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张鲁的义舍政策是什么?张鲁和他的五斗米教!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1
转发:0
评论:0
张鲁的义舍政策是什么?张鲁和他的五斗米教!,张鲁的义舍政策是什么?张鲁和他的五斗米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张鲁的义舍政策是什么?张鲁和他的五斗米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汉末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各方势力割据自立,互相兼并。每个人都想扩大自己的地盘,都想着逐鹿中原统一天下。在纷乱复杂的争斗中,张鲁控制的汉中显得和别人都不一样,他不和别人争地盘,而且在控制范围内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可以说在乱世当中打造了一片乐土。毛主席曾评价张鲁设置义舍的做法“有种社会主义的作风”。

image.png

  张鲁

  张鲁,字公祺,祖籍沛国丰县,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据传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五斗米道教祖张陵的孙子,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在祖父张陵和父亲张衡去世后继续在汉中、巴西(今阆中)一带传播五斗米道,自称为“师君”。张鲁一开始是和刘焉合作的,刘焉作为益州牧需要张鲁的宗教影响力,而张鲁则借助政府力量,扩大五斗米道的影响。但是后来刘焉去世,刘璋和张鲁不和,张鲁和刘璋决裂,雄据汉中近三十年。后投降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

image.png

  汉中地理位置

  政教合一

  张鲁在汉中推行的是政教合一的统治制度,自公元191年张鲁进兵汉中开始,到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张鲁投降曹操。汉中一直在张鲁的控制之下。据《张鲁传》记载,张鲁占领汉中以后,完全废除了汉朝的一套政治制度,通过五斗米道内部组织架构来治理地方。他并不自称太守,而是自号为“师君”,也不设置官吏,而是通过“祭酒”治理地方。只要信奉五斗米道的民众都称为“鬼卒”,祭酒就是从鬼卒中选拨出来的。祭酒各领部众,主要任务是宣传五斗米道和治病。当然,需要作战之时,祭酒自然率领部下的鬼卒们出战,如此看来已经不单单是政教合一,而是政、教、军合一了。

image.png

  五斗米道

  宽以待民

  张鲁在汉中也废除了汉朝的法律和剥削制度。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病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五斗米道信徒入道,只需交五斗米。第二就是家中有病人的也要交五斗米,《典略》中记载“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如此看来汉中的赋税应该较低。除此之外,张鲁也很注意农业和粮食的蓄积。他的这套制度,在当时群雄并起,天下动荡的时候,使他的控制范围内有一个相对安宁的生存环境,很有感召力,中原闹起来后,不少人逃往相对安定的汉中地区,如关西民从子午谷逃奔汉中的就有数万家。

image.png

  古代驿站

  义舍政策

  最值得称道的则是张鲁设立的义舍政策,根据《张鲁传》记载“诸祭酒皆作义舍,又置义米肉,县於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辄病之”。意思就是在道路上设置义舍,放置米肉在义舍中,免费提供给过路的行人按照自己的饭量取用,并且宣称,如果有人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毛主席曾评价这种制度说:“汉中有个张鲁,他搞过吃饭不要钱,凡是过路人,在饭铺吃饭吃肉都不要钱。他搞了三十年,人们都高兴那个制度,这有种社会主义的作风,我们的社会主义由来已久了。”

