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盛度是怎么从屯田员外做到宰相的?北宋宰相盛度的生平事迹!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0
转发:0
评论:0
盛度是怎么从屯田员外做到宰相的?北宋宰相盛度的生平事迹!,盛度是怎么从屯田员外做到宰相的?北宋宰相盛度的生平事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

  盛度是怎么从屯田员外做到宰相的?北宋宰相盛度的生平事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盛度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盛度的仕途之路还挺励志的,从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一直做到了和宰相同权的枢密使。盛度从小勤奋好学,在26岁时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为官之路,当时宋朝内部党派纷争不断,盛度却能坚定立场,虽然中间几度起落,但最终还收获了不错的成就。多数朋友或许还不了解盛度这个人物,这次就为大家做个介绍,看看盛度的晋升之路到底是怎样的。

image.png

  宋端拱二年(989年),盛度高中进士。出仕后,他从最基层干起,因工作务实,得以荣调京城。但因无后台,又不搞迎来送往,只能出任七八品的底层干部。但盛度对此毫无怨言,因为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做一颗普通的螺丝钉。

  咸平年间,契丹袭扰北地边境。为加紧备战,朝廷派官员勘察西北边境。此次考察不仅要穿行偏远高寒之地,还得深入辽国边境腹地,运气不好的话还可能遭遇如狼似虎的契丹游骑,此重任落到了老实人盛度的肩上。盛度在西北边境忙活了半年,几次死里逃生,取得了丰硕的考察成果。回京后,真宗召见盛度,询问当地地理情况,盛度如数家珍,应答如流,并呈上了自己亲笔绘制的《河西陇右图》。真宗大喜,称赞盛度博学。西北战事一顺利,真宗自然想起了盛度,得知他还是个从六品的底层干部,就将他提拔到了副部级领导岗位。

image.png

  虽然官居高位,盛度依旧勤政清廉、敦本务实,年年考评均为优。到了仁宗时期,盛度已走上正部级领导岗位。新一代领导人仁宗非常关注国防建设,曾召盛度询问边备之计。盛度提出了十条切实有效的建议,得到仁宗很高的评价。景祐二年(1035年),盛度进入国家行政管理中枢,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位居正二品。

  宋时行政实行宰辅集体领导制,此时的“二相三参”分别是宰相王曾、吕夷简,参知政事蔡齐、宋绶、盛度。两位宰相不和,参知政事也就分了派,蔡齐属于王派,宋绶属于吕派。盛度不愿掺和,结果受到两派的排挤。每次宰辅例会,盛度都被冷落在一边。对此,盛度也没什么怨言,对“二相”依旧恭敬有加,在“二参”面前也相当谦恭。久而久之,盛度就成了宰辅例会的列席记录员。

image.png

  下班后,蔡齐、宋绶总是相约要么去“叨教”王相,要么去“请示”吕相,却把盛度晾在一边。属官愤愤不平,说:“同为参知政事,却被他们如此看轻。大人可以告他们一个私结朋党之罪。”盛度对此置之一笑,说:“这是大人们发扬劳模精神,加班加点,勤政为民。我年逾花甲,不堪朝事之累。他们实际上是在照顾我,为我减负呢。”

  盛度如此知趣,蔡、宋二位心里十分受用。有一次,王、吕二相各怀其私,商量着上奏弹劾盛度,不想马上就遭到蔡、宋二人的强烈反对:“盛度不惹事、不多事,倘若换上来的人不懂政治,给二位大人添堵不说,恐怕还会惊扰圣上。”曾、吕二相想想也是,看盛度竟然顺眼了,此后不仅不参劾盛度,遇到皇帝私下问起三位参知政事的表现,都会转而夸赞起盛度来。

image.png

  后来,王、吕二相愈斗愈勇,势同水火。两人一气之下,居然都向皇帝请求退职外任,以示与小人不能并立。班子不团结,仁宗非常生气,他决定来个快刀斩乱麻,于是分别找了王、吕二相亲切谈话,询问谁可做他们的继任。二相均不加防备,推荐自己人,私结党朋之事不打自招。盛怒之下,仁宗将此四人全部解职外放,让盛度主持朝政。

