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吗?其实他被世人误会了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5
转发:0
评论:0
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吗?其实他被世人误会了,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战国时期,诸侯之间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战国时期,诸侯之间为了兼并战乱不断,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出大将白起发起了长平之战,最终赵国惨败。这一战影响巨大,不仅重创了赵国,还给东方六国带来极大的威胁。而原本强大的赵国,由此一战从此一蹶不振,而导致这个结果的所有责任都归到了赵括身上。那么真的就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葬送了赵国吗?

  恐怕事情不是这么的简单,这场战役的结局并非偶然,而是由背后三个致命的原因所导致,不是简简单单把责任全部推给赵括就完事了。

  其一,赵国自身没有认清形势,长期疏于上党的防御。从整个大局来看,秦国的逐渐强大,蚕食东邻的野心早就暴露,而赵国却从未重视过。上党原本是韩国的领地,但是对于秦国来说这是个极其重要的地方,只有拿下了上党,秦国便可以大规模地向关东六国进行军事行动。而对赵国来说同样是如此,掌控上党,便可以阻止秦国的东进。但是赵国始终没有真正看清形式,一直以来疏于对上党的防御,根本没有布置足够的军事力量。以至于被秦国取得了上党郡治。

image.png

  当这个时候赵国开始重视派廉颇前来的时候,时机已经晚了。这个时候的局势已经是完全不利于赵国,而廉颇的坚守不出战略也是丝毫起不到任何作用。这个时候赵孝成王为了战局,派出了赵括,全面指挥长平之战,但是此时的局面依然难以挽回。要知道廉颇对战白起也是毫无办法,再换作赵括来接手这个“烂摊子”,当然存在战败的可能性。而我们却习惯性地把战败的原因归咎于赵括,这样合适吗?

image.png

  其二,后勤补给的断绝。虽然赵国后来派了一大批援军过来,但是同样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粮草的需求大增,极大的增加量后勤补给的压力。当赵括接手指挥的时候,再也不能像廉颇一样坚守不出了,因此此时的粮草供应已经被秦军断绝,而军中粮草又不多。若是还是按照廉颇的打法固守不战,那么还没战进士就饿死了。

  同时,赵括这支部队彻底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可谓是孤立无援。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坐以待毙,二是主动出击搏一把。毫无疑问当然要选择搏一把,不管怎么样,最起码有扭转战局的可能性。可惜的是赵括中了白起的计策陷入重围,最终战败身亡,赵国惨败。但是赵括死得英勇,不畏强敌,拼死一搏,岂不悲壮!

image.png

  其三,严重疏于外交。在刚开始赵国与秦军相持不下的时候,赵国就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外交,想方设法得到他国的援助,以共同对抗秦军,增加胜算的可能性。可是赵王却不以为然,而且当时也不是没有大臣想到这一点,楼昌和虞卿曾就上言建议赵王,外交上联盟齐国和楚国,便可使秦国退兵:“齐楚救赵,来则退兵!”可是赵王却不听,反倒一心想着和秦国谈判媾和条件。

  而原本有意派兵援助赵国的诸侯,看到赵国一心媾和于秦。明知赵国有难,到最后谁也不愿意再插手救援。如此一来,使得原本就处于劣势的赵国更加的孤立无援了,此战的惨败已成注定。

