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乾隆皇帝“”三招:恩威并施与封锁消息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0
转发:0
评论:0
乾隆皇帝“维稳”三招:恩威并施与封锁消息,偶然翻书,发现“维稳”的猫鼠游戏古已有之,譬如乾隆帝就曾有过一次伟大实践。

  偶然翻书,发现“”的猫鼠游戏古已有之,譬如乾隆帝就曾有过一次伟大实践。

  1792年,英王乔治三世以给乾隆祝寿为名,派马戛尔尼勋爵率领近700人的庞大使团,航海近一年,于翌年9月14日在热河觐见了乾隆。大清君臣满以为这是“远夷慕化”,前来归顺效忠,不料这些“野蛮人”在国书中竟敢和天朝比肩,自称“兄弟和朋友”而不称“臣”,并且英使也不肯行三跪九叩大礼,甚至还有人提出要在中国开辟新贸易港口、租借岛屿、派遣常驻使节等。乾隆一口拒绝,让他们尽快回国。

u=987081049,2330803616&fm=214&gp=0_副本.jpg

网络配图

  这一年,乾隆已经82岁高龄。这个自诩文治武功超迈古今的“十全老人”,要说一点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技不如人,也不尽然,特别是当看到英船之高大,航行之迅捷,且又是在中国人所不熟悉的海面上高速航行时,他大为吃惊。打发使团离京后,乾隆连发谕旨,反复叮嘱手下官员要严防英国人报复:“今悉英吉利居西洋各国之首”,“较为强悍”,虽贡使眼见“天朝法制森严,万方率服”,然而“不可不留心筹计,预为之防”。

  那么,面对这一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乾隆提出哪些“预为之防”的对策呢?一是略施恩惠,虽然赶走人家,却又用亲笔书写“福”字等小恩小惠麻痹其心;二是展示武力,展示森严的“法度”(实为繁琐的礼仪),借此恫吓与威慑;三是严防死守,严禁中国人为夷人服务,违者处死。按说这三条“”妙招也算得上是考虑周详了—第一招“哄”字诀,意在令洋人“不愿报复”;第二招“吓”字诀,使其“不敢报复”;第三招釜底抽薪,叫洋人“不能得逞”。三招并用,俨然是今日“新加坡术”的远祖。可实际效果如何呢?

  先看第一招“略施恩惠”。马戛尔尼航行到大运河途中时,乾隆派人送给他一匣奶饼以示怀柔。但根据雷打不动的中国礼仪,英使必须跪接、谢恩,至少须亲自到场领受。当时马戛尔尼正卧病在床,根据陪同官员松筠在奏章中的记载,“奴才虽知其患病,然未可听其自便”,于是马戛尔尼不得不“扶病至奴才舟中”,并且“免冠屈膝,喜形于色”,感激涕零。可事实上,马戛尔尼在当天的日记中愤怒地写道:“北京朝廷……是否真的不明白只消几艘英国战舰便能消灭帝国的整个海军?只需用半个夏天,英国战舰便能摧毁中国沿海的所有船只,使沿海居民可怕地挨饿?”郑重其事地以一匣奶饼逼人扶病前来,还要人家奴颜婢膝感恩戴德,这种招数,哄哄大清臣民也就罢了,岂能哄得了久经平等自由理念熏陶的英国人?

乾隆6.jpg

网络配图

  再看第二招“武力恫吓”。使团到镇江时,清军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欢迎操演(实为演习)。可马戛尔尼却发现,清方城墙濒临坍塌,士卒衣冠不整,队伍的主要装备还是弓、箭、戟、矛、剑之类已沿用了千年的冷兵器,就像伦敦展示古代战争兵器时所见到的那样。寥寥几支落后的火枪,也已破烂不堪。因此,英国人非但没被吓倒,反而断定“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繁荣已经结束”,“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

  至于第三招:“封锁消息、杜绝往来”,更属掩耳盗铃。马戛尔尼本想通过展示最先进的科技来赢得好感,进而顺利达到外交目的。为此,他带来了杰出的学者和作品,如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丁维提博士,带来了英国最新的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最新的热气球、复滑车和天体运行仪,还带来了卫队,以便表演现代炮兵装备。这本来是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然而,清廷却不屑一顾。福康安将军拒不观看英国卫队的操练和现代武器展示,皇帝和大臣们“对气球理论、动物磁气说、赫歇耳行星等等反应冷淡”,贪婪的太监抢走大水晶吊灯时还把派克透镜打碎了。天文学家痛心疾首:“这些透镜举世无双,现在却永远也没人知道了!”他们愤而宣称:“除了被一个文明国家征服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能使它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就是“康乾盛世”在一个“蛮夷”心中留下的印象。

