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云南贫穷落后,“钱王”王炽是怎么发家致富的?
清朝的云南贫穷落后,“钱王”王炽是怎么发家致富的?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清朝时期,云南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成为一块贫穷落后的地方。
不过,就是这样一块贫瘠的土地上,却走出了一位全球排名第四的富豪,他叫王炽。
王炽,字兴斋,云南弥勒县虹溪人,生于1836年。王炽自幼父亲早逝,全靠母亲张氏、二妈姜氏以纺织谋生,勉强度日。在这种环境下长大,读书的不可能的。因此,虽然王炽聪颖过人,却没读过什么书,就外出做生意。他做过布匹、红糖生意,由于脑袋灵光,又很能吃苦,很快就赚得了第一桶金,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商人。
真正让王炽成为富甲一方的富商,是票号。晚清时期,山西商人多有从事票号者,赚得盆满钵满。其中,日升昌、大德通、合盛元、大德恒等每年流通的白银达数百万两,甚至上千万两。王炽是一个很有眼光的商人,他敏锐地看到了票号蕴含的商机,专程来到重庆学习山西商人的成功经验,成立了天顺祥票号。
王炽很擅长与官府打交道。每当官府有难题找到他,他总是毫不犹豫地答应。
1875年,川东道库需要向四川布政司解缴白银3万两,因一时凑不齐,找到四川商人,却没有一家商人愿意伸手帮忙。当官员们找到王炽时,王炽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1880年,四川盐茶道唐炯走马上任后,准备对四川盐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经过测算,大约需要10万两白银。四川布政司穷得叮当响,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钱。怎么办呢?最后还是王炽用了八天时间,凑足10万两白银交给唐炯。
这两件事情,让王炽的名字在西南商界如雷贯耳。大家都知道王炽财大气粗,当然愿意与他打交道。同时,王炽通过与官府维系良好的关系,受益匪浅。清朝末年,云南、四川等地采矿业方兴未艾,发展得风风火火。王炽参与其中,获利甚丰。
不仅如此,王炽所开办的票号,在全国各大城市落地生根,成都、汉口、九江、南京、上海、贵阳、广州、承德、北京等地都有分号。这些票号,为王炽带来滚滚而来的银两。
19世纪末,英国《泰晤士报》曾对百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进行统计,王炽作为唯一榜上有名的中国人,排在第四位。胡雪岩、盛宣怀都没有上榜。因为王炽的主要盈利模式是票号,人称“钱王”。
俗话说:“无商不奸。”王炽却是一名很有爱国情怀的商人。
1900年,陕西、山西两省发生罕见的旱灾,以至于黄河都断流。王炽再次出手,捐出数百万两白银给工部,作为兴修水利的费用。李鸿章感叹不已,说王炽“犹如清廷之国库也”。
为了奖励王炽的急公好义,清廷赏戴一品顶戴,允许在紫禁城骑马。王炽便成为古代唯一拥有一品顶戴的红顶商人——连著名的胡雪岩都只有二品顶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