  所以说,赵国的惨败不能简单地归咎于赵括,而是赵国本身就存在严重的问题,就算赵括能力再强恐怕也难挽回注定的败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长平之战中的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其实他败的并不冤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括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赵括,想必第一印象都是“纸上谈兵”吧;但是谁又能知道,赵括绝对是一员被历史误解的名将呢?或者说,赵括绝对拥有成为超级名将的资质;但奈何赵括人生第一个对手就是早已成名的绝世名将白起,这也是赵括的悲剧。说起赵括的悲剧,还要从他的父亲开始说起,他的父亲名叫赵奢,也是战国时期的名将,位列东方六国八名将;赵奢绝对是一个天才,人生仅打了一场战役——阏与之战,秦国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赵将赵奢率军救赵,出奇计,终于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而赵括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基因,从小就对军事非常敏感,熟读兵书,论战谈略,就连赵奢也难不倒他,至少从军事理论上来说,赵括是合格了,缺少的是实战的训练;但是赵国处于四战之地,紧挨着秦国,赵孝成王又是一个急于求成的君王,并没有给赵括以恰当的时间来成长,就将其任命为长平之战中赵军的统帅。而当时长平之战是一个什么...
· 千古冤将赵括: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历史上一谈到纸上谈兵,就会自然而然的联系到赵括这个名字。诚然,这个成语的出现确实是源于赵国与秦国的大战,更为确切的说,是源于赵国赵括与秦国白起的战争。纸上谈兵但赵括难道真的是半点才能都没有吗?真如历史上人们对他的评价吗?又或者是有什么隐情导致了人们对他的认识发生了偏差?我们对赵括的评价,应该是来源于历史的,但是也要考虑到当时的一些客观实际情况,这样作出判断才较为全面和客观。赵括,他并非是白衣,他的父亲也曾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赵奢,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兵二代,他从小也算是天资聪颖,学习能力极强,很小都能熟读兵书,也能从赵国发生过的战役中总结经验教训。可以说,赵括并非是一个纯粹的书呆子,他并非那种死读书的人,他能将书上的知识结合实际发生的战役来进行评判,那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他并非是毫无应变经验的。那么为何赵括的出征会导致失败呢?敌我两方,失败的原因不是从自身来寻找就是从对方来寻找,不是自己太弱那一定...
· 千古冤将赵括: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秦赵两国战前综合实力对比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关键战役,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因此威名大振,而赵国的赵括却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千古笑柄。成王败寇是历史铁律,作为失败者的赵括背负骂名无可厚非,可历史非身处其中不能感同身受,赵括其实并不是不堪大用的纨绔子弟,他的失败也自有其苦衷:其实,秦强赵弱是当时总的形势,赵国最后的失败实际上是一种必然,赵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要充分理解这一点,就要从分析秦赵两国战前的综合实力及形势入手: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实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专制集权制度,把全部国力都用于耕、战两件事上。到长平之战前夕,变法已近百年,秦国的国力已经今非昔比,拥有巴蜀和汉中两大粮仓,兵力近100万。秦国已经是战国时代唯一的超级大国了。韩赵魏三国是从三家分晋而来,晋在春秋时期算得上超级大国,但分而为三,单独一部分虽然仍属大国之列,但只能算是中下等了。赵国在战国七雄之中,综合实力连前三甲都排不进去...
·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纸上谈兵是怎么回事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明朝刘如孙根据这个有名的历史故事,写了一首诗《湘南杂咏》,其中有一句"朝野犹夸纸上兵"。后来,人们...
·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揭秘其纸上谈兵的证据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大家说起战国时期的赵括,首先想到的就是纸上谈兵这个典故。两千年来人们都认为赵括是一个只知空谈兵书,实际军事指挥才能很低下的庸才,因为我们一直是以成败论英雄,赵括打输了长平之战,败坏了赵国的国运,一直被大家钉在耻辱柱上。赵括难道历史上的赵括真的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庸才吗?长平之战时秦国战神白起看到赵括在粮食断绝时带领赵军发起的决死突击,说了一句话暴露了真相,白起看到赵括的战场指挥后感叹到:此子若不死,必成秦国大患;能被四十年来未尝一败的战神如此看重和忌惮的人绝非庸才。其实从赵括做的一些事情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白起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是典型的高级贵族子弟,从小熟读兵书,与父亲论兵时常把自己的父亲都辩论的无法可说,所以非常骄傲,其实这也是很多高干子弟的通病。因为赵括毫无战场经验,总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