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西晋历史上的王褒为何只读书不愿做官?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3
转发:0
评论:0
揭秘:西晋历史上的王褒为何只读书不愿做官?,王修是曹操手下的大臣,他的儿子王仪,因为不愿意攀附司马昭,而被司马昭杀死。因

  王修是曹操手下的大臣,他的儿子王仪,因为不愿意攀附司马昭,而被司马昭杀死。因此王仪的儿子王褒宁死不愿做西晋的官,只是为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读书人。

进京赶考

网络配图

  王褒是个美男子,字伟元,小时候就有操守,非礼不动。身高一米八还多,相貌潇洒,和一般人不同。因为痛恨父亲死于非命,坚决不愿做官。把房子建在父亲的坟墓旁,终身以教授学生作为自己的职业。

  王褒是个孝子,早晨晚上都在坟墓旁跪拜,而且声音悲惨凄厉。坟墓前有棵柏树,因为他经常哭泣攀爬,树的颜色和别的颜色不一样.当他读诗经的时候,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劳瘁”时,没有一次不怆然泣下。

  王褒家里贫穷,自己在田野里劳作,家里有时也养蚕。但是他洁身自好,有个学生曾经私自给他割了别人的麦子,王褒很恼火,于是就下令不再收他做学生,他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因此在也没有敢偷偷地割麦子给他送去的。王褒的学生有一个在县衙里做事,求王褒为自己服务,王褒说:你的学问不足以照顾自己,我的德薄不足以让你接受荫庇,即使给你做事,也没有什么好处,况且我提不起笔已经四十多年了。

朱棣9.jpg

网络配图

  于是挑起担子就走,儿子带着盐这类必备的东西,跟着他的学生有一千多人。当时的安丘县令以为王褒前来拜见自己,连忙整衣出来相迎,王褒于是离开道路站在一旁拿着自己的破碗,说;我的学生在县衙做事,所以为我送别。

  县令牵着他的手,依依不舍,并且痛哭流涕。县令便把学生遣散回家,一个县里的读书人因为不再接受王褒的教育作为是很耻辱的事情。同县有个叫管彦的读书人,小时候很有才华,不过不太有名气,王褒却把他当成初中的人才,对他很友好,并且和他约为儿女亲家。后来管彦被朝廷任命为西夷校尉,而王褒也打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管彦的儿子。但是后来却改变了初衷,没有把女儿嫁出去。

1.jpg

网络配图

  管彦的弟弟问王褒为何如此,王褒说:我的志向是在山林间隐居,姐妹都处在很远的地方,吉凶祸福很难预料。你的兄弟父亲都在京城,这是洛阳一代的人,并不是我们结婚的本来目的。管彦说:先生是齐国人,应当在齐国安家。王褒说:哪里有父亲安葬在河南,儿子跟随着母亲到齐国的事情。这种用意,本来就是不孝顺。因此拒绝接亲。

  由此看来,王褒是一个高洁的人,因为父亲的惨死,宁愿清贫一生也不愿做西晋的官僚;因为自己对父母孝顺,也希望自己的儿女亲家也是个格外孝顺的人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西晋历史上的王褒为何只读书不愿做官?
王修是曹操手下的大臣,他的儿子王仪,因为不愿意攀附司马昭,而被司马昭杀死。因此王仪的儿子王褒宁死不愿做西晋的官,只是为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读书人。王褒是个美男子,字伟元,小时候就有操守,非礼不动。身高一米八还多,相貌潇洒,和一般人不同。因为痛恨父亲死于非命,坚决不愿做官。把房子建在父亲的坟墓旁,终身以教授学生作为自己的职业。王褒是个孝子,早晨晚上都在坟墓旁跪拜,而且声音悲惨凄厉。坟墓前有棵柏树,因为他经常哭泣攀爬,树的颜色和别的颜色不一样.当他读诗经的时候,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劳瘁”时,没有一次不怆然泣下。王褒家里贫穷,自己在田野里劳作,家里有时也养蚕。但是他洁身自好,有个学生曾经私自给他割了别人的麦子,王褒很恼火,于是就下令不再收他做学生,他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因此在也没有敢偷偷地割麦子给他送去的。王褒的学生有一个在县衙里做事,求王褒为自己服务,王褒说:你的学问不足以照顾自己,我的德薄不足...
· 揭秘西晋王朝为何短命?西晋王朝的建立者是谁
西晋王朝只存在了52年,它为什么会如此短命?西晋政权建立于265年,并于280年灭东吴一统中国,结束了东汉以来百余年的分裂局面。但十年之后,291年爆发“八王之乱”,从此动荡不已,到316年西晋灭亡,只运行了51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司马懿父子两代三人结束了强大的曹魏政权,可谓苦心;晋武帝司马炎一统华夏,可谓威武。可为何苦心建立的威武天朝竟短命而亡?是流民起义,士族背弃,胡族进攻还是内乱灭了西晋?4月30日晚上,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群做客香山讲坛,将我们带回到170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对西晋的兴亡进行分析。司马懿奠定西晋王朝提到西晋王朝,不得不提司马懿,对司马懿,大家也多有耳闻。中诸葛亮空城计的是他,最后打败诸葛亮也是他。曹魏政权正是有了他的辅佐,才得以称霸中原,但是司马懿也是曹魏政权的掘墓人,最终自己取而代之。其实,在曹操最鼎盛的时期,就认定司马懿非一般的人,想方设法将其...
· 揭秘:古代隐士为什么不愿意做官?
中国古代历史当中具有极高才学的隐士不在少数,他们都不经常活动在世俗当中,打出来的都是不愿在世俗当中做官的旗号,以他们的话说就是宁可在山野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也不愿意在官场的苟且着。他们也都无一例外地写过很多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思,并用婉转的诗歌向世人表明自己绝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比如商山四皓曾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陶渊明也曾歌曰:“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不为五斗米折腰”。但是,这些人真的甘于贫贱而讨厌做官吗?他们真的不愿意出仕入世吗?实际上,他们的本心也并非如此。我们通过商山四皓的诗歌能够看到他们的决心,能够看出他们将富贵看作过眼云烟的心态,但是他们却并非从来都没有出山过。吕雉在经历废立太子的危机的时候,就通过张良请出了商山四皓,并且让他们成为了当时太子刘盈的辅佐之臣,从此居于朝廷之...
· 古代科举之路:古代官员是如何读书与做官的?
读书人在古代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如果在乡间,家有秀才,那么其地位就会高于别家;在官场,书香门第同样是引以为傲的事。因此,古代官员“白天做官、晚上读书”的现象十分普遍。习惯使然。历朝历代的官员大多年幼时就开始学习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寒窗苦读,养成了长年读书的习惯,做了官以后大多不改其习惯,能勤于读书,即使在休假中、退休后也依然手不释卷。总之,读书是古代官场的主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价值观的推崇。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品评官员往往看其出身门第,识其谈吐风度,论其书法辞章,讲究名望口碑等,有了这些不成文的尺度,官场上读书、作文蔚然成风,不读书之辈很难在官场里立足和生存。宰相须用读书人,历代皇帝用人导向的指引,以及偃武修文、重用儒生的制度,都要求做官必须读书。汉武帝时考核提拔官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否通达儒学。盛唐时期好学之风遍及朝野,官员士子对读书极为重视。唐太宗常言“以史为镜,可...
· 王褒
参考书目《周书·王褒庾信传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