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康熙皇帝最喜欢的孙子其实并不是乾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75
转发:0
评论:0
康熙皇帝最喜欢的孙子其实并不是乾隆,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凌晨两三点钟,在位六十年的一代英主康熙大

  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凌晨两三点钟,在位六十年的一代英主康熙大帝宣告病危。

  关于康熙之死和雍正继位,《清圣祖实录》的记载与雍正本人在《大义觉迷录》中的陈述相似: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九,康熙偶染风寒,在畅春园静养。命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赴斋所,准备代行十五日南郊冬至祀典。

  十三日丑刻(凌晨1~3点),康熙病危,急召在斋所的雍正(时为雍亲王)入见。命吴尔占代行祀典。

  寅刻(凌晨3~5点),雍正尚未赶到,康熙又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谆郡王允祐、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礻我、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允祥及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到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继朕登基,即皇帝位。”时除恒亲王允祺因冬至奉旨往孝东陵行礼不在京师外,皇十五子贝勒允禓、皇十六子庄亲王允禄、皇十七子果亲王允礼、皇二十子贝勒允祎等都在康熙寝宫外等候。

  巳刻(上午9~11点),雍正赶到,急入寝宫问安。康熙告诉雍正自己病情日增之故。雍正含泪劝慰老父。这天,雍正曾一连三次进见请安。

 康熙.jpg 

网络配图

   当晚戌刻(晚上7~9点),康熙驾崩。

  正在雍正“哀恸号呼,实不欲生”之际,隆科多宣布康熙遗诏,胤禛承继大统。雍正“闻之惊恸,昏仆于地”,诚亲王等向雍正叩首,劝其节哀,雍正“始强起办理大事”。

  大行皇帝康熙的遗体被连夜运回大内。先此一步,雍正已在隆科多的护佑下提前驰回紫禁城,以哭临大行皇帝梓宫。接着,皇城九门紧闭,隆科多亲守朝阙,非有旨令即亲王也不许入内,一直到二十日国丧。

  十七日,谕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继位登极的康熙遗诏自宫中捧出。礼部堂官于乾清门外跪接,从中道捧至午门外,安于层台上,张黄盖。百官着素服,行三跪九叩礼,跪听宣诏。宣诏毕,百官起立默哀,再行三跪九叩礼。礼部堂官将诏奉放于安龙亭内,又从中道出大清门捧至礼部,由礼部派员颁布天下。

  二十日,胤禛即位,免百官朝贺,诏告天下,以明年为雍正元年。

  而各种指斥雍正以阴谋手段矫诏夺嫡、谋父篡位的谣言,几乎同时沸沸扬扬地传布开来,甚至远播海外。康熙六十一年朝鲜使臣李混等回国后,报告朝鲜国王康熙之死、雍正即位的情况时说:“或称秘不发丧,或称矫诏袭位。内间事秘,莫测端倪。而至于矫诏,则似是实状。”

  在有关康熙之死、雍正即位的官方记载中,确有不能解释的很多疑点。

 康熙1.jpg 

网络配图

   在各种说法中,有一种说法得到了较多人的赞同,这就是康熙因钟爱其孙即雍正之子乾隆,而传位雍正。乾隆帝自己对此深以为然,晚年时多次说,小的时候,皇祖对他特殊眷爱,“已隐有托付之意”。朝鲜《李朝实录》说得更明白,康熙去世后,朝鲜远接使金远迎接赴朝颁发讣告的清朝敕使时,从敕使“译舌”(翻译)口中得知:康熙皇帝在畅春园病剧,召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按:乾隆即弘历为雍正第四子。因雍正前二子早逝,故以乾隆为雍正第二子。)

  无论雍正,还是允禵,都不是康熙心目中“坚固可托”的理想人选,直到临终前,康熙还在他二人之中举棋不定。或许弥留之际,爱孙弘历的形象总是在康熙眼前盘旋,使他终于下了决心:有条件地传位雍正。这个条件,便是以其子弘历(乾隆)为皇太子。这一选择,即对争储失败的诸皇子也算有了公平的交代,表明了康熙既爱其孙,又爱其子的良苦用心。那么,康熙这一重大决策为何不见于官书记载,当事人雍正及大学士马齐为何也只字未见透露呢?若从雍正的面子想,应该不难理解。

