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是怎么弄死太史慈的 张辽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辽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诸侯彼此攻伐不断,百姓也因此苦不堪言,最终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而既然有战争的存在,自然也会有众多军事将领在战争中大放异彩。蜀汉有关张马赵黄,江表有江表十二虎臣,曹魏又有五子良将。而张辽便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他曾追随董卓吕布,后来在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
后来更是在曹营中参与了官渡之战、辽东之战和赤壁之战,有斩杀蹋顿、射伤黄盖之战绩。而其与太史慈的一场大战更是有名。那么张辽是如何一战斩杀太史慈的,他最终的结局又如何呢?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
第一,在合肥之战中,张辽反计太史慈,太史慈身中数箭,随后重伤而死。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时马邑之谋的发起者聂壹的后人,为避讳,其家族改姓为张。张辽的武力过人,是曹魏的名将之一。
而其敌手太史慈却也是东吴阵营中不可多得的武将。其实远在合肥之战前,张辽与太史慈便曾经交过手,二人在战场上大战五十回合,也仍然未分出胜负。可见这二人的实力相差不多。在之后的合肥之战中,还是张辽用计才反杀太史慈的。
公元215年,曹魏派薛悌前往合肥带给张辽一函,命令驻扎合肥的张辽镇守疆土,力保不失。之后孙权率领十万大军征讨合肥,张辽也是不负众望,尽管处于兵力不足的极大劣势中,但乘东吴大军尚未集结之前,出其不意,率八百壮士突袭吴军,立斩数名将领。
扰乱了敌方的军心,以后多日攻打合肥,围攻张辽,也没有能够打下张辽。之后孙权撤退之际,张辽更是乘胜追击,大杀吴军。而此时的太史慈更是中了张辽之计,攻城时遇到埋伏,身中数箭,重伤而死。
第二,从演义及正史角度,分析张辽一战斩杀太史慈的真实性。
据演义记载,太史慈在跟随孙权攻打合肥的过程中,部下戈定与后槽献计,欲趁曹军大胜之际攻击曹军,但却被张辽识破,并依计破计,引诱太史慈前来。
而太史慈也并不知此为计,见城中有火,又大开城门,只觉得自己的计谋成功了,于是挺枪纵马先入。但没想到一入城中,张辽埋伏好的弓箭手便万箭齐发,太史慈急退,但因躲闪不及,身中数箭,虽有麾下陆逊,董袭杀出,营救太史慈,但其最终也是身受重伤,不治而亡。
但这样的结局,仅仅是演义中所描述的,与历史事实极不符合。张辽虽然与太史慈有过几次对阵,但太史慈的死却也不是中了张辽的埋伏才死的。据《三国志》记载,公元206年,太史慈病逝。在其临死之前,太史慈曾说道:
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可见其对自己出身未捷身先死的无奈与愤恨。而既然太史慈公元206年就死了,那又怎么会参加公元215年的合肥之战呢?所以说,张辽一战斩杀太史慈有演义夸张的成分,不可当真。
第三,张辽身为曹魏大将,为曹魏南征北战,在作战过程中不幸病逝江都。
张辽一生可谓是所向披靡,否则他也不会成为曹营五子良将之一。那么张辽最终的结局如何呢?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张辽奉命还屯雍丘,却在此得病。此时掌权的曹丕派遣侍中刘晔带著太医审视其疾,据《三国志》记载:
汉三公病,遣中黄门问病。魏、晋则黄门郎,尤重者或侍中。辽位未至公,而遣侍中,盖宠之也。
可见张辽在曹营中的地位。而此时的张辽之病久未痊愈,也为后来张辽病逝江都埋下伏笔。
而张辽病中,孙权再次背叛曹魏。曹丕派张辽乘舟到海陵临江驻防。或许是合肥之战给孙权带来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在知晓张辽出兵作战时,即使张辽处于病中,仍然对其忌惮不已,告诫麾下众将不要因其病重就轻视,对待张辽要十分小心谨慎,不敢轻举妄动。同年,张辽与诸将同破吴将吕范,但也因此,使得他的病情更加严重,最后终于在江都逝世,而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曹丕为之流涕,谥曰刚侯。
由此可知,曹魏大将张辽是用计反杀太史慈的,但毕竟只是演义,并没有什么依据。而张辽的结局,也是逃不过战死沙场的宿命,最终病逝江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