  百官听说后一片哗然,仁宗却就此次人事变动作了补充说明:“盛度不拉帮结派,兢兢业业,尽职尽守,这样的干部理当重用,一来弘扬正能量,二来昭示用人导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盛度
盛度[公元?年至一O三九年后不久]字公量,杭州馀杭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宋仁宗宝元二年后不久。好学。居家时,图书未尝释手。敏于为文,而泛滥不精。举进士第,补济阴尉。累官尚书屯田员外郎。奉使陕西疆域,参质汉、唐故地,绘为西域图以献。真宗称其博学。改开封府判官。坐决狱失实,谪洪州。尝建请复贤良方正科;又请建四科以取士,曰: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明晓法律、能按章覆问科。为翰林学士,命与李宗谔、杨亿、王曾、李维、舒雅等同编通典、文苑英华。景v间,以礼部侍郎参知政事,迁知枢密院事。后知应天府,以疾致仕卒,谥文肃。度著有愚谷、银台、中书、枢中四集,又有中书、翰林二制集,《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 盛氏名人――盛度
盛度(970—1040年),字公量,铜陵县石洞耆(今董店镇)人。其“幼小读书,敏而好学”,北宋祥符七年(1014年)中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兵部郎中、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等。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天圣年间,宋仁宗赐给其牡丹一棵,盛度将此牡丹带回铜陵,世世栽培,直至如今。这牡丹现仍每年一开百余朵。(《铜陵年鉴》2001年刊附录有专门记载)。目录人物简介人物轶事人物简介盛度(963—1041),字公量,祖籍河南,是铜陵县董店镇人,徙居余杭县。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曾祖盛��曾为吴越国余杭县令。父盛豫随钱�m归宋,官至尚书度支郎中。盛度幼小读书,敏而好学,于宋端拱二年(989)中进士后,历任济阴尉、封丘主簿、光禄寺丞、御史台推勘官、秘书省秘书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尚书屯田员外郎等职。时宋辽交战,契丹扰犯大名(今冀、鲁、豫部分地区)时,曾随帝出征至大名(今河北大名...
· 讲历史——从屯田到均田的土地制度
?我们可以将屯田和均田当作这项新的土地制度的核心。本系列图书第五册《危机与考验》专门分析过,屯田是曹操在汉末群雄并起时脱颖而出的一大秘诀。屯田的实际操作很简单,只是这样的制度打破了原先帝国制度设计的限制。过去帝国制度的设计方式是,国家军事动员的力量来自徭役,所以征召来当兵打仗的人,他们都先具备了农民的身份。他们是暂时被朝廷征调来服役,暂时脱离了与土地生产之间的关系。后来朝廷的力役之征集体失灵,出现了全职的军人,他们彻底中断了与土地生产之间的关系。要维持这支队伍,统治者必须找到足够的生产剩余来养活他们。屯田重新建立了军人与土地生产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一边种田一边打仗,不打仗时就种田。屯田制下的军人,地位低于帝国时期的军人,在某种程度上像是军事化的农奴,只具备有限的人身自由。他们耕种的土地,是以武力占领下来的;他们的耕种所得,属于带领他们的官长,再由像曹操这样的官长运用集体生产所得,养活这支军队...
· 宰相制度是谁废除的?宰相制度的利与弊有哪些?
宰相制度是谁废除的?宰相制度的利与弊有哪些?朱元璋在最初废除宰相制度的时候可能也没有想太多,他也由此创造了一段历史。朱元璋的做法对于中国古代皇权政治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他最初之所以那样做,其实初衷并没有那么复杂,主要是因为他不满意自己选的那些宰相。他先后选了李善长、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等人当宰相,但是这些人的行事作风他都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人独断专行,朝廷中的很多事情,他们不向朱元璋请示报告,就自行做主。本来,他们自行做主,朱元璋捡得轻松自在,照理说朱元璋应该很高兴才是。但关键的问题是,朱元璋是草根出身,本身是没有什么威信,他担心这些人做主以后,就越来越把自己当主人,权力越来越大。到了最后,可能整个天下的人都只听他们的,而不听朱元璋的。这样的话,江山也就落到这些人的手里。除了担心这一点外,朱元璋更担心的,是他去世后,这些人对他的接班人朱允炆构成威胁。朱允炆年幼,没经历过战争...
· 西汉宰相制度变化的原因
史家论及汉代宰相制度变化,大凡都追溯到汉武帝在位之时,而归因于君权、相权之矛盾[1]。事实是否如此?我以为不然。一公元前128年,谋士徐乐与汉武帝谈论为政之道时说:“臣闻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偏袒大呼,天下从风……。何谓瓦解?吴楚齐赵之兵是也”,“故贤主……其要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矣”[2]。这里,徐乐重点在提醒武帝减轻赋税、徭役,以防止和消弭农民起义;对统治集团内部的吴楚之乱不过举为陪衬,至于君权、相权的矛盾则只字未提。与徐乐同时上书、召见、封官的主父偃、严安,为武帝所划各策也同样没有涉及君权、相权关系。如果主、相之间争夺权力,武帝确系有意用左右近臣削弱相权,善于见风使舵、迎合君主心意的主父偃之流能对这个问题不置一词吗?这就从反面证明,汉初七十年君权、相权之间没有什么重大矛盾,所以当时的政治家并未予以注意。汉武帝的政策、法令也没有反映这方面的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