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袁术遗憾终生的战役是什么?从此一蹶不振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袁术遗憾终生的一场战役:遇上一位强大对手,从此一蹶不振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淯水之战结束后,曹操返回许昌,下令立祀纪念典韦,并将其子典满任命为中郎将之职。没过多久,曹操得知袁术因缺粮而出兵陈留郡抢掠。于是,曹操留曹仁镇守许昌,自己亲率十七万大军与刘备、吕布会合,一起讨伐袁术。
当曹操大军来到豫州时,刘备前来迎接,并送上了两颗首级。曹操询问后才得知,杨奉与韩暹在沂都、琅琊两县抢掠,激起民愤。刘备借饮宴之机将二人斩首。曹操大喜,带着刘备等人一起来到徐州境内与吕布会合。随后,曹操下令兵分三路,吕布为左路,刘备为右路,自己亲率大军为中路,并以夏侯惇、于禁为先锋,向袁术发动攻击。
得知曹操率兵前来,袁术命大将桥蕤引兵五万作先锋,在寿春迎战。战斗开始后,夏侯惇一马当先,在与桥蕤的较量中将其斩杀。曹操挥军掩杀,袁军大败,只得退出寿春城内负隅顽抗。袁术大惊,召集文武商议对策。杨大将提出留下李丰、乐就等四将坚守寿春,袁术率御林军撤往淮河对岸的建议,得到了袁术的采纳。
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城之战,曹军粮草告罄。曹操以小斛分粮的的方式缓解缺粮危机,却引发将士的不满。为了稳定军心,曹操将掌管军粮供应的仓官王垕斩首示众。随后,在曹操的严令之下,曹军不畏生死,拼命攻城,最终占领了寿春,生擒守将李丰、陈纪、乐就、梁刚等人。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曹操与袁术之间的较量,在历史上确有发生,起因与袁术的扩张策略有着很大的关系。笔者在前文中曾经提到,袁术称帝后,首选的扩张目标是吕布占据的徐州。故此,袁术在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七路大军入侵徐州。这场袁术原本认为胜券在握的战斗却因杨奉、韩暹二人的临阵倒戈而发生逆转。吕布不但成功击败入侵的袁术大军,还深入淮南一带,打到了袁术的腹地。这场战斗也使得袁术再也不敢觊觎徐州。
此战过后,袁术又打起了对豫州的主意。此时的豫州局势非常混乱,虽然名义上归属豫州牧刘备管辖,但豫州内部各种势力犬牙交错,刘备自顾不暇,根本无法有效掌管该地。这就给袁术的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到了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向豫州所属的陈国和汝南发动攻击。
据《后汉书吕布传》载:“(袁)术又率兵击陈国,诱杀其王宠及相骆俊。”与此同时,袁术又在汝南一带集结兵力。《续汉书郡国志》注引《地道纪》称:“有公路城,袁术所筑。”从这两个记载来看,袁术的如意算盘是兵分两路,向曹操的大本营许昌进行夹击。在这种形势下,曹操不得不立即集结兵力发动反击。
据《三国志武帝纪》载:“秋九月,术侵陈,公东征之。术闻公自来,弃军走,留其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公到,击破蕤等,皆斩之。术走渡淮。公还许。”随着桥蕤、李丰等四将被杀,袁术的军事力量遭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并于两年后土崩瓦解。这一战也成了袁术集团走向灭亡的关键战役。从这一结果来看,此战足以令袁术遗憾终生。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曹操诛杀王垕的故事情节,与真实的历史记载有着一定的出入。首先,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出自《三国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不过,在此事中被杀的仓官并非名为王垕,而是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官吏;其次,历史上这一事件也并非发生在曹操征讨袁术期间。小说作者是为了塑造曹操奸诈的性格,才故意将这一故事放在这一时期。
小说中提到的刘备诱杀杨奉、韩暹的故事情节,也是真实的历史,只不过刘备此举的目的却并非如小说所言的那么简单。从相关史料的记载来看,自从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杨奉和韩暹二人阵前倒戈并协助吕布击败袁术后,二人就成了吕布的盟友。而刘备却以两人在徐州及扬州一带抢掠为由将其诱杀,看似为民除害,实则是想削弱吕布的实力,为从吕布手中夺回徐州做准备。周瑜曾经说过:“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单单从这一事件来看,可谓一语中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