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勣为什么不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后?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4
转发:0
评论:0
李勣为什么不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后?,李勣是李唐三朝元老,李治要立武则天为皇后,他为什么不反对?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

  李勣是李唐三朝元老,李治要立武则天为皇后,他为什么不反对?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能够行走在大唐权力核心的人物,个个智商都不低。他们有的忠厚实诚,有的机敏通透,有的左右逢源,有的唯利是图。

  而李唐三朝重臣李勣,称得上一个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人物。

  李勣,原姓“徐”,名为徐世勣。因为是初唐王朝的忠实拥趸者,被高祖李渊赐予“李”姓,又被称为李世勣。后来,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而改名李勣。这个祖籍曹州离狐的豪门之后,在大唐初年叱咤风云、战功赫赫,成为毫无争议的红人。

  “家多僮仆,积粟数千钟”的优裕家境和父亲“盖皆好惠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的性格特征深深地影响着李勣。生长在豪门深宅里,少年李勣淡看功名,不逐利禄,体恤下人。从小看到老,李勣少年生活的印记,影响了他的一生。

image.png

  生逢乱世,人的命运犹如一枚漂泊的浮萍。隋炀帝大业末年,尚未加冠的李勣就近加入反抗隋炀帝暴虐统治的瓦岗军(起兵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

  面对乱世风雨中成长起来的瓦岗军,为了军需粮草,常常骚扰百姓。李勣心里很不舒服,劝说瓦岗军首领翟让不要劫掠当地的财物。翟让起兵于滑县一带,当地百姓可谓衣食父母,行劫掠之事,情理不通。在李勣的规劝下,翟让收起锋芒。

  道义的力量有时候微乎其微。瓦岗军的军需实在没有来路,翟让后来在荥阳、梁郡、汴水等地依然盗窃舟船,抢劫掠商旅,留下了很不好的名声。

  不久,隋朝名将张须陀率领两万多部下围攻瓦岗军。面对来势凶猛的隋将,翟让认为瓦岗军没有胜数,难敌隋军,准备逃跑。

  部队就是用来打仗的,李勣坚决反对翟让的做法。

  初生牛犊不怕虎。李勣率领瓦岗军主力,去迎击张须陀。

  能人干什么都能行,李勣避开张须陀的锋芒,诱敌深入,采用伏兵袭击的战术,打得张须陀丈二和尚摸不这头脑。加上张须陀勇而无谋,骄纵自大,心浮气躁,让李勣打得落花流水,两万将士全部折损。

  识时务者为俊杰,李勣能够准确判断局势,为未来开辟一条成本最小的道路。

  在瓦岗军大败隋朝军队的时候,蒲山公李密等人兵败逃亡。

  李勣认为,看似李密现在败走麦城,吃了一时败仗,但他在民间的声望依旧很高,日后一定会东山再起,成为一匹惊艳历史的黑马。

  态度,有时候是风险最小的政治投资。

image.png

  李勣劝说翟让,主动亲近李密,加入李密麾下。利用李密的声望来发展自己。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密遭到隋朝江都通守王世充讨伐。李勣出奇制胜,在洛水大败气势汹汹的王世充。

  为了彻底割断隋军的筋骨,李勣在隋朝军队救济不足的时候,攻下黎阳的粮仓,给隋军来了个釜底抽薪。既能在正面战场上胜利,又利用粮草招募新兵,李勣人生的亮色闪射出耀眼的光彩。

  靠着智慧,李勣逐步走向前台。

  在李密归顺唐朝的时候,李勣接手了李密当年的地盘。

  眼看着大唐的旗帜高高飘扬,李勣完全可以用李密的地盘邀功领赏。但是,李勣坚持将土地归还给李密,希望李密自己去献地。

  那时候,李密的心里已经贴近李渊。他把李勣的做法如实报告给了唐高祖李渊。

  没有眼光怎么能够识别人呢?在李渊看来,李勣的这种做法完全符合做人之道——厚道。他夸奖李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

  随后,李勣被授黎州总管,封莱国公,并获得赐姓“李”,“附宗正属籍,徙封曹,给田五十顷,甲第一区”。

  不同的人秉持不同的生存法则。“纯臣”李勣面对朝堂的纷争时,拿出了自己那颗玲珑之心。为自己的利益,他必须从长计议。

  唐高宗李治产生废掉王皇后而立武则天为后的心思时,担心群臣反对,李治先征求近臣李勣等人的意见。

image.png

  李勣称病,没有急于表态。他知道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诸遂良等人和高宗李治争执不下,朝廷气候出现问题。

  然而,李勣不得不直面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回答皇帝:这是您的家事,何必在乎别人的意见呢。

