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萧何的威望那么高,为什么会没人拥护他?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71
转发:0
评论:0
萧何的威望那么高,为什么会没人拥护他?,明明萧何的威望比刘邦更高,为什么众人没有拥护他,却拥护刘邦?不清楚的读者可以

  明明萧何的威望比刘邦更高,为什么众人没有拥护他,却拥护刘邦?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在刘邦还没有带领沛县百姓起义以前,只是一个小亭长而已,真要说起沛县当中威望最高的人,当属萧何无疑。萧何的文化水平以及人缘,都不知道比刘邦好几百倍,沛县当中所有的集体活动都是由他牵头,更是由他主持的。当地的百姓们也已经习惯了听他的号令,当时替吕太公接风洗尘时,就是由他牵头主持的。既然萧何在整体方面比刘邦的胜算更大,为什么在起义的时候却没有拥护他,反而拥护刘邦这个毫无背景的混混当领头人呢?

  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看看具体过程如何。

  刘邦还是亭长的时候,沛县的县令交代了一项任务给他,让他押送一批囚徒去修皇陵。刘邦乖乖的接下任务,押送这些囚徒出发,可是在他还没到达半路的时候,这些囚徒就已经跑了大半了,虽然不是他放走的,但是他也已经犯了大错了。

  在不得已之下,他只好直接把囚徒也放走了,眼看着沛县已经回不去了,他干脆带着一些人跑到深山当起了逃兵。那时候有很多地方都已经爆发了起义,沛县的县长害怕被农民杀死,所以也想要加入起义。

  不过这时候萧何告诉他,这种做法并不明智,因为他原本是秦朝的官员,就算他有心起义,也没有人愿意听他的号召。萧何还建议县令重新把刘邦请回来,让他来主持大局。

image.png

  县令听了萧何的话以后,同意不追究刘邦的罪责,让他重新回到沛县。可是当刘邦真正带了几百号人回到沛县时,他却反而觉得害怕了,不但将刘邦等人拒之门外,还直接把萧何抓了起来。

  后来萧何想办法逃了出来,加入到刘邦的队伍,并且以刘邦的名义,写了一封信射到城里,劝百姓们响应起义。

  百姓看到了这封信以后,不但合起伙来把县令给杀了,还开门放刘邦等人进来。

  从百姓的行为当中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让刘邦顺利进城,就是为了举荐他当头领。

image.png

  可是刘邦进来之后,并不代表他就可以顺利上位了,因为他只是一个混混而已,朋友也没几个。所以百姓也不可能真心的拥护他。既然沛县的县令已经被杀,接下来就应该处理谁当县令的问题了。

  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熊良钟曾经在他的著作里面就有写到萧何的计谋。当时百姓让刘邦当县长,可是他并没有答应,于是作为威望最高的萧何写了十张纸条,每张纸条上面都有一个人名,抽到谁的名字,就由谁来当县长。

  可是萧何在写名字的时候,把所有的名字都写成了刘邦的,这样一来不管谁打开其中哪一张纸条,最终都会由刘邦当县长。

  虽说这个过程写得有些不太符合历史现实,但是还是讲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所有人都愿意举荐刘邦当头子。

image.png

  那么百姓们为什么不选择举荐萧何,反而推荐这个小混混呢?

  小编觉得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所有人都害怕承担责任

  要知道农民起义可是大事,他们既然杀了县长,自然是需要重新选人当县长的。这个县长也就是起义的领头人。如果起义成功,他们也跟着解放,但是如果起义失败,极有可能被砍头,面对风险这么高的职位,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承担。对于这个问题,《史记》当中也有记载,萧何以及曹参都是脑子极好的人,短时间内就能了解到这个职位的危险系数。萧何之所以纸条中做手脚,并不一定是为了成全刘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推卸责任。

  其二、刘邦身上出现过吉祥之兆

  这一点在小编看来有些玄乎,因为算卦这事原本就很神乎,如果替刘邦算卦的人提前知道了他想要做什么事情,只需要告诉他是吉兆就好了。可是不但他本人相信了,连沛县的其他百姓也跟着相信了,所以才愿意拥护他。

