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房谋杜断是什么意思?体现了杜如晦的决断能力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9
转发:0
评论:0
房谋杜断是什么意思?体现了杜如晦的决断能力,都说“房谋杜断”,这个小故事,就体现了杜如晦的决断能力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

  都说“房谋杜断”,这个小故事,就体现了杜如晦的决断能力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说起古代的名相,有一个词叫“房谋杜断”,说的就是唐太宗时期的名相:房玄龄和杜如晦,意思是房玄龄擅长谋划,而杜如晦擅长决断。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杜如晦。

  杜如晦是陕西西安人,家里世代为官,爷爷杜果是隋朝的工部尚书,父亲杜咤是隋朝的昌州长史,因此,杜如晦从小就博览群书,志存高远,长大后,成为李世民身边重要的谋臣,号称秦王府十八学士之首。

  杜如晦最擅长决断,帮助李世民解决了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玄武门之变。

  太子李建成为人小气,看到弟弟李世民越来越受到李渊的重视,便勾结弟弟李元吉决定除掉李世民,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

image.png

  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劝说李世民,当机立断,于是,房玄龄出计谋,杜如晦做决断,最终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成功当上了皇帝。

  其实,在“玄武门之变”之前,还有一个小故事,更能体现杜如晦的决断。

  那天,杜如晦骑马路过小树林,一群人正在围观,嚷嚷闹闹的,好像两个人在争吵,杜如晦有些好奇,便停了下来,一探究竟。

  只见一个书生和一个老农在为马的事情而争吵,书生说:你这老农,就是贼人,为何追我?老农说:你才是贼人,快将马还给我!

  书生说:休得血口喷人,这是我的马,你要干什么?老农说:这是我的马!两人越吵越凶,杜如晦见状,劝告二人,好生交谈,也好分个黑白。

  书生:那正好,让大伙给我评评理。我买了马,正往回走,这个老农也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非得说这马是他的,与他好生交谈,但是他却冥顽不化,执意说是他的,我只好赶快跑。

  老农:大伙可别听他的,我在地里耕地,见马太累,便卸下了犁让它歇歇,结果让这个书生给骑跑了。

  书生:你们看着这马,四肢细长有力,鬃毛柔顺发亮,明摆着是上等的好马,这个乡下人怎么会有这么好的马呢?

  老农:既然你说是匹好马,为什么不给它装上马鞍和辔头,而只用麻绳做缰带呢?

  书生:我刚买回来的马,怎么会有那些东西呢?

image.png

  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各有各的道理,很难判断谁真谁假。这时,杜如晦说:我是秦王府的官员,我来断断这匹马是谁的,可好?

  杜如晦走上前去,看了看马,说:是匹好马,不过瘦了点。既然你们二人说的都有道理,不如这样,我将此马带回城里,等秦王陛下判断如何?

  书生:对,请秦王陛下一看便知,这个乡下人怎么会有这样的好马?

  老农:大人,我这地还没耕完,这马怎么能交给你呢?

  杜如晦说:那不如这样,我正好赶路,不如你们将这马卖给我驮行李,然后把钱分了吧。

  书生见状,连忙说道:既然大人想要,那么卖给你也可以,不过这钱应该是我的。

  老农却说:这可不行啊大人,没了马我怎么耕地啊?

  杜如晦哈哈大笑起来,对农夫说:你可以将这马牵走了。

  书生很不服气,说:大人,你凭什么说这马是农夫的?围观的人也表示很纳闷,纷纷提出疑问。

  杜如晦便对书生说:你看这马身上的秃斑,明显就是耕地时磨秃的,而且,我说要买,你一听钱就松口,但是这位靠马耕地的老农,可是一直在担心马被我带走啊!你看出这老农的马是匹好马,于是起了贪心,趁他不备,夺马而逃,是不是?你可真是丢尽了天下读书人的脸面啊!

