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 可为何没把中国变成日不落帝国?
公元1405年,正是明朝永乐三年,初夏的一天,一支庞大的船队从苏州太仓刘家港扬帆出发,顺风南下,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远航之旅。
这就是举世皆知的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1年,26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一共进行了七次下西洋壮举。这七次下西洋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远洋冒险活动。半个世纪以后,欧洲航海家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才启动他们的冒险之旅;
——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船只最多的船队。船队船只数量在200艘以上,船员数量则多达2万多人。麦哲伦的船队只有5条简陋的船只,哥伦布第一次航行也只有3条小帆船;
——这是那时候持续最久、到达最远的远海上航行。每一次下西洋,持续时间短则一年有余,长则两年多。最远曾达东非、红海和美洲一带;
网络配图
——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和组织协调水平,也是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船队把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了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5度。船上2万多人,各司其责,井井有条,显示出高超的组织协调水平。
然而,浩浩荡荡的郑和七次下西洋,并没有给当时的明朝帝国带来什么改变。与此的是,半个世纪后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的冒险之旅,无一例外地将他们所在的国家带入殖民帝国时代。
麦哲伦、达·伽马所在的葡萄牙,哥伦布所在的西班牙,本来是一个弹丸之国,名不见经传,却经过远洋冒险,成功开拓海上贸易路线,并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先后成为殖民世界的“日不落帝国”。
郑和下西洋为何没把中国变成日不落帝国?
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所进行的远洋冒险活动,从一开始就是抱着殖民的目的,而不是单纯的科学探险。
以麦哲伦为例,他还没开始远洋冒险时,就是一名葡萄牙军官,多次参加殖民战争。他之所以要进行远洋冒险,是为了寻找并获得香料群岛的控制权,以此来垄断世界香料贸易。在冒险中,麦哲伦体现出残忍的一面。他们抵达马里亚纳群岛后,因为岛上居民偷了船上一些物品,就大开杀戒,杀死了7个当地居民,还防火烧掉他们的房屋和小船。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寻找的建文帝,即“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种说法是宣扬大明威德,即“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种说法是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等。
网络配图
不管是什么目的,都与“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海外扩张”没有多大的联系。实际上,郑和下西洋一开始就带着浓厚的政治意味,而不是经济目的。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可不是让他去与海外国家做生意,而是通过展示军事力量,逼迫海外国家派遣贡使到中国觐见,恢复朝贡。
其实,在宋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十分频繁、发达。宋朝沿海对外贸易港口达到20余处之多,进出口货物达410种以上,与中南半岛、南海诸国、大食诸国、西亚诸国保持着紧密的贸易往来关系。而且除了官府经营,私商经营尤其蓬勃。
可是,到了明朝,朝廷对私商经营持禁止态度,以至于“片板不许下海”。使得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虽然看上去浩浩荡荡,“云帆蔽日”,实际上却是“孤帆远影”。在这支庞大船队的后面,没有也不允许有民间海商的船队跟随。
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只不过是明朝统治者为了满足“天朝上国”体面而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注定不会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收益。当然就远远不能谈上利用这次宝贵的远洋冒险航行,来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海外扩张,从而变成世界最早的日不落帝国。
网络配图
事实上,由于郑和下西洋,耗费巨大,使得国库严重超支,“支费浩繁,库藏为虚”,而贸易换来的宝物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库收入,因此遭到越来越多官员的反对。郑和下西洋最终寿终正寝,甚至连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账目等,都遭到销毁藏匿。
古代中国就这样错过了一次在近代崛起的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