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为秦国奉献一生为什么没有好下场?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6
转发:0
评论:0
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为秦国奉献一生为什么没有好下场?,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为秦国奉献一生为什么没有好下场?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

  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为秦国奉献一生为什么没有好下场?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秦朝的前身,只是一个小小的西陲弱国,秦国没有高贵的先祖、没有富庶的土地、没有安定的环境,但能跻身前列,在战国后期成为“虎狼之国”,其余山东六国皆不敢小觑,依靠的不仅是秦国国君的励精图治,还有贤臣良将的忠心陪伴,而为秦国奉献了毕生才华的商鞅、张仪、范雎,吕不韦为什么没有一个好结局?

image.png

  秦国国君礼贤下士,从秦孝公到秦始皇,每一任都得到一位当世之才的相国辅佐。例如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让秦国的实力大大提升,为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张仪两为秦相,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诸国横强而瓦解了六国合纵攻秦;范雎帮助秦昭王加强王权、剪除四贵,并且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以图东出;吕不韦在秦国任相,稳定了主少国疑的情势。这几人为秦国的强大功不可没,但是他们的下场却不是那么尽人意:商鞅惨遭车裂、张仪被逼走、范雎抑郁而终。他们都将自己毕生的才华全部贡献给了秦国,他们虽然都不是秦国人,但为了秦国呕心沥血,结果最后却落到了如此结局。难道真的是秦国刻薄寡恩吗?

  一、孝公既没,大秦只知商君而不知新主。

  秦国自立国以来,国势起起伏伏,而秦孝公时期可以说是秦国最重要的转折点。那时秦国衰弱,被邻居魏国欺负,不仅被占据了老祖宗拼命换来的河西之地,还时常遭受侵扰,其余山东诸国像对待夷狄一样对待秦国,秦孝公继位后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战士、明确论功行赏的法令,并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说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商鞅正是应了这份求贤令而来,提到“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其变法之策与孝公不谋而合,这对君臣也成了“最铁”搭档。在孝公的全力支持下,商鞅重修法律,“徙木立信”,为秦国变强可谓是真的竭智尽力。但可惜的是,新君秦惠文王登台后,没有念及商鞅的功绩,而是直接以谋反的罪名将其处死,可怜商鞅最后的下场却是车裂分尸,株连全家。

image.png

  二、张仪为横,反复无常而为武王所惮。

  惠文王既立,继承孝公遗志,慧眼识珠、任贤用能、甄拔人才,不仅重用自己的母族兄弟,也重用大量外籍能臣,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张仪了。秦惠文王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对张仪,嬴驷求之,试之,任之,信之,在秦与到列国间复杂的邦交斗争中,多次逆转危势,击溃五国灭秦之兵,继孝公用商鞅之后谱写了又一页君臣合璧华彩篇章。

image.png

  同样,张仪游说六国,以横强破合纵,在返回途中,还没走到都城咸阳,秦惠文王就去世了,秦武王即位。武王重武好战,有问鼎中原之志,于是不喜“只逞口舌之力”的张仪,在武王继承王位后,许多大臣进言:“张仪不讲信用,反复无定,出卖国家,以谋图国君的恩宠。秦国一定要再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耻笑。”不过张仪也早早想好“退身之策”,离秦使魏,下场要比商鞅好得多。

  三、应侯睚眦必报,可惜盛衰无常。

  应侯范雎,助秦昭襄王扫除四贵、加强皇权,进献远交近攻之策:“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秦昭襄王评价:“昔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得到君王的支持,范雎也是如鱼得水,剪除四贵加强王权、献言献策破解合纵,成为秦国的丞相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image.png

  范雎虽然不是一个小人,不过也不是一位君子,他睚眦必报,得势后百般曾经欺辱过自己的人,甚至连一些功臣都不放过;但他有秉承“受人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凡是给过他一顿饭吃的小恩小惠他是必定报答的,而瞪过他一眼的小怨小仇他也是必定报复的。也正是这样的待人处事害了他,因妒忌武安君白起而向秦昭王进言杀了他,推举的郑安平、王稽也都犯下大错,他也越来越惶恐,最后辞去相位,抑郁而终。

image.png

  四、吕不韦“奇货可居”,可不懂君主之心

  吕不韦靠着“投机倒把”起家,家缠万贯,投资秦异人可以说是其一生最聪明的决定。在秦庄襄王死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吕不韦的口才可以说是极好的,每次他都正中游说对象的下怀,都能够使对方欣然接受。然而其难逃商人本质,贪恋权位,帮助太后与下人私通暴露后,还不懂得低调而被秦王嬴政忌惮,最后服毒自尽也是咎由自取。

