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刘伯温是怎么让明朝军队变成没牙的老虎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7
转发:0
评论:0
刘伯温是怎么让明朝军队变成没牙的老虎的?,被神化过度的刘伯温:他的一记昏招让明朝军队变成没牙的老虎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

  被神化过度的刘伯温:他的一记昏招让明朝军队变成没牙的老虎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功臣,以谋略过人著称于世。在明朝开国战争中,刘伯温伴随朱元璋左右,参与重大军政决策,是朱元璋最为重要的智囊团成员之一。“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是明武宗代表明朝皇帝对他的一生做出的最高评价。

  然而很长时间以来,形形色色的野史逸闻、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逐渐偏离了他的,被神化过度的倾向愈来愈明显,俨然成为一个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未卜先知算无遗策的“半仙”,与正史中他的真实形象相去甚远。

image.png

  在真实历史中,刘伯温的特点有两项:一是长于用兵筹谋,他虽是文人,却熟读兵书,胆识过人,战争年代他是朱元璋的军事高参。二是他性情刚烈,以直言敢谏、不徇私情著称,所以朱元璋才会把他任命为专管纠劾百官的御史中丞,因此把他比作诸葛亮未免以偏概全,他的性格和经历其实更像魏征或者包拯。

  另一方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刘伯温也不例外,他也并不能做到时时处处总站在正确的一边,也会犯错误捅娄子。他的一记昏招,曾导致明朝军队战斗力迅速下滑,变成了一头没牙的老虎。

  明朝开国后,百废待兴,刘伯温全面参与了明初军政构架的制定与搭建。《明史》记载,刘伯温曾向朱元璋提出过一项影响深远的建议,“太祖即皇帝位,基奏立军卫法”,刘伯温向朱元璋建议推行“军卫法”。

  所谓“军卫法”,是明代的一种独特的军队管理与运作体系。“军卫法”的特点有三个。第一是全国军队化整为零,五千多人为一卫,一千多人为一所,分别驻扎各地边防要隘,担任守土之责。各个卫所,都归京城大都督府和兵部共同交叉管理。如此一来,可以有效防止统兵大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危及朝廷。

  二是各地卫所普遍实行军队屯田。各地驻军按人数拨给田亩,士兵分为“守备军”和“屯田军”两部分,轮流担任军事作战任务和耕种田地。各地驻军自给自足,不必依赖朝廷千里迢迢运输军粮,给朝廷省去一大笔养兵费用。

  三是各地军队实行“军户”制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世袭职业军人制度。军户家中的男丁,世世代代为国家服兵役,不得“脱籍”或改行。如此一来,可以保证朝廷有源源不断的兵额补充,省缺繁杂的招兵之劳。且士兵都是出身军旅世家,从小舞刀弄棒,兵员质量也有保证。

image.png

  这套“军卫法”,看似完美无瑕,益处良多,但具体实行起来,实际情况却要复杂得多。首先,军队屯田全面推行之后,给一些贪婪无良的武将提供了捞取不义之财的良机。他们把要么军屯田地私自霸占为个人资产,役使士兵无偿耕种,田地产出收益却全被武将私吞。很多士兵实际上形同奴隶,终年劳苦不得休息,却衣不蔽体,啼饥号寒。

  其次,“军户”制度,严格限制了士兵的择业自由,用强迫手段挟制士兵世代为朝廷服兵役,不得人心。明初频繁战争造成大量士兵伤亡,幸存士兵又因屯田制被破坏而生活困苦不堪,导致士兵不堪忍受,大量逃亡,军队现大量空额。《筹海图编》记载,有的地方士兵逃亡数量占到十分之七。主管将官却隐匿不报,借机大肆“吃空饷”,导致明朝军队实际数量严重不足。

  凡此种种,使得明朝军队战斗积极性极为低下,战斗力根本无从谈起,逐渐退化成一头没牙的老虎,空有其表,却无法完成守土卫国的重任。明朝正统十四年的“土木之变”,明英宗带领国家最为精锐的部队御驾亲征,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前提下,却被瓦剌人全歼,就是典型的恶果。

