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曾经力阻崇祯皇帝迁都的大忠臣最后是个什么结局?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7
转发:0
评论:0
曾经力阻崇祯皇帝迁都的大忠臣最后是个什么结局?,话说,如果我们说起“两面人”,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因为,无论是近代的一些贪

  话说,如果我们说起“两面人”,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因为,无论是近代的一些贪官污吏,还是古代的许多所谓忠臣,其中,就有很多“两面人”。尤其是,在明朝的一位“两面人”,更是曾经因为力阻崇祯皇帝迁都,而被当时很多的老百姓称为“大忠臣”。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大忠臣”,最后,又是一个什么结果呢?下面,老吕就带大家一起再去探访一下,这个古代的“两面官员”的最终下场。

 崇祯2.jpg

网络配图 

  首先,我们先共同回首一下这位明朝大忠臣的简况。他叫光时亨,男,明朝南直隶桐城(今天的安徽桐城)人,系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进士,曾担任明朝中央政府“兵科给事中”。想当初,就在李自成攻陷了山西省大同市,马上兵临北京城下的时候,明思宗崇祯皇帝就开始产生了迁都的思想时,但是,最终却因为这位明朝官员光时亨的一番充满着大义凛然的慷慨陈词,将崇祯皇帝的南迁想法给彻底熄灭了。然而,后来,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正当北京城破之时,作为一名忠臣也应该血战到底的时候,他却第一个投降了李自成,并继续留任了李自成王朝政府的“兵科给事中”一职。

  不过,后来,当李自成战败,清军入关后,他总算还有点中国人的骨气,并没有选择继续投降满清王朝而是又跑到了南明王朝投靠了弘光皇帝。但是,面对如此“两面官员”,实在使许多人感到愤怒,于是,后经过当时的南明大臣马士英不断上奏弹劾,最终将其以“阻南迁罪”,予以问斩了。而这一罪名,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只有他一人。

  崇祯3.jpg

网络配图

   然而,面对这个令人叹息的结局,相信有人不禁要问:他是究竟如何才走到“两面人”这一步的呢?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该明朝官员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严重跑偏,根本就没有一颗真正为大明王朝尽忠的决心,其实表现出来的“忠”,也仅仅就是想利用当时任何大臣都可以“谏言”皇帝的大明体制,来达到一个自己的人生目标,换言之,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对于他们而言,总是喜欢大搞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另一方面,无论哪个朝代,只要“边防有警”,就总会有人热血澎湃,但有些“热血”行为,某些时候,却“热”得直冒盗汗,好比网友的一个段子,“喝酒之后的周某看到KTV中有一名男子很像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二话不说,直接上去就打”。显然,历史上的这位明朝官员其实也是如此,当时见到朝廷有难,马上慷慨陈词表忠心,“要坚守北京”,但最后叛变的速度却和他的“演出”一样快。

  崇祯4.jpg

网络配图

   当然,假如我们要是再次回首光时亨这位明朝官员年轻的时候,其确实也曾经是个好青年,想当初,依据《桐旧集》中记载:“其性刚直”,而《桐城耆旧传》也记载其“少有俊识,敢决事,性不能容恶”。尤其是,他在崇祯年间的桐城担任地方官时,因为当地曾经屡遭张献忠部的屠戮,加之,天灾不断,所以,他就宁愿抗旨,冒着被砍头的危险,也把当地三年的钱粮税赋给全部免除了。所以,当时的他,无论是不是,也算是一个忠臣。

