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武则天到底有没有通过杀死自己亲生女儿来争宠?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7
转发:0
评论:0
武则天到底有没有通过杀死自己亲生女儿来争宠?,一直以来,“武则天为夺取后位,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祸王皇后”的说法在民间

  一直以来,“武则天为夺取后位,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祸王皇后”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个说法也得到了正规史学著作的传扬。那么,“武则天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究竟有无其事呢?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横空出世,是一个历史奇迹。但是,成功地获得皇位的武则天,身后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围绕武则天的评价,妖魔化一直占据着传统史学的主流地位。在一系列妖魔化武则天的历史记述中,“武剥天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就是典型的事件之一。

  从简至繁的记录变迁

  大约在永徽四年,武则天为高宗生下一个公主,但中途不幸夭折。公主之死,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最开始的记载是很简单的,《唐会要》卷三“天后武氏”条下是如此记载的:“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后之意。”当时的武则天是昭仪,属于皇帝九嫔之首。这是她跟唐高宗所生的第二个孩子,第一个是长子李弘。

  武则天2.jpg

网络配图

    根据《唐会要》的这个记载,武则天和高宗所生的公主确实夭折,因为不知道死亡原因而且死得突然,所以称作“暴卒”。武则天充分利用了公主之死,采用悲情主义的诉求方法,把公主之死的责任推给自己的情敌王皇后。高宗看来是受到了武则天的影响,开始萌生废黜王皇后的念头。

  《唐会要》一书,虽然是北宋王溥编辑的,但是吸纳了唐德宗时期苏冕四十卷的《唐会要》和唐宣宗时期崔铉的《续会要》,所以保存唐代国史资料比较多,向来为学者所重。这里的记录,也相对稳重。当时,王皇后联合萧淑妃与武则天斗法,武则天悲情主义的战斗技巧适合当时的情况,因为毕竟是母亲丧女,说一些丧失理智的话是可能的,而高宗看见受伤的母亲,也很可能同情心上涌。

  但是,高宗新生公主夭折一事,《旧唐书》却没有任何正面提及,但是在武则天皇后本纪的“史臣日”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其中,后一件事是指武则天残酷对待失败了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而前一件事“振喉绝襁褓之儿”,可能就是指扼杀亲生女儿的事。为什么这件事没有写入《旧唐书》的正文,而是用“史臣日”的方式表达出来,没有确凿证据女儿,推测起来大概这个时候已经有了武后杀亲生公主的说法,但是不能落实,只好用这种更具有个人意见的方式表达出来。

  《旧唐书》这种比较概括的说法,到了《新唐书》中凌空一跃,变成了非常具体生动的描写。《新唐书·后妃列传》的文字是这样记载的:“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佯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娼,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在这里,公主之死的过程详细而生动。

  《资治通鉴》的记载,直接继承了《新唐书》,文字如下:“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佯欢笑,发被观之,女己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昭仪因泣诉其罪。后无以自明,上由是有废立之志。”

  仔细比较,《资治通鉴》这段文字基本采自《新唐书》。皇后看望新生公主,离开以后,武则天偷偷杀掉公主,然后伪装现场。唐高宗到场,武则天假装欢笑,掀开被子,发现公主已经死亡。询问左右,大家都说刚才皇后来过。于是皇帝大怒,认为是王皇后“杀吾女”。王皇后自然无法解释,于是皇帝开始产生废立皇后的念头。以上基本情节,两书都是相同的,而且细节越发生动详细。

  但是,细节越生动越详细,越发引人怀疑。且不说《通鉴》对《新唐书》这种细节修改,已经使得过程发生变化。我们要问的是,倾向合理化的修改,意图是什么呢?在中国古史研究中,曾经有过一个“层累地构造学说”,意思是古代的历史随着时间而越来越清晰,恰好证明是后人缔造的结果。文学史上也有类似的问题,作品在流传的过程中被不断地加工和创造,最后的模样与初始状况相去甚远。宫廷秘史就符合了这种规律呢!所有的当事人都没有留下记录,那么后人是通过什么途径反而获得了更多的细节呢?所以,在今天,当我们面对的历史事实,有着一个由简至繁的描述过程的时候,我们至少可以提出疑问。