乾隆9.jpg

网络配图

  清廷永远不会明白,倘若既没有综合实力作现实后盾,又没有体制活力作未来倚恃,所谓“”绝招,不过是无本之木罢了。英国人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个“停滞的帝国”,除了战争,再也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让它睁眼看世界——换句话说,四十几年后的鸦片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王朝雪崩,已在此刻埋下了伏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乾隆皇帝“”三招:恩威并施与封锁消息
偶然翻书,发现“”的猫鼠游戏古已有之,譬如乾隆帝就曾有过一次伟大实践。1792年,英王乔治三世以给乾隆祝寿为名,派马戛尔尼勋爵率领近700人的庞大使团,航海近一年,于翌年9月14日在热河觐见了乾隆。大清君臣满以为这是“远夷慕化”,前来归顺效忠,不料这些“野蛮人”在国书中竟敢和天朝比肩,自称“兄弟和朋友”而不称“臣”,并且英使也不肯行三跪九叩大礼,甚至还有人提出要在中国开辟新贸易港口、租借岛屿、派遣常驻使节等。乾隆一口拒绝,让他们尽快回国。网络配图这一年,乾隆已经82岁高龄。这个自诩文治武功超迈古今的“十全老人”,要说一点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技不如人,也不尽然,特别是当看到英船之高大,航行之迅捷,且又是在中国人所不熟悉的海面上高速航行时,他大为吃惊。打发使团离京后,乾隆连发谕旨,反复叮嘱手下官员要严防英国人报复:“今悉英吉利居西洋各国之首”,“较为强悍”,虽贡使眼见“天朝法制森严,万方率服”,然...
· 乾隆皇帝“”三招:恩威与封锁消息
偶然翻书,发现“”的猫鼠游戏古已有之,譬如乾隆帝就曾有过一次伟大实践。1792年,英王乔治三世以给乾隆祝寿为名,派马戛尔尼勋爵率领近700人的庞大使团,航海近一年,于翌年9月14日在热河觐见了乾隆。大清君臣满以为这是“远夷慕化”,前来归顺效忠,不料这些“野蛮人”在国书中竟敢和天朝比肩,自称“兄弟和朋友”而不称“臣”,并且英使也不肯行三跪九叩大礼,甚至还有人提出要在中国开辟新贸易港口、租借岛屿、派遣常驻使节等。乾隆一口拒绝,让他们尽快回国。网络配图这一年,乾隆已经82岁高龄。这个自诩文治武功超迈古今的“十全老人”,要说一点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技不如人,也不尽然,特别是当看到英船之高大,航行之迅捷,且又是在中国人所不熟悉的海面上高速航行时,他大为吃惊。打发使团离京后,乾隆连发谕旨,反复叮嘱手下官员要严防英国人报复:“今悉英吉利居西洋各国之首”,“较为强悍”,虽贡使眼见“天朝法制森严,万方率服”,然...
· 董诰与乾隆皇帝的“代写”佳话
去年底,我参与一项国家文化工程,并起草清代绘画全集的编纂框架。在此过程中,出于乡谊,自然留意了清中期著名词臣书画家董邦达、董诰父子。乾隆五十八年(1793)冬,正当《石渠宝笈》续编行将成书之际,年过八旬的弘眩1711-1799)在《快雪时晴帖》册中题写道:“予八十有三,不用眼镜。今岁诗字多,艰于细书,命董诰代写,亦佳话也!御识”。由此,是年54岁的董诰(1740-1818)被乾隆帝为“代写”人。随后的3年间,他在《快雪时晴帖》册中先后3次代写御制诗,其中包括癸丑(1793)冬至月、甲寅(1794)腊月、乙卯(1795)孟冬月各一首,署款依次为:“御制雪六韵,乾隆癸丑冬至月,臣董诰敬书”、“御制雪一律,乾隆甲寅腊月,臣董诰敬书”、“御制雪一律,乾隆乙卯孟冬月,臣董诰敬书”。可见,“御制……乾隆某年某月,臣某某敬书”乃是董诰代写署款的固定格式。应该说,此类君臣之间的“代写”关系与一般意义上的“...
· 于敏中与乾隆皇帝(三)
乾隆帝理应为失察埋单于敏中秉政期间私德出现问题,涉及苞苴馈遗的贪迹。他的贪污证据,就是身殁后被查出200万两,这雄厚的财富“绝非是其合法官俸所能获致的”。事情出在于敏中身上,但恐怕不仅仅是自身问题。因为,比于敏中更大的贪官和|仍“睡”在乾隆身边,而察觉不到。于敏中一生犯过四次较严重的错误,次次都受到乾隆皇帝的偏袒,而免于处罚。于敏中用权纳贿之事败露后,乾隆一而再、再而三为其开脱,毫无顾忌承担起用人失察之责。谁都清楚,于敏中深受乾隆信宠是无人可比。乾隆二十二年六月,于敏中的父亲在家乡去世,按照儒家礼教规制,应立即停职“丁忧”,回家守孝3年(至少也得27个月)。于敏中是回家守制了,而守制之前他刚被任命为代理刑部侍郎,偏偏在为其父守孝期间,嗣父于枋、生母又相继去世。于敏中急于回京上任,没把丧母之事向朝廷汇报,生怕为其母再守制,让到手的乌纱再悬3年。于敏中隐匿生母去世之举,有悖于宋明理学所标榜的行...
· 于敏中与乾隆皇帝(二)
于敏中与乾隆皇帝(二)顷心总纂《四库全书》于敏中不仅军机政要集于一身,权倾朝野,是乾隆盛世的政治家、著作家,而且尽力推行文治天下,使乾隆盛世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文化高潮。《四库全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套图书集成,编纂历时10年,聚集4200多名饱学之士,于敏中在编纂这部巨著上是功德无量。乾隆三十七年(1773),安徽学政朱筠上疏《开馆校书折》,奏请搜辑《永乐大典》中佚书。当时东阁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务要事,不与动议。于敏中对奏议则深为赞赏,他掌握乾隆皇帝欲表现“贤俊蔚兴,人才郁茂,鸿才硕学,肩比踵接”传统学术繁荣发达时期的强烈愿望,认为朱筠所奏,“合文治天下之大计,应予纳用”。果不其然,乾隆下诏开四库全书书馆,特旨钦命于敏中、刘统勋为总裁,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并由此派出儒林学者4200余人参编,一道普通的征书谕旨,因缘际会,而引发出一项规模浩大的文化工程。不久,乾隆考虑自己已6...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