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当上皇帝后为何让亲爹给自己磕头?有何寓意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刘邦的父亲刘老爹独享此项殊荣。虽如此,但这个太上皇的据说还是刘老爹给儿子磕头称臣后才换来的,刘邦当了皇帝后对自己的亲爹并不友好,甚至还为到底该谁给谁磕头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刘邦在他父亲眼里一直是最不成器的刘小三,直到他斩蛇起义,刘老爹才拿剃须刀刮了刮眼睛,开始正眼瞧着儿子的革命事业。幸运的是,七年之后,革命彻底成功,刘邦摇身一变,唤作汉高祖了(这当然是后人给他的谥号),就大方地赐给他老爹一顶“太上皇”的帽子,让他在养老宫吃喝玩乐,颐养天年。儿子当了皇帝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是也产生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父子二人见了面,一个是老子,一个是皇帝,谁给谁叩头都不合适。最后,面子上觉得很下不来的刘邦发话了:我是皇帝我老大,不给老子磕头啦。老子见我要称臣,还是减少见面避免尴尬吧。结果,刘老爹成了太上皇,膝下却少了一个儿子。
人都吃五谷杂粮,不可能没有脾气禀性,即使再了不起的人物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完人。
比如说汉高祖刘邦吧,司马迁说他“宽仁爱人,意豁如也”(《史记·高祖本纪》),很大度的一个人,然而,他也有小心眼儿的一面小心眼儿的一面,非常微妙地表现在他对刘太公的态度上什么态度呢?他他爹《汉书·高帝纪》里有这样一段记述:
汉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
网络配图
这段记述非常耐人寻味刘邦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正经八百地当了皇帝后,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封妻荫子”但奇怪是,刘邦封了他的妻子吕后为皇后,封了他的儿子刘盈为皇太子,追封了他的母亲为昭灵夫人,就是没封他的老爹——刘太公不封他爹,刘邦秉承的什么原则呢?要说先封逝去的人,活着的老婆孩儿也封了;要说女士优先封吧,儿子也封了;要说先可晚辈封吧,儿封母也封了;要说先封长辈吧,妈封爹没封总之,从哪个角度讲,都叫人费解但更叫人费解的还在后头呢
到了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的正月,也就是刘邦做皇帝两年整三年头的时候,他又封了哥哥刘喜为代王,封弟弟刘交为楚王,封长子刘肥为齐王在这一次分封的名单里又不见刘太公的影子如果说第一次是疏忽的话,那么,这一次恐怕用疏忽的理由就不能解释通了这俨然一个谜那究竟什么原因惹得刘邦迟迟不封他的爹呢?究其因,其实,《汉书·高帝纪》里有一段精彩的记述,细心品味,谜底就在其中
上归栎阳,五日一朝太公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亡二日,土亡二王,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后上朝,太公拥彗,应门却行上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奈何以我乱法!”于是,上心善家令言,赐黄金五百金夏五月丙午,诏曰:“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传归于子,子有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前日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率士卒,犯危难,平***,立诸侯,偃兵息民,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
这段记述,特别是这段记述里刘太公家令、刘太公、刘邦三个人说的话,非常有意思,而且越琢磨越有意思他们的话为我们解开谜底提供了很多信息
1、刘太公家令对刘太公说的话,显然是话里有话表面上看,家令是劝刘太公顾全大局,父子感情要服从于君臣大义,其实,他哪有那么高的政治远见?他是旁观者清,他在以委婉的口吻提示刘太公:老爷子呀,你老婆、儿媳妇、孙子,你们刘家该封的都封了,就差你了你咋看不明白事儿呢?你的儿子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动不动你就训斥一把的无赖了你迟迟得不到封号,就是因为你老放不下老子的派头,你儿子看不惯,和你较劲哪
2、刘太公对刘邦说的话,似乎是言不由衷维护皇帝的尊严和尽一个儿子的孝道有冲突吗?按理说不会百德孝为先,难道给父亲请请安,就是“乱法”了?刘太公说这话的时候,肯定有想法,但一想想家令的提醒,再看看自己目前的“待遇”,尽管有想法,态也得表,而且还要表的真诚果不其然——真叫太公家令猜对了,刘太公此话一出口,特别是“应门却行”的谦卑之举,正中刘邦的下怀,他立即赏赐了太公家令,而且接着就封了刘太公为太上皇从这儿不难看出,刘邦的“五日一朝太公”,只不过是礼节性的虚应故事,其实,他的心里说不上怎么烦呢
网络配图
3、刘邦在诏书里说的话,无疑是冠冕堂皇听话听音,他的话无非表达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自己之所以能得到,父亲刘太公的教诲功不可没,应该给他封号;另一层意思是说,迟迟没给父亲封号,是因为还没太平,没来得及封这真是欲盖弥彰、越描越黑既然父亲有那么大的功,该封,为什么一开始不封,非得等老爹“表态”了后才封?既然没太平,没倒出工夫封,那老婆、孩子、老妈怎么就有工夫封了?很显然,刘太公迟迟没得到封号的原因,他说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真正站得住脚的原因就一个:他对刘太公有成见,他老爹这一点,还有一个佐证,那就是在楚汉战争相持阶段发生的“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的那一场遭遇可以设想,自己的老爹都快叫人杀了,居然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固然折射出刘邦干大事“无毒不丈夫”的本性,但从中也显现了刘邦对刘太公的态度:压根就没瞧得起爹。
那么,刘邦为什么他爹呢?
年轻时候的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史记·高祖本纪》),整天游手好闲,不顾正业,刘太公对他肯定又气又恨这也是为人父母的普遍心理:对子女恨铁不成钢所以,刘太公教训刘邦的的态度难免就粗暴了一些,以至于给刘邦留下了终生难以磨灭的记忆,一方面对老爹有所畏惧,另一方面表面上还得敬着,这种压抑着的矛盾心理,久而久之形成了逆反心理:你我,我也你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呢?
未央宫建成的时候,刘邦在宫里举行庆祝仪式,可能是一高兴酒喝多了吧,刘邦对刘太公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前,您老人家总认为我是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我二哥刘仲如今,我的产业和刘仲比,谁的多?”这句话流露出的心理,很显然是自负里夹杂着一种不满,不满于他父亲刘太公从前对自己的态度酒后吐真言,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说这样的话,叫老父亲怎么下台?可见,在刘邦的心底对刘太公该憋着多大的怨气!仅此一点,足可以看出刘邦他爹的端倪
网络配图
当然,原因绝不止于此在《史记》和《汉书》里分别记载着相同的一个“事件”:
(高祖)姓刘氏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
“事件”要表达的无非是“君权天授”的那一套,而且,用现在的眼光看,不排除刘太公两口子为了儿子的前途搞的“炒作”但是,这世界上的很多事儿就是这么怪:假的东西,如果信的人多了,也可能就是真的了,而真的反倒变成假的了这就是“假亦真时真亦假”所以,当所有的人都说刘邦是龙的儿子时,刘邦刘太公也就成为必然,尽管他唯一的爹就是刘太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