image.png

  其三、刘邦当惯了混混,不怕玩命

  不管是萧何也好,曹参也罢,都知道起义最需要的并不是文化,而是不怕死的精神。

  起义的第二个名称就是战争,战争随时都有可能丢命,这就更加需要一名有担当,敢作为的人来领导。

  萧何在计谋方面确实比刘邦更强,但是他却输在气势方面,刘邦敢于拼命,他却忙着保命。

  结合诸多原因,萧何和其他百姓才主动拥护刘邦这位混混。不过刘邦也确实没让他们失望,想来这些百姓在成功以后,也会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幸运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包拯得罪了那么多的权贵,为什么没人扳倒他?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
· 高平陵之变时,为什么会没人支持曹氏?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曹操,刘备和孙权可以说各路诸侯中最大的赢家,但是笑到最后的却不是三人中的任何一人,而是曹操麾下的司马懿,司马懿不仅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更是比任何人都能活,不仅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熬死了曹叡,更是把自己熬成了两代托孤重臣,在手握大权之后,司马懿也没有任何手软直接发动高平陵之变,篡魏自居,奠定了西晋王朝的基础,让人疑惑的是为何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操,曹丕和曹叡手下的旧臣却为何都站在了司马懿的身后,支持司马懿?经过仔细分析之后,小编觉得2个字完全能解释这一现象,虽然原因仅仅2字,却令人心寒!曹叡去世,曹芳即位,曹爽和司马懿一同辅佐幼主曹芳,其中曹爽是曹氏本家,司马懿是经历了曹魏三代的元老,按正常发展曹爽作为曹氏宗亲是可以完全压住司马懿这个外臣的,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曹叡看走了眼,曹爽上位后竟然开始了夺权,先是架空了司马懿,后来更是得到了曹魏所有的兵权就在曹爽一次...
· 包拯为什么不怕权贵?包拯得罪那么多人为什么没人敢动他?
包拯为什么不怕权贵?包拯得罪那么多人为什么没人敢动他?包拯包公包青天,这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一个人物形象了,不管是怎样的包公,只要一出场,那就是“公正严明”的代名词,惩恶扬善,为民做主。然而,惩恶扬善势必就会得罪一些人,如果是地位不高闹不起什么事情的人,改过自新自然最好,可是包拯还得罪过很多当朝权贵,然而得罪了之后却竟然没有人敢挟私报复,这又是为什么?1.包拯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其实和影视剧中黑脸的形象是完全不一样的,不仅不黑,还是一个白面书生的形象。后世各种对于包拯人生故事的演绎,其实都算是虚构出来的,不管是他少年时期的经历,还是做官之后的仕途人生,都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这或许也是民间对于包拯的崇敬和爱戴,以这种方式让他永远都活在人们心中。2.包拯得罪过什么人在很多影视剧当中,包拯经常得罪权贵,因为他可以凭借一个不起眼的小案子,一点一点顺藤摸瓜,最终找到隐藏在整个事件当中的幕后黑手,而有能...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极力追求韩信为什么最后要诱杀他?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极力追求韩信为什么最后要诱杀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韩信能为刘邦效力,成为初汉三杰是拜萧何所赐。但韩信最后被杀,也是萧何出谋划策,才得以诱杀成功。感觉韩信的一生都是被萧何所掌控,为什么萧何早年力荐韩信,最后又要亲手将他除掉呢?实际上,这和萧何当时的处境变化有很大的关系,韩信的死只是时间问题,刘邦眼里一容不下他,如果萧何不这样做可能自己也会成怀疑对象。而韩信的结局早已被注定好。“成败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是对韩信一生的高度概括。“存亡两妇人”,说的是韩信的生死与两位妇人相关。这第一位妇人,历史无名,是韩信家乡里的一个“漂母”,她眼见韩信快要饿死,就拿出东西给他吃,救他一命。“漂母”使韩信得生,而吕后使韩信得死,在长乐宫偏殿将韩信砍了头,并夷其三族。“成败一知己”,自然说的是萧何,韩信人生最重大的两次转折都跟萧何有关。韩信在一开始只是项羽的警卫员而已,从项...
· 孙权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高他作为孙策继承人的威望?
人类历史浩浩荡荡几千年中,你来我往,各种载入史册的历史事件轮番登场,今天一起来探讨下“孙权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高他作为孙策继承人的威望?”的相关话题,希望您对其感兴趣。?在一部分人眼里,孙权并不是接孙策班的唯一人选,甚至也不是最佳人选。当时,比孙权更有人气的是他的三弟孙翊。孙翊原名叫孙俨,个性最像孙策。孙策病重期间,张昭等人原本以为要让孙翊来接班,没想到孙策最终选择的是孙权(张昭等谓策当以兵属俨,而策呼权)。史书的这条记载看似轻描淡写,却隐含了不少信息,起码说明张昭等一部分重臣开始并不看好孙权,论起在孙氏集团中的影响力,孙权还不如三弟。孙翊字叔弼,比孙权小两岁,孙策死时16岁,他的性格很突出,骁勇、彪悍、果断、刚烈(骁悍果烈)。张昭等人不看好孙权,除了性格上的原因,应该还与孙权独立领兵后打的这几场败仗有关,尤其是被陈登所败的两次,损失实在太大。不过,最终孙策还是选择了孙权,除了孙权在诸弟中年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