image.png

  乱世当中的清流

  在东汉末年这种乱世之中,人们需要一个精神寄托。人们总是盼望着有大法力之人能把自己从水深火热的日子中解救出去。而张鲁就借着这个契机发展自己的宗教,而且汉中相对远离战火,人们为了躲避战乱就都逃往汉中。张鲁的政权和宗教掺杂,宗教领袖又是军事领袖,政治领袖。而且张鲁实行宽松的法度,宣传仁政,施舍穷人。使张鲁在百姓中很有威望,所以张鲁虽然势力不大,但是却能盘踞汉中三十年,实在是汉末三国乱世中的一股清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鲁与五斗米教的历史典故
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张鲁在逃亡巴中时。刘备接受黄权的意见,以黄权为护军率部准备迎接,而阎圃劝张鲁北降曹操:“协助以成大事,应该附讬曹操;如果不这样,就西结刘备来归附。”张鲁愤怒的说道:“我宁愿为曹公的附属,也不为刘备的座上客!”于是投降曹操。张鲁与《老子想尔注》《老子想尔注》是老子《道德经》的注释本,道教早期教派五斗米道的经典。关于作者,历来有不同说法,一说是张陵著,另一说认为该书作者是张陵之孙张鲁。一说是张陵著,如唐玄宗御制的《道德真经疏外传》、五代道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以及中唐僧人法琳《辨正论》等,都认为张陵曾注《道德经》,是《想尔注》的作者,所世道书多沿此说。另一说认为该书作者是张陵之孙张鲁。如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中认为《想尔注》作者可能是张鲁,也可能是汉末荆州牧刘表,不能确定。而明代《正统道藏》中《传授经戒仪注诀》明确认为,《想尔注》是张鲁托名想尔而作的。元代列大彬...
· 从张陵到张鲁讲五斗米道的由来
“五斗米道”是一个俗称,因为加入这一教派的人需要交纳五斗米作为起初凭据。它的正名实叫“正一盟威之道”,后来尊称为“天师道”、“正一道”。东汉时,张陵在四川创立“五斗米道”。据《道门科略》记载,这一教派禁戒科律、检视万民逆顺、祸福、功过,令人知好恶。以清约廉耻治民,向神明认罪盟约。此外,还有修路等类似做功德以及治病之类的事情。可见这一教派是由宗教入政治,而且科教文卫都一手抓了。张陵死后,其子张衡、孙张鲁相继掌教,尊老子为教祖。三国战乱,张鲁占据汉中,政教合一,使用教中道人做官,后归降曹操;而关中信众被迁至江东一代,至此汉中“五斗米道”逐渐衰落。传至张鲁的儿子张盛,他从汉中迁居江西龙虎山,以此为中心传播天师道。到晋代时,豪门士族如王羲之、谢灵运都信奉天师道。元代,天师道发展至鼎盛。从第36代掌教张宗演开始,代代被元朝封为天师、真人,主领江南道教。至第38代张与材时,更被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
· 军阀贵族张鲁为何被封为五斗米道教的教主?
张鲁,生活于公元前大约300年,字号公祺,东汉末年沛国人,今江苏一代的人,曾经是割据汉江一代的军阀贵族,祖上有天师道教,他是曾孙,所以他也是师傅自称“师君”!后来他投降于曹操,被曹操封赏给予田地!张鲁像东汉末年,是一个战争频发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天下局势混乱,百姓生活在一片水生火热当中,很多有钱人家都迁移,移到了战争相对较少,而且和平的地方,而就是在这样动荡不安的局势下,当时的张鲁获得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支持,服从他的统治和指挥,他有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和政策,管理着当地百姓,又因为自己是道教的传承人,扩大了对当地的影响,就这样,他统治了这个地方很多年,而他也成为了当地不可小视的一股力量军!当时的曹操忙于战争,没有时间顾忌于这个地方,有一次,有人在底下挖到了一块玉印,很多人却想借此机会称张鲁为汉宁王,他的将领曹阎圃也劝说他“这里物产丰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百姓富足,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很多人都想...
· 张鲁为什么叫“五斗米教主”?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这是历史的魅力,一起来研究下“张鲁为什么叫“五斗米教主”?”的话题,感受历史的心境。?刘焉派去解决汉中的人名叫张鲁,是一个很特殊的人。张鲁字公祺,祖籍豫州刺史部沛国,跟曹操算是老乡,据传他是汉初留侯张良的十世孙,他的爷爷是天师道教祖张陵。天师道又称五斗米教,性质跟太平道差不多,产生时间可能比太平道还要早。张陵上过太学,他生性好学,博采五经,尤其热衷于黄老之道,他后来在太学当教授(博士),为了研修道术,又辞去了公职专心修道,最后创建了天师道,成为天师道的第一代天师。天师道规定,凡奉其道者须出五斗米,所以该道在民间称为五斗米教。张陵传道的重点地区是益州,建有24个分中心,与太平道的三十六方类似,称为二十四治。张陵的儿子叫张衡,与本朝那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同名同姓,他是天师道的第二代天师,继续传承教义,不过死得比较早。张衡的妻子长得很漂亮...
· 五斗米道教的教主张鲁为何会与曹操结为姻亲?
张鲁,东汉末年沛国丰县人,历史上一直传说,张鲁是西汉时期张良的世孙,也是天师道教主张陵的孙子。说到了张陵,这可是一个历史上著名的传奇人物。他在历史上被称为“米贼”,创造了著名的五斗米道,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天师道。而作为张陵孙子的张鲁,自然也从爷爷那里继承了五斗米道教,成为五斗米道教的教主。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历史上,张鲁最为出名的就是他在传播五斗米教的过程中做出的一系列举措。作为五斗米教的第三代教主,他以五斗米教为依托来扩大自己的权利,让自己顺利跻身割据一地的军阀行列,并且自称“师君”。当时的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在战争连天的年代,张鲁究竟会怎样选择自己接下来的道路。当然,结果也不出人意料,在战争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张鲁选择了依附更大的军阀,来为自己寻求保护,因此,他在占据汉中三十几年以后,选择了投靠曹操。也正是因为张鲁选择了投靠曹操,在张鲁晚年的时候,几乎没有受到战乱的干扰。它在曹操那里,被奉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