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 竟遭后主刘禅持续29年的报复!
大多人并没有看过原版的《三国志》,大多数人了解诸葛亮可能都来源于央视的新旧两部《三国演义》。在两部《三国演义》里,都对诸葛亮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在我们印象里诸葛亮是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既会呼风唤雨,又懂军事谋略,如果他不是早早去逝,估计三国的统一者就是蜀汉了。
从刘备托孤到著名的《出师表》,我们都可以看出,对于刘禅,诸葛亮是多么的重量,可以说不是生父亲而胜似父亲,刘禅都称之为“相父”。刘备临死前曾嘱咐刘禅:以后你要多听丞相的话,要像对父亲一样对待丞相。刘备死后,刘禅确实像一个没断奶的孩子,事事都由诸葛亮替他操心。
网络配图
诸葛亮为了能打败曹魏,可谓是呕心沥血、心力交瘁,甚至死在了北征的途中。蜀国上下举国致哀,朝臣提出诸葛亮生前奔波战场,终日颠沛途中,不曾享受片刻,死后应该为他立做庙,让他享用百姓的香火供奉,也不枉为蜀汉劳累一生。可曾经尊之为“相父”的刘禅,却以不符合法礼为名,拒绝了这个提议。甚至边蜀汉百姓在路边祭祀诸葛亮,都被刘禅下令禁止,这是恨诸葛亮有多深呢?
刘禅不但不肯给诸葛亮修庙,还在诸葛亮死马上废除了丞相制,诸葛亮死前曾立下接任他丞相位子的是蒋琬,刘禅如此一来,就是明显的反对诸葛亮。朝中奸臣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判定:刘禅肯定恨诸葛亮入骨!于是就在朝堂之上编排诸葛亮坏话,本以为会甚得后主的心,没想到刘禅勃然大怒,立即把此人推出去斩了。这就让人感到疑惑了,刘禅对诸葛亮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网络配图
应该说对于自己的“相父”诸葛亮的感情,刘禅自己也觉得非常复杂。刘备死时,刘禅已经17岁了,正值青春叛逆之时,已经有了自己对事情的看法,而诸葛亮作为“相父”真的太过尽责,不管是对朝堂大事,还是刘禅的言行举止,都大包大揽的管着,而且大臣们也都吃诸葛亮这一套,而诸葛亮也确实有一套。所以刘禅虽有自己的看法,却得不到重视,当然他也不得不服诸葛亮。
而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又是怎样呢,恨铁不成钢,从《出师表》里的措辞,我们就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刘禅是一百个不放心,担心他这作不好,担心他那做不对,这在自己亲生儿子看来可能是对自己“爱的唠叨”,但在一个已成年的皇帝眼里,这可能就是一种轻视:你把我当低能儿么,我自己没有一点判断力么?这不仅刘禅带来的心病,也给周围的大臣们一种暗示:刘禅不行!当然诸葛亮并不是有意的。
网络配图
诸葛亮比刘备晚去逝9年,在这9年里,刘禅从一个有志少年,逐渐被诸葛亮培训成一个只会依附自己的“扶不起的阿斗”。这个刘后主在诸葛亮的影子下活了整整9年,诸葛亮对蜀汉对自己可以说是掏心掏肺,这刘禅也是能感受到的,所以刘禅对他这位形象光辉的相父,可以说是爱恨交加,感情非常复杂。
所以他才会有这种既不愿为诸葛亮立庙,以不准别人抵毁诸葛亮的矛盾行为。要说诸葛亮也是难做人,在生前当他感觉到刘禅对他有所猜忌时,怕久在朝中,会遭小人挑拨,跟刘禅起正面冲突,主提出北征,拖着本不太硬朗的身子,行走于高山险水之上,即使病得起不了床,也不愿回朝。诸葛亮最后虽然死在了征战的路上,算是保住了名节,可没想到死后还是没有得到刘禅的尊重。众人三番五次提出为诸葛亮修庙,他拒绝了29年,直到最后实在无法拒绝,才在陕西勉县为他立了座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