  王皇后在武则天入宫前已失宠

  武则天5.jpg

网络配图

    现在的史籍记录,不论是《唐会要》还是《新唐书》,对于王皇后地位的危机,多强调是小公主之死带来的后果。具体而言,就是唐高宗从此开始有了废后的念头。其实,王皇后的危机不是从小公主之死开始的,而后来王皇后的被废,也没有证据显示公主之死发挥了作用。

  王皇后的危机,在武则天入宫之前已经显现。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在当时是天下一等士族。王皇后虽然出身名门,名正言顺,但是她跟高宗的关系似乎从很早开始就存在问题。高宗与萧淑妃连续生育一儿两女,证以《唐会要》的说法“时萧良娣有宠,王皇后恶之”的记录是有根据的。武则天二进宫,是王皇后引进的,而王皇后的动机很难说是光明正大的,因为她召武则天入宫,依然是与萧淑妃争宠的继续,“欲以间良娣之宠”。只不过事与愿违,武则天“既入宫,宠待逾于良娣,立为昭仪”。王皇后引狼入室,萧淑妃的恩宠虽然解除,但是武则天后来居上,王皇后依然不得宠爱。

  唐高宗不喜欢王皇后,才是王皇后的真正危机所在。也正是因为皇后有如此危机,她的舅舅柳爽才在永徽三年七月,酝酿确立太子之事。《新唐书》李忠本传记录到:“王皇后无子,后舅柳爽说后,以忠母微,立之必亲己,后然之,请于帝,又爽与褚遂良、韩瑗、长孙无忌、于志宁等继请,遂立为皇太子。”显然,皇帝开始并没有同意皇后的请求,但是长孙无忌等朝中重臣纷纷出动,皇帝只好妥协同意。而立李忠为太子,文字记载很清楚,就是为了稳定王皇后的地位。而这个时候,武则天与唐高宗的第一个儿子尚未出生,更不要说公主之死了。

 武则天7.jpg

网络配图

    确立李忠为太子,并没有挽回壬皇后的地位危机。就在太子确立以后不久,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出生。这个儿子被命名为李弘,而李弘这个名字本身就意味深长。南北朝以来,道教为主的社会传播渠道,一直盛传“老君当治”、“李弘当出”的谶语,宣传李弘为真命天子。根据唐长孺先生的研究,唐高宗和武则天给自己的儿子命名为李弘,就有应谶而为的意思。而当时李忠已经确立,这不正暗示着对李忠的不认可,也就是对王皇后的某种不承认吗?如果说王皇后的地位危机来自武则天的攻击:不如说来自唐高宗很久以来对她的冷淡,而唐高宗命名儿子为李弘,其实已经预示着皇后的更大危机。明确地说,这个时候,唐高宗如果还没有换皇后的念头,这些问题都无从解释。