image.png

  几位秦国的相国,都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早年都不受重用,但都能得到秦国在位的国君的支持,对于他们而言,秦国就是自己第二个母国,自然全力辅佐之,甚至身败名裂也在所不惜。秦惠文王杀商鞅,但商鞅的变法并没有被废除,可以说商鞅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张仪离秦,献上最后一策,既是保命,何尝不念及旧情?范雎虽睚眦必报,但对王上可谓尽心尽责;吕不韦虽然“重利”,但他对秦国的稳定有着不可否认的功绩,只可惜世事难料,虽然都没有安享晚年,但秦国也无愧四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商鞅是卫国贵族为什么最终选择为秦国效力?
我们要了解中国古代,如果不把商鞅变法搞清楚了,基本上就是说来说去,你找不到根本。所以商鞅变法,一方面打造了一个,最适合那个时代的一种国家体制,那么随着这个国家主宰了天下以后,他又把他这个体制推向全国,所以两千年的很多间题,长处、短处、缺陷、优点都从这儿开始。所以商鞅变法我们就要从头说起。秦穆公是明智的君主。却跨不过三晋向西发展,他死后,秦国是四大国之一。可是秦的文明历史发展都是逆水行舟。一是君主换来换去,古代政治有一个标准,看帝王的在位时间长短,常换肯定乱套。秦国一度陷入乱局,躁公上台,这是谥号,看得出他的暴躁。秦孝公上台,下求贤令。“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回顾历史,全民一听,每个国民对本国历史的情感是天生的。秦孝公接着说,“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这是说困难,“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受三晋...
· 范睢是魏国人,他是怎么当上秦国国相的?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范睢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范睢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但他成为国相,倒不是因为他恩怨分明,而是他有足够的实力。且他能够在秦国有所作为,还离不开他的贵人。不过范睢本人爱记仇的个性,倒是让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些可供闲谈的轶事。范睢,字叔,魏国人。他向来对自己的才华很有自信,因而四处游说,想要找到机会建功立业。后来他觉得还是"家门口"的魏国国君比较好,打算从此侍奉魏王。但是他家没什么钱,没办法帮他很快得到一个在魏王身边做事的机会,范睢便只能退而求其次,做中大夫须贾的侍从。我们都知道,范睢是以秦国国相的身份出名的。确实,他在魏国的短暂从政之路,别说是有所成就,连命都差点搭进去。在须贾手下时,范睢曾随须贾前去齐国出使。然而此次出访,须贾等人却迟迟未能完成魏王指派的任务。可就在此时,须贾听说齐王送给范睢十斤金和很多牛、酒。须贾认为,齐王不会无缘无故的赏赐范睢,必定是范睢...
· 范睢是怎么死的?历史上范睢和张禄是同一个人吗?
范雎魏国人,曾从事于魏国中大夫须贾,一次跟从须贾出使齐国,齐王因为听说范雎来了,所以派人送来了许多黄金和礼物,而范雎却不敢接受,这件事被须贾知道后回锅报告了魏中,结果魏中鞭打了范雎,范雎装死被扔到了厕所里面,后有一仆人把范雎从厕所中救了出来,范雎出来以后,在一个叫郑安平的人的帮住下见到了秦国的使者王稽,在王嵆的协助下,他逃到了秦国,并见到了秦惠王。秦惠王早已听说范雎的才能,就向他请教,连续问了范咀三次,范雎才和他说话,原来范雎早已胸有成竹,在秦惠王屏退其他的人是他把自己对秦国的形式的认识详细的向秦惠王进行了说教,秦国十五年不敢殽关主要是是魏苒不想向其他的国家进攻啊。秦国的的实力已经足以打败其他的国家了。现在,秦国的王室比国家还要富。老百姓只知道有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秦惠王听后非常吃惊,就进一步问问范雎应该怎么办,范雎就向秦惠王说出自己的计划,秦惠王听从范雎的建议着手清理王室的问他让所有的王室...
· 范睢成名前竟被人侮辱又成为秦国宰相
对于范睢这个名字,相信大家并不是太熟悉,但要说起战国时期那场著名战争——长平之战,那简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战的关键点并不是秦将白起有多么的牛,而是那个使用反间计换掉廉颇的能人,才使得白起有了用武之地,而那位能人正是范睢先生。范睢,魏国人,以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而名声在外。刚开始的时候,范睢先生想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游说当时的魏王,给自己整个一官半职,既能在自家门口上班,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施展自己的伟大抱负,为国效力。网络配图然而,范睢先生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想法简直是太幼稚了——因为自己要钱没钱,要关系没关系,别说捞个一官半职了,就连见魏王的资格都没有。于是,范睢先生渐渐开始变得现实起来,退而求其次,来到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成了须贾的一名参谋人员。不久之后,中大夫须贾被魏王派去出使齐国,范睢先生也作为参谋人员随行,以备不时之需。但是,此时的范睢却并不知道,一场灭顶之灾正慢慢向自己走...
· 范睢与魏齐传
范睢是战国时魏国人,家里很穷。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学习刻苦,满腹才华,但也因为这个原因,他始终郁郁不得志,因为在那个时代,你要出仕做官,首先要去见一些大人物,通过他们为你扬名,为你引荐,为你活动,而这一切,都是需要钱的。但范睢没有钱,于是他只好在一个中级官员须贾的手下做了一名普通的办事人员。做为办事员的范睢勤勤恳恳,因为须贾是魏国的外交使团长,范睢就跟着他奔波在当时的各个诸候之间。一次,在他们去齐国出差办事期间,因为事情办的不顺利,始终没有得到齐国的明确答复,于是他们在齐国滞留了几个月。在此期间,齐王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得知了范睢这个人有一定的才华,出于爱才,也可能就纯属想交个朋友,齐王送了范睢一份礼物。但范睢谢绝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做为一名使团普通办事人员,接受对方国家元首的礼物,会给某些人以很充分的想象空间。果然,这让魏国使团的团长须贾很不爽,首先,做为使团团长,齐王对自己爱搭不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