  一位清史专家绝妙地评论:“康熙晚年诸皇子争储棋局可能将具有永久的魅力,它荟萃了中国古代政治权术的精华。而其中最动人心弦、最富戏剧性的,竟是以一枚过河小卒的出现,了此残局。”

  棋是需要人来下的,小卒过河,是高手雍正经过处心积虑的计算、布置、铺垫,在关键时刻下出的决胜一手。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康熙因诸子争位、骨肉离间而整日心灰意冷、悲愤难当之际,雍正请老父临幸他的圆明园,观赏牡丹。在袭人的牡丹花香中,雍正为老父引见了已十一岁、至纯至诚、雍容聪慧的弘历。仿佛不经意间,弘历在百余皇孙中脱颖而出,被康熙带回宫中抚养,成为康熙在孤寂晚年得到的唯一温馨慰藉的掌上明珠。乾隆帝晚年透露,“皇考”雍正在一年前即有心安排了这一幕,此时从容“奏皇祖”,令他“随侍学习”。

  但是,这些均属皇位继承已成定局后的推测,特别是有利于既成事实的推测。上述诸如“八人同受遗诏”之类的疑点,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

  康熙6.jpg

网络配图

   而且有的清史专家认为:钟爱幼年子孙是老人的常情,康熙晚年身边经常有子孙陪侍,弘历只是其中的一个,且陪侍时间较短,只有半年。有的子孙陪侍时间更长,也得到宠爱。如康熙幼子允祕、允禧均素为康熙“所钟爱”。

  孙辈中,康熙最为钟爱的应是废太子允礽的第二子弘皙。时弘皙已经成人,作为皇长孙,地位与众不同,且他的人品才能,远近称赞。据朝鲜国使臣说:“皇长孙颇贤,难于废立。或云太子之子甚贤,故不忍立他子。”弘皙必定与康熙有一段更为亲密的关系,且贤名闻于异国。如果挑选储君要考虑第三代继承人的话,膺选者可能是成年的弘皙而不是童稚的弘历。