  总之,这个历史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看一个人怎么样,要看一世才明白;看一个官员要听其言,更要看其行。其实,某些时候,一些历史上真正的“忠臣”,都是在心里默默的“忠”,而一些“两面人”用嘴表现出来的“忠”,往往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也许当时很拉风,但过后就是闹剧一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崇祯皇帝是一个昏君吗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南京崇祯皇帝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在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时候,崇祯皇帝选择了在北京的煤山上自缢身亡。其实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之前很多大臣都主张迁都南京,如果能够迁都南京可能明朝还能够存续很长一段时间,是一项不错的选择。那么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呢?原因有二。网络配图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崇祯皇帝做不了是否迁都的主。表面上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许多关于国计民生的大事都得依靠内阁的“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权力也要受到内阁大臣们极大的限制。可以说,明朝每一项政治措施都在内阁票拟的控制之下。越到明朝晚期,皇帝手中的权力越弱,皇帝甚至已经变成了退居幕后的国家最高统治者,而行政权已经几乎完全落在了内阁和六部的手里。所以,要迁都,就必须取得内阁和六部众官员的同意,崇祯皇帝做不了迁都的主。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的第二个原因是崇祯皇帝是...
· 崇祯的三个太子去哪了?崇祯皇帝三个儿子结局
在诸多亡国之君中,恐怕很难再找出像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这样,是在殚精竭虑、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地用死来宣告自己王朝的覆灭,也很难再找出一个想尽办法救国而不为自己的家族考虑后路的末代皇帝。崇祯可以把皇后、妃子、公主们杀死或赐死,自己也可以一死殉国,但对于三个儿子,总还是存着他们能够逃出去重振社稷的希望,那么,这三个皇子下落到底是怎样的呢?他的三个皇子的下落成了千古之谜。大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九日凌晨,在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北京城下时,崇祯帝用三尺白绫吊死在煤山上。网络配图据《明史·诸王传》记载崇祯帝一生共生有七个儿子。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时,皇太子朱慈烺十六岁,皇三子定王朱慈炯十四岁,皇四子朱慈炤只有十岁。除了这三个儿子外,崇祯帝的其他儿子都是早夭。崇祯帝为给大明保留一丝...
· 崇祯的三个太子去哪了?崇祯皇帝三个儿子结局
在诸多亡国之君中,恐怕很难再找出像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这样,是在殚精竭虑、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地用死来宣告自己王朝的覆灭,也很难再找出一个想尽办法救国而不为自己的家族考虑后路的末代皇帝。崇祯可以把皇后、妃子、公主们杀死或赐死,自己也可以一死殉国,但对于三个儿子,总还是存着他们能够逃出去重振社稷的希望,那么,这三个皇子下落到底是怎样的呢?他的三个皇子的下落成了千古之谜。大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九日凌晨,在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北京城下时,崇祯帝用三尺白绫吊死在煤山上。网络配图据《明史·诸王传》记载崇祯帝一生共生有七个儿子。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时,皇太子朱慈烺十六岁,皇三子定王朱慈炯十四岁,皇四子朱慈炤只有十岁。除了这三个儿子外,崇祯帝的其他儿子都是早夭。崇祯帝为给大明保留一丝...
· 在明朝的最后关头,崇祯皇帝为啥不迁都南京?
据我们现在对明史的了解,很多人都会发出一个强烈的疑问,为啥在大顺军快要打到北京来的时候,崇祯皇帝还是不迁都咧?关于迁都的事情,当时有这么一个小小的插曲。1644年的二月份,就在李自成攻下太原之后,京师震动,太子办公室主任(右庶子)李明睿向皇帝建议迁都南京,皇帝深有触动。恰逢此时,政法委书记(左都御史)李邦华向皇帝上疏,建议皇帝固守京师,但同时让太子前往南京镇守,并且让两位皇子分别坐镇南京上游的两座城市,以拱卫南京。这种情况下,崇祯就开朝会啊,交给大臣们廷议。结果是,一部分官员响应二李的主张,崇祯皇帝也应允,但是内阁首辅陈演以及其他一部分官员反对这个主张,陈演推出光时亨在朝堂上攻击李明睿,大意是不杀李明睿天下就安定不了。网络配图留守派的气焰,盖过南迁派的风头,剩下的就是一大批沉默者。于是皇帝最终无奈表态,国君为国而死是应该的,南迁派的主张也就被否决掉了。于是后来就悲剧了,三月十九日景山上吊去...
· 大唐最后一个忠臣竟然是个宦官?
大唐是我国历史上的黄金年代,他的灭亡除了番邦作乱以外,还有就是宦官乱政。但祸福难料,大唐最后的忠臣竟是宦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在中国历史上东汉中后期、唐朝中后期以及明朝是宦官专权的三个巅峰时期。然而,宦官中也不都是人人皆曰可杀之辈,也有对朝廷忠心耿耿之人。在唐朝这艘破败的大船已经沉没十余年后,仍有一位唐朝的忠臣为丧失最后一次复兴唐朝的机会而忧愤致死。他就是大唐河东监军太监张承业。跟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宦官一样,张承业本姓康,在历史上没有能够留下本来的姓名。其自幼入宫后,便也认了内常侍张泰为“干爹”以求庇护,就随着干爹姓了张,改名为张承业。唐昭宗乾宁年间,张承业被皇帝派往河东藩镇,担任晋王李克用的监军,从此跟随河东军南征北战二十余年,与沙陀李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宰相崔胤联合军阀朱温,在长安城内大杀宦官,将700余名成年宦官几乎斩尽杀绝,同时,向各藩镇下达命令,要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