库,也给诸葛亮再次北伐造成影响。蜀汉赵云虽然在建兴六年(228年)试图去修复栈道,...
· 悲哀!太平天国最后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是清朝中后期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也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1850年洪秀全等发动起义,1851年攻克南京并定都,1864年南京陷落,1872年太平军部队败走,太平天国就此终结。看到这不禁有读者想,此次起义运动规模之大怎么会失败的呢?太平天国最强盛之时,已经具有一定的实力与清朝政府一决雌雄,为何没有向北直捣清政府老巢北京城呢?网络配图1854年,太平天国军队人数超过六十万人,太平天国的西征军在湖南遭遇湘军顽强抵抗,在翼王石达开的率领下大败湘军,后太平军又克扬州,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清军统帅向荣在自杀。太平军另一只北伐军队以区区数万人在途径安徽、河南等省份,一路所向披靡,一度打到天津,让清朝廷大为惊恐。遗憾的是,太平军最后陷入数十万清军的重重包围,时值冬季,军队物资匮乏,而援军迟迟不到,最后只能选择冒险突围,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最终全军覆没。太平军北伐首领林凤祥、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