image.png

  此后,朝廷上下有识之士深感“军卫制”弊端极大,纷纷上书请求对此进行调整革新。最终,屯田制和军户制在很多地方被取消,明朝兵制逐渐开始推行“募兵制”和“军饷制”,刘伯温的“军卫法”至此名存实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伯温也有糊涂的时候,一记昏招让明朝军队变弱了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伯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功臣,以谋略过人著称于世。在明朝开国战争中,刘伯温伴随朱元璋左右,参与重大军政决策,是朱元璋最为重要的智囊团成员之一。“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是明武宗代表明朝皇帝对他的一生做出的最高评价。然而很长时间以来,形形色色的野史逸闻、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逐渐偏离了他的,被神化过度的倾向愈来愈明显,俨然成为一个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未卜先知算无遗策的“半仙”,与正史中他的真实形象相去甚远。在真实历史中,刘伯温的特点有两项:一是长于用兵筹谋,他虽是文人,却熟读兵书,胆识过人,战争年代他是朱元璋的军事高参。二是他性情刚烈,以直言敢谏、不徇私情著称,所以朱元璋才会把他任命为专管纠劾百官的御史中丞,因此把他比作诸葛亮未免以偏概全,他的性格和经历其实更像魏征或者包拯。另一方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刘伯温也不例外,他...
· 也速干是怎么让原本成家的姐姐变成成吉思汗的妃子的?
对因为她原本成家的姐姐,被成吉思汗抓了回来,成为他的妃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建立者,也是世界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在成吉思汗的统领之下,成功地统一了部落。而成吉思汗的一生当中又有很多的后妃,有历史记载的一共有四十多人,并且还同时册立了很多位的皇后,她们分别位居是为翰儿朵中,每个翰儿朵排名第一位的就是翰儿朵的首领,而其中的第一翰儿朵的正妻孛儿帖是在成吉思汗的后妃当中地位最高的。因为她原本成家的姐姐,被成吉思汗抓了回来,成为他的妃子。而在成吉思汗的后妃当中就有一对姐妹花。她们就是今天小编要讲的女主人公,在当时社会之中,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一个男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她们的应该说一出生就很成吉思汗站在对立面在。她们就是也速干和也遂。她们都是也客扯连的女儿,当时塔塔儿也客扯连所在的部落一直跟成吉思汗是敌人的关系。于是塔塔儿也客扯连就聚集了少数...
· 禅让制是怎么变成世袭制的?是怎么演变过去的
说起中国历史中的圣明君主,那必然就是尧、舜、禹、汤、文、武这六位先圣。今天我们就来谈有一下关于这六位相先圣的故事。其实他们也谈不上什么大王、皇帝,都属于部落酋长的级别。只不过相比较文明不赤裸身体,不吃人肉部落酋长之间也和平相处采用禅让制来交接权力。说起禅让制就是指统治者把首领的位置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位置即领导地位”。这些都是领导自愿进行的通过多方面的中和测评来决定将领导位置传给谁。两者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舜帝尧在位七十年后他老了准备让出位置。他的儿子丹朱很粗野、好闹事。有人推荐丹朱继位,结果尧不同意。后来又召开部落会议决定推举舜继承酋长的位置。舜德才兼备,是个很有能力的人。随后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先后都嫁给了舜。并考验了三年才将帝位禅让给舜。尧看重的是舜在处理家庭矛盾方面的能力。在父亲、后妈和带毒的弟弟“傲象”三人联合起来通过纵火焚屋、掘井掩埋这些挖空心...
· 明朝军队是怎么打败战无不胜的蒙古铁骑的?
至正二十年(1360年)之前,数目庞大的明军,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钱粮,后来朱元璋痛定思痛,开始厉行屯田制,不但军队自己要种地,还要帮助地方兴修水利。结果地方生产发展,百姓富庶,原本向老百姓征收用于军用的“寨粮”,朱元璋也大手一挥不收了,从此深得民心,战斗力方面,明军也直线进步。至正二十年(1360年)之前,面对最直接的对手陈友谅,朱元璋处于绝对劣势,然而这以后,朱元璋却开始逐渐取得胜利。甚至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决战时,陈友谅先以六十万大军,围攻朱元璋的边防要塞洪都,明军在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的统帅下严防死守,以劣势兵力死守八十五天,硬是没让陈友谅前进一步。洪都之战,不但创下了中国古代战争史城池防御战的经典范例,更为朱元璋的反扑赢得时间,七月,朱元璋以二十万大军反扑陈友谅,双方在鄱阳湖决战,面对三倍于己的敌军,明军巧妙运用火攻战术,在顶住陈友谅疯狂攻击后,成功焚毁陈友谅旗舰,一举反败为胜...
· 唐朝宦官们最终完美升级变成货真价实的老虎
中国你死我活的古代政治史上,恶心事从来不少,“宦官专权”该是其中尤其恶心的一样。要问这事放在哪代最恶心,好些历史剧票友们,脱口而出的便是一个朝代:大明。从正史里的刘瑾魏忠贤,到野史里横扫龙门客栈的雨化田。各路强大宦官的恐怖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哪怕对历史半瓶子水的朋友,也能充教授般如数家珍。但倘真要认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恶心的朝代,唐朝的各路公公们若泉下有知,必然集体,表达各种不服。话说货比货得扔,明朝和唐朝的公公们,比比就知道谁该扔:先说明朝那些杀伤力到逆天的家伙,无论刘瑾还是魏忠贤,一旦得罪了皇帝,总是轻松被秒杀:正德皇帝除掉刘瑾,是随手写了一张小纸条。崇祯除掉魏忠贤,也不过是例行公事下圣旨。那些让后人都深感恐怖的威风,其实严重注水。往最严重说,不过狐假虎威。这狐假虎威,放在中晚唐的大宦官们眼中,真是一群怂货:历代宦官都做狐狸,唯独唐朝宦官们最终完美升级,变成货真价实的真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