  无智慧,不政治。李勣的回答很具韬略。

  李勣有功于李唐,从情感上看,他不希望有人伤害李唐的肌体。但是高宗产生了废立皇后的想法,李勣选择了不明确表态。

  669年(总章二年),李勣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李治为此罢朝七日,让他陪葬在父亲李世民的身边。享受了荣华富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治立武昭仪为后惹来反对二人竟是这种关系
从各种史书上的记载可看出,当初唐高宗想要立武昭仪为后,大部分大臣是反对的。按理说,皇上的家务事朝廷上不该多嘴,但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积极反对呢?有人说武昭仪曾为先帝才人,于唐高宗来说是母辈,以自己的庶母为妻于礼不合,那么事实果真是如此吗?其实史料记载的来看,大臣们认为王皇后不可废的理由有两个:一是王皇后乃是当年唐太宗亲自为儿子挑选的出身名门望族的妻子;二是王皇后没有犯过什么大错,于情于理都不该废。不过话虽如此,大臣们事实上也并不觉得唐高宗真的不能废后重立,只是新皇后一定要选择一个出身好的女人,而不是武昭仪这种出身寒微之人。网络配图唐朝是极其看重出身门第的,武氏并非世家大姓,武昭仪的父亲武士彟虽然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但曾是商人出身,武昭仪在贞观年间进宫时就算凭借父亲是应国公,也只被封了个五品的才人。而才人在后宫中属于需要干活的低级嫔妃,由此可见,即便出身显赫的功臣之家,也没法掩盖寒门姓氏的劣势。网...
· 武则天册立皇后源起李勣一句话,李勣说了句什么话?
真实的历史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求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目标,历史文献只是参考;历史又是生动活泼的,一起来研究下“李勣说了句什么话让武则天册立皇后”的话题,感受历史的魅力。一代重臣开疆拓土,战功赫赫,却因为一句话而留下骂名,他究竟冤不冤?他便是唐代的英国贞武公李勣。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被太宗倚之为长城。但是,他“为将成功托孤失节”。古人说“生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世民对李勣非常信任,他曾经说:“我准备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大臣,想来想去没有比卿更适合的人。”史书上,有太宗托孤之事。但据宋代庄绰的《鸡肋编》记载:继位之后的唐高宗一心想把王皇后废掉,让武昭仪上位,这时候李勣这位托孤重臣却耍了滑头,他“称疾不入”,就是装病不进宫。但此时有一个文臣却与他相反,此人是褚遂良,竟然“以死争”,实属铮铮铁骨。再后来,李勣入见皇帝,李治又问他:“我打算立...
· 李世民为什么贬黜李勣?李勣最后得以善终了吗?
李世民为什么贬黜李勣?李勣最后得以善终了吗?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勣是唐朝初期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和李靖并称。李勣一生经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代皇帝,并且深受重用。不过到了李世民晚年,对于李勣来说则是最危险的一段时期,因为李勣劳苦功高李世民担心李治继位后没办法压制李勣。所以决定自己在世时将李勣贬官,等李治称帝继位后再将李勣复职,这样李治便对李勣有恩,也能顺便看看李勣到底有无二心。那李勣最终下场究竟如何呢?历史上开国皇帝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儿子能够坐稳江山,通常会对手握重兵的功臣下手。刘邦逼死了韩信彭越,朱元璋处死30多个开国功臣。其实杀功臣这事儿李世民也干过,但李世民只处死过挑拨太子李承乾谋反的侯君集和意图反叛的张亮,但有一个功臣李世民想杀却又不舍得杀,最后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儿子,李世民临终前,给李治留下过遗言。此人才智多人,不一定会忠于你,朕已经将他贬官外放,若徘徊顾望,当杀之...
· 唐太宗在答应立李泰为太子后又改立李治为太子?
唐太宗为什么要立李治为太子?唐太宗是一个建储较早的帝王。早在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九月,他就立皇子中山王承乾为太子,当时的唐太宗年仅27岁,太子承乾也只有8岁。承乾的母亲是长孙皇后,和唐太宗非常恩爱。不知什么原因,唐太宗特别宠爱魏王泰。唐太宗宠爱魏王泰到了什么程度,仅举一例就可以说明,他听说三品以上的官员不尊重魏王泰,就把三品以上的官员召集起来,严加训斥。他对魏征等人说:“你们看不起他,我要是纵恿他,你们就会受到折辱。”在唐太宗的宠信之下,魏王泰有夺嫡之心是在所难免的。“魏王泰多艺能,有宠于上,见太子有足疾,潜有夺嫡之志,折节下士以求声誉。”在魏王泰的精心经营下,太子承乾的处境是可想而知的,一方面,太子承乾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任何靠山,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他的母亲长孙皇后就已病死了,太子随即失去了母亲的呵护;另一方面,太子“失德”的报告源源不断地传递到唐太宗跟前来。而魏王泰却深得唐太...
· 李世勣为什么要去掉“世”字改名为李勣呢
还不知道:李世勣为何要去掉“世”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则天这一喊,与其说把众人喝住,还不如说把众人给雷懵了,要知道,当时的她只是一个后宫的昭仪,不要说议政,就是在后宫,昭仪也排在第三等。(第一等皇后,第二等贵妃。)但这个小小的昭仪就是胆敢在皇帝与重臣争执时,也上来踹上一脚,这就是武则天。听了武则天忍不住的这声怒喝后,唐高宗跟于志宁石依然石化不动。这时还是作为首席大臣的长孙无忌开口:“右仆射(禇遂良)是先帝托孤大臣,既使也有罪,也不可用刑!”就这样,处罚禇遂良的事才不了了之。继禇遂良之后,朝中的另两位宰相韩瑗、来济也先后上书,观点只有一个,反对“废王立武”。在当时朝廷一共有七位宰相,分别是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禇遂良,中书令韩瑗,门下侍中来济,门下侍中崔敦礼。在这七位宰相中,禇遂良、韩瑗、来济已经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的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