  在李弘出生的这个时期,武则天与王皇后、萧淑妃的联盟斗争已经有一段时间,而胜利的一方属

  于武则天。上文引证《唐会要》武后传、《旧唐书》武则天本纪和《新唐书》王皇后传说明,各书在描述双方斗争的时候,立场有所不同,但是武则天的胜利却是公认的。所以,武则天作为当事人,唐高宗对待王皇后的看法以及皇帝与皇后关系的幕后因缘,都是应该一清二楚的。王皇后从来没有得过高宗的恩宠,对于高宗而言,王皇后早就是昨日黄花。所以,废黜王皇后在唐高宗这里根本没有感情障碍,障碍只在朝中大臣而已。对于唐高宗感情脉搏了若指掌的武则天,对于已经失败的王皇后的继续打击,有必要付出亲生如女儿生命这样沉重的代价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武则天为了当皇后,到底有没有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关于她为了当皇后,是否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一千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史书上称这件事为“小公主死亡事件”。“小公主死亡事件”的历史背景武则天出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14岁时,进宫嫁给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死后,李治继位,武则天被送往感业寺出家为尼。网络配图李治的王皇后因为与萧淑妃争宠,就将武则天从感业寺接回皇宫,希望用武则天来分去一些李治对萧淑妃的宠爱。武则天入宫后很快就为李治生下一个皇子,李治十分高兴,封武则天为昭仪。武则天不仅善于后宫争斗,而且非常会讨李治的喜欢,李治因此对武则天十分宠爱,王皇后和萧淑妃都被冷落一旁,于是原本斗得头破血流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又结成同盟,开始联手对付武则天。武则天也决心要彻底打垮王皇后和萧淑妃,自己当上皇后,母仪天下,双方的后宫争斗已经白热化。“小公主死亡事件”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小公主死亡事件”唐高宗永徽五...
· 武则天为争宠杀死亲生女儿有无其事?
从简至繁的记录变迁大约在永徽四年,武则天为高宗生下一个公主,但中途不幸夭折。公主之死,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最开始的记载是很简单的,《唐会要》卷三“天后武氏”条下是如此记载的:“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后之意。”当时的武则天是昭仪,属于皇帝九嫔之首。这是她跟唐高宗所生的第二个孩子,第一个是长子李弘。根据《唐会要》的这个记载,武则天和高宗所生的公主确实夭折,因为不知道死亡原因而且死得突然,所以称作“暴卒”。武则天充分利用了公主之死,采用悲情主义的诉求方法,把公主之死的责任推给自己的情敌王皇后。高宗看来是受到了武则天的影响,开始萌生废黜王皇后的念头。网络配图《唐会要》一书,虽然是北宋王溥编辑的,但是吸纳了唐德宗时期苏冕四十卷的《唐会要》和唐宣宗时期崔铉的《续会要》,所以保存唐代国史资料比较多,向来为学者所重。这里的记录,也相对稳重。当时,王皇后联合萧淑妃与武则天斗法,武则天悲情主义...
· 武则天真的亲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吗?
安定思公主是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最短命的公主,她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女儿,出生刚满月即已夭折,她是政治斗争的,但她究竟是怎死的,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大多数人认为,安定思公主是被母亲武则天为争坐皇后之位而掐死的,因为这在《资治通鉴》和《新唐书》中都有绘声绘色,就像亲眼见了似的详细记载。网络配图据以上两书记载,在武则天争夺皇后王氏之位的时候,生下了安定思公主,公主生下之后,非常可爱,皇帝李治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在公主刚满月之时,王皇后去看她,并逗着她玩儿,王皇后走了之后,武则天趁没人亲手将女儿掐死,盖在被子下面,恰巧这个时候,皇帝李治来看女儿,武则天假装什么事也没有发生,高兴的掀开被子,遂发现女儿已死,大哭起来,这时李治也慌了,找来武则天宫中的侍从询问,得知王皇后刚才来过,于是武则天大哭着数落王皇后的不是,李治亦认定女儿乃皇后所杀,于是坚定了她废王立武的决心。可是在《唐会要》中却只说:“昭仪(武...
· 揭秘:武则天到底有没有掐死亲生女儿?
武则天画像历史上,武则天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美貌倾城又谋略过人,她的墓碑没有雕刻任何一个字,功过成败留于后人评说。纵观从古至今对她的评价,最为常见的应该就是“心机深沉”这四个字。的确,一个女人不仅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宫闱斗争当中一步步取胜,还能够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深沉缜密的心思是不可能的。不过武则天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她的狠毒,其中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她为了能够在同王皇后的斗争中取胜,不惜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网络配图武则天亲手杀女的传说很广,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当中均有详细记载,根据书中记载,事情发在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武则天再度入宫,入宫之后,两年之内连续诞下一位皇子李弘和一位女儿安定思公主。小公主满月之际,王皇后前来看望,她看到小公主长相可爱,就抱起了小公主逗弄了一番之后才离开。此时正值武则天和王皇后进行激烈的权利争夺之际,...
· 揭秘:雍正到底有没有杀死自己的儿子弘时?
在热播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帝为了能让皇四子弘历顺利继承大统,便忍痛赐死了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弘时。那么,真实的历史上,雍正到底有没有杀死自己的儿子呢?网络配图雍正帝登基后不久便决定立储,当时皇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五子弘昼,都有希望入围。弘时年龄最大,按古代帝王“立长不立贤”的规矩,弘时应该是最有希望成为接班人的。可是在几个皇子中,四子弘历的表现却要明显胜过他的哥哥和弟弟。为了避免康熙朝“九子夺嫡”事件再度重演,雍正想出了秘密立储制度。即把皇位继承人的名字写好,封存于匣中,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除了皇帝本人外,谁也不知道储君是谁。秘密立储制度避免了皇子之间为夺取皇位而发生的残酷争斗,对稳定政局具有一定作用。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四子弘历的表现愈发突出。朝中的大臣们在私下也都认为,弘历必将成为雍正帝的接班人。这让身为哥哥的弘时就坐不住了。于是他就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比如说他八叔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