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陈振龙为什么会会称为古代袁隆平?
很多人都不了解此人是古代版“袁隆平”,冒死从国外带回一根藤,养活我国上亿人,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粮食危机始终是悬在人类头上的一柄利剑,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上依然有许多人面临饥饿的威胁。袁隆平和他的团队研究出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饥荒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古代同样有一个人,他冒死从国外带回一根藤,养活了我国上亿人,堪称古代版“袁隆平”。这个人就是明朝书生陈振龙。
陈振龙是福建省福州市昌乐县人,大约出生于公元1543年。他在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成功地考取了秀才。后来因为参加乡试失败,于是和家族里的其他人一起到吕宋岛经商。在吕宋岛,陈振龙发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农作物。这种农作物不怕旱不怕涝,产量还特别的高,哪怕是种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结出累累硕果。而且这种农作物还有一种好处,无论是生的熟的都可以直接吃。这种农作物被当地成为朱薯,不光是果实可以吃,甚至连藤蔓都可以吃,是一种非常好的粮食来源。
明朝末期处于小冰河时期,经常会出现一些气候灾害,特别是由寒冷引发的旱灾,经常会造成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的情况。陈振龙的家乡因为旱灾引起的饥荒,就曾经饿死了许多人。在看到这种不挑田地还耐涝耐旱的农作物后,陈振龙动起了心思,想要把这种农作物带回家乡种植。但是,陈振龙的这个想法,在当时来说并不容易实现。
十六世纪的吕宋岛,还正处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岛上的朱薯也是由西班牙人从美洲引进的。而且西班牙人非常明白这种农作物对于解决饥荒的重要作用,所以不允许任何人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把这种朱薯偷偷的带出吕宋岛。为了能够解决家乡的饥荒,陈振龙不得不铤而走险,做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偷偷的带一些朱薯藤回家乡。
陈振龙的家族和吕宋岛长期有贸易往来,所以陈家拥有自己的商船。为了逃避西班牙殖民者的检查,陈振龙把一根朱薯藤偷偷地缠进了绳子里。在西班牙人的眼皮子地下,把这根珍贵万分的朱薯腾带出了吕宋岛。
陈振龙是商人,如果按照商人的做法,这根朱薯藤在带回中国之后,无疑能够让陈振龙成为天下首富。但是陈振龙并没有把这根朱薯藤据为己有,而是献给了福建巡抚金学曾。在这一点上,陈振龙的做法和袁隆平一样,都非常值得钦佩。如果袁隆平想要赚钱的话,凭他手中掌握的专利,肯定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首富,然而他却并没有这样做。从这方面来说,袁隆平老先生真的是令人非常非常非常钦佩。
陈振龙在回到家乡后,正值闽中大旱饥民遍地,福建巡抚金学曾正因为粮食的事情而发愁。在接到陈振龙的朱薯藤后,立刻派人在田里进行试种,过了几个月之后,果然获得了大丰收。于是在第二年,金学曾传令整个福建省大量种植朱薯,很好地解决了饥荒问题。后来,当地人为了感谢金学曾推广朱薯的功劳,把朱薯改称为金薯。这个金薯,也就是人们现在常吃的番薯,或者也叫红薯。
陈振龙在解决了家乡的饥荒问题之后,又接连去到浙江、山东等地,向当地的百姓传授朱薯种植。自明朝之后,种植番薯就成为了朝廷解决饥荒问题的重要手段。虽然仍旧有饥荒的存在,但是因为种植番薯,在明朝之后的数百年间,起码有超过1亿人因此而活命。就连外国人也写诗称赞:万历番茄(薯)始入闽,如今天下少饥人。清朝人口之所以能够高速增长,和番薯的种植也有很大的关系。
到了今天,番薯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达到8000万亩。番薯的出现,对解决明清时期的饥荒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无数人因此而得以活命。从这一点上来说,陈振龙可以说是功德无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