image.png

  书生听后,支支吾吾地抬不起头,周围的人也都称赞杜如晦是个明白事理的好官。

  这时,有官兵来报,秦王宣杜如晦立刻回府,有重要任务。这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杜如晦因出色的才能,帮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且高居第三,仅次于李世民的亲戚长孙无忌和李孝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常说“房谋杜断”,杜如晦不仅擅长决策,手指也断了
“房谋杜断”这个词大家都听过,什么意思呢?“房”是指房玄龄,“杜”是指杜如晦,这两个人是李世民的亲信智囊。房玄龄擅长为一个问题设计出一堆解决方案,而杜如晦擅长在这一堆方案中找出最合适的。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出主意,一个拿主意,黄金搭档。历史上,杜如晦帮助李世民“断”了很多关键的决策,还曾经断了一根手指,名副其实的“杜断”。杜如晦“断指事件”要从唐高祖李渊说起。唐高祖李渊晚年精神头十足,短短几年间,给李世民添了二十多个弟弟妹妹。李世民众多的小妈之中,最得宠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张婕妤,一个是尹德妃。张家和尹家因为这层关系,成了属螃蟹的,横着走,飞扬跋扈得不是一点点。这一天,身为秦王李世民属官的杜如晦骑马经过一所大宅子,这间宅子正是尹德妃的爸爸尹阿鼠的府邸。杜如晦打心底看不起这种靠女儿姿色发家的暴发户,当然,谨慎的杜如晦也不愿意惹事,略微加快了一点马速,看也不看,径直走过。没想到,杜如晦冷漠傲然的态...
· 杜如晦是谁?杜如晦的儿子谋反?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人,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如晦为其筹谋划策,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积怨颇深,杜如晦与房玄龄一起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事成之后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承帝位后,杜如晦与房玄龄为左右宰相,为唐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无论是提起房玄龄还是提起杜如晦,后世的人几乎不会将他俩分开,只因为一成语——房谋杜断。这也说明了他俩的不可分。唐太宗时期,关于国事,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一个善于谋划,一个善于决断,缺一不可。正如史书中记载:《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
· “房谋杜断”:房玄龄与杜如晦奠定大唐盛世
唐朝在整个历史上都是非常繁华的朝代,特别是当时修建的大明宫,这在历朝历代都是非常壮观的,。除了号称“天下第一宫”的阿房宫,在中国历史上也就数到大明宫了。无论是从面积的大小,还是建筑的设计风格,在当时都影响到了很多国家。而阿房宫因为秦二世胡亥就已经亡了,所以说,阿房宫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并不能与当时唐朝的大明宫相比。而唐朝有个李世明,后来的唐太宗,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一位君王。在他的一生中,将整个唐朝的盛世,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而李世明虚心纳谏,也是非常值得别人称道的一件事情,贤能自然是不必说的。但是,即使再贤明的帝王,也需要得力的臣子,将他架在皇位上,不然那些皇帝在皇帝的宝座上也做得不稳当。而唐朝在李世民时期,有两个非常有能力的大臣也就是房玄龄与杜如晦。李世民对他们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为何房玄龄与杜如晦被称房谋杜断?两人硬生生奠定大唐盛世!当时的李世民还只是一个秦王的时候,杜如晦就被房玄龄...
· 杜如晦
生平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在隋朝大业年间起家为雍州从事,吏部侍郎高孝基很是器重他,赞扬他有应变之才,是栋梁之才。隋炀帝前往江都游玩时,代替王使君判留守事。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对杜如晦非常忌晦,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可惮之人,惟杜如晦与房玄龄耳。”被外调出秦王府。经房玄龄周旋,李世民又将他调回幕府。此后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为其参谋军国大事,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诸路诸侯。以功勋累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食邑三百户。不久以本官兼任文学馆学士。李世民的天策府建立后,杜如晦任从事中郎,被画像纪念的天策府十八学士中,以杜如晦为首,其画像上的赞语为:“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怀忠履义,身立名扬。”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杜如晦任太子右庶子(唐书为左庶子,杜如晦碑为右庶子),不久迁任兵部...
· 如何评价杜如晦?杜如晦与房玄龄
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的第二位皇帝,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李世民在大唐建立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毫不夸张的说大唐的天下,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世民虽然成为大唐皇帝,但是却在后世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因为他并不是正统的帝国继承人,当时的太子是李建成。他之所以成为皇帝,赖于玄武之变。李世民凭借自己的声望,成为大唐新帝。他能够继位,与杜如晦和房玄龄离不开关系。杜如晦是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和谋士,李世民在征战各地和谋夺皇位之时,杜如晦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李世民评价杜如晦:“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绸缪帷帐,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德范光茂,隐犯同致,忠谠日闻。”房玄龄说:“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杜如晦是一个眼光毒辣之辈,说他善于决断不是说这玩的。杜如晦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唐朝当官的,他最开始是大隋的预备官员。杜如晦后来没有继续在大隋工作,倒不是因为他不受重用。相反杜如晦的上司很看好他,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