  况且,在继位问题上也有可能发生非常事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立储看皇孙?康熙皇帝最喜欢的孙子并非弘历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凌晨两三点钟,在位六十年的一代英主康熙大帝宣告病危。关于康熙之死和雍正继位,《清圣祖实录》的记载与雍正本人在《大义觉迷录》中的陈述相似: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九,康熙偶染风寒,在畅春园静养。命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赴斋所,准备代行十五日南郊冬至祀典。十三日丑刻(凌晨1~3点),康熙病危,急召在斋所的雍正(时为雍亲王)入见。命吴尔占代行祀典。寅刻(凌晨3~5点),雍正尚未赶到,康熙又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谆郡王允祐、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礻我、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允祥及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到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继朕登基,即皇帝位。”时除恒亲王允祺因冬至奉旨往孝东陵行礼不在京师外,皇十五子贝勒允禓、皇十六子庄亲王允禄、皇十七子果亲王允礼、皇二十子贝勒允祎等都在康熙寝宫外等候。巳刻(上午...
· 爱新觉罗·绵恩的生平简介乾隆最喜欢这个孙子为何不立他为储?
清朝皇帝中,乾隆的后妃算是多的,足足41位。这么多妃子的他,儿女数量更是不少,儿子有17个,女儿有10个。古代有句俗话叫“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这句话放在大多数皇帝身上合适,放在乾隆身上却不合适。乾隆有那么多儿子,他喜欢孝贤皇后所生的二阿哥永琏和七阿哥永琮,也喜欢愉贵妃所生的五阿哥永琪,就连后来出生的十五阿哥永琰、十七阿哥永璘他也都很喜欢,可他对大阿哥永璜却是严厉无情。永璜在乾隆未登基之前就出生了,他的生母是乾隆最早的侍妾富察氏。富察氏地位不高却深得乾隆宠爱,不但生下了乾隆长子永璜,还生下了皇二女。按理说,乾隆应该会对永璜爱屋及乌,可富察氏去世得早,乾隆登基前两个月她就死了。乾隆即位后,追封其为哲妃,后晋升为哲悯皇贵妃,享受了陪葬裕陵的死后哀荣。失去了母亲的庇护,乾隆对永璜的关注就少了。永璜20岁时,乾隆所钟爱的孝贤皇后病逝了,永璜和三阿哥永璋表现得不够伤感,乾隆斥责二人不合体统,不懂...
· 孔子的“食不厌精”其实并不是指吃细粮
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于是很多人觉得,连孔圣人都讲究吃细粮精肉,那必是对的。其实,这先强调的是饮食过程中的从容,也是养生之必需。其次,在孔子的那个时代追求精细,也是一种合乎营养学的饮食平衡。网络配图食物的精、细不仅需要加工,还需要细嚼慢咽,才能得到食物营养,更重要的是,在咀嚼这类身体的“加工”过程,能舍得花时间的人,肯定不会贪婪,大脑的“饱中枢”因为有时间完成神经反射,而足以感觉到饱,就此发放不再吃的神经命令。所以,现代养生的一大要素是吃饭慢,按照现在的营养学规矩,每口能咀嚼30次为最好,这样的咀嚼肯定避免了饕餮导致的过食,但估计没几个能做得到。网络配图之所以营养学家反对现在的快餐,鼓励吃粗粮,一方面是因为快餐热量高,更重要的是,粗粮因为咀嚼起来费时费力,更容易让大脑有饱的感觉。孔子那个时代不懂现代营养学,但是他从容的人生哲学仍旧可以使他对饮食养生无师自通。如果一个人一直吃细粮,...
· 乾隆最喜欢的女儿十公主,后半生却很凄惨
乾隆的十公主,是在他六十五岁这一年才有的。如此大的年龄,还能生一个女儿,这对于乾隆来说,本来就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再加上十公主又是一个十分机灵的人,这就更加的赢得了乾隆对她的喜欢。一般皇帝对公主的喜爱,都是表现在平日里对她的态度,以及从她的封赏,金钱或者名号方面上来看。这一点乾隆做的十分的明显,可以这么说,乾隆只要外出就会带着十公主去,有一次他们去木兰围场打猎,十公主的表现很好,她作为一个女儿之身的她,打的猎物竟然比皇子们还要多。当时乾隆就不由的感慨道,若是你是男儿身的话,朕的皇位肯定让你来继承。这并不是乾隆的信口雌黄,而是他的肺腑之言。乾隆对十公主的喜爱,还表现在对她的封号上,清朝的时候,一般只有皇后生的女儿,才能被封为固伦和孝公主,除了皇后生的女儿之外,其它嫔妃生的女儿,只能叫和硕公主。十公主的母亲的地位十分的底下,她本来是一个宫女,被乾隆临幸之后,被升级为了嫔。然后生了十公主之后,...
· 康熙皇帝为何要杀鳌拜?并不是因为害怕造反
鳌拜这个人在历史里面一直都是罪大恶极之人,想要夺权自立为王,除了一个第一勇士这个称号外,其他全部都是负面的。为什么这样一个罪恶滔天的人,在被捕之后没有直接杀掉,并且后面还开始为他平反,追封爵位。这一系列的动作又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鳌拜前半生跟着皇太极一起南征北战,入关后又和多尔衮一起平定内乱,可以说是大清第一勇士。顺治去世后又被昭命为四大辅臣,在康熙还小时了很多次大型的起义。算是三代元勋了,是非常有作为的一个辅政大臣。不过在康熙八年时,他被康熙设计并给定了三十六条罪状。不过即使这样,康熙还是没有直接杀掉他,而是让他处于关押状态。网络配图在这三十六条罪状里面,却没有造反这一项。并且在康熙52年,还亲自为他平反,还给予世袭官位。雍正上台后更是封他为国公。而且,大家都知道雍正在继位后给康熙立功德碑时,并没有说到除掉鳌拜这件事。另外,在皇太极驾崩后,鳌拜更是为了保护皇太极之子和多儿衮拔刀相向,要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