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太宗欲立李恪为太子 长孙无忌为何极力反对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7
转发:0
评论:0
唐太宗欲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为何极力反对,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诸多儿子中最贤能的,李世民曾打

  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诸多儿子中最贤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而作罢。永徽四年,因受房遗爱谋反案牵连,被长孙无忌陷害致死。

  长孙无忌反对李恪的表面原因,一 是因为李恪不是嫡子,自己肯定想让自己的亲外甥当皇帝。二是因为李恪有前隋血统,没有一个皇帝愿意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再拱手让给前朝“余孽”。但真正的原因呢?

  历朝历代多是帝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帝王与士大夫同为统治阶级,但其实帝王与士大夫之间还是各有不同利益的。强敌来犯的时候,抑或国家战败的时候,士大夫可以投降,不失富贵。然而,帝王如果投降,苟且偷生且难!当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士大夫首先想到的不是维护国家和帝王的权益,而是借助权势和口才维护本阶层的利益。

1592866893206927943_副本.jpg

网络配图

  吴王李恪被立为太子,损害了关陇集团的利益,所以长孙无忌心里虽然未必喜欢李治,但他为了维护自己集团的利益,肯定支持李治。

  最关键的是李恪跟长孙无忌因为立储已经交恶,没有调和得余地了。长孙无忌如果按照正常的忠孝思维,就算承乾看着不行,他还有两个选择,支持李承乾的儿子或者李泰。朱元璋不就是立的皇孙,但是他在该出现的时候都没出现。贞观十七年后突然冒出来死保李治。可见,此人要么有巨大利益与李治挂钩,要么就是先前早已和太子与魏王也没搞到一起。

武则天

网络配图

  太宗逝世之前,李恪都还是很有野心的,从太宗立李治为太子以后赐吴王恪书可以看出,太宗书诫之曰:“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籓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盘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若吴王恪是个太过于本分的人,太宗也不必如此费尽苦心地告诫他。

  《资治通鉴》中,李恪因为外出打措,踩坏庄稼,而削户三百,《新唐书》中也曾记载李恪与乳母儿子赙钱而削户三百,可看出对李恪是极严。李恪有前朝血脉,遭一些功臣愤恨是很正常的事,朝中一定有许多人盯着他的一言一行,李世民对待李恪如此严苛,不过分偏爱,恐怕是不敢过分偏爱,李世民是想约束他,怕他的行为被哪个大臣抓住把柄,对他不利,这也是保护李恪啊!

e4e00031a10228c34ef.jpg@100q.jpg

网络配图

  李恪出身贵胄,父、母双亲皆出自皇族帝裔,其曾祖母与外曾祖母都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之女,其曾曾祖父亦是西魏开国功勋、八大柱国之一的唐国公李虎,其外曾祖父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其外祖父是隋炀帝杨广,其祖父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其父是一代圣主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故李恪身上流着杨隋、李唐和独孤氏三豪门之血脉,身兼两个大一统皇朝的帝族,在中华历史中可谓难得一见。

  英雄出处满天下,君自生于帝王家。杨花落陛得美玉,两朝一脉质无瑕。竹书载冤千秋岁,惜君饮恨永无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唐太宗为何想要立李恪为太子的残酷真相
唐太宗立李治时的雷厉风行,在一干重臣面前以秀自杀为要挟,而反观李恪,唐太宗只对一个最不可能赞成的人随口说了一句。而且从《资治通鉴》的史料上看,就算李治十一月十七日拒绝纳妾,唐太宗疑其仁弱并立马想到了李恪,但短短的十几天,十二月初六,唐太宗却反过来警告李恪不要学燕旦,并说我已经帮你做准好了霍光。网络配图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唐太宗居然在临终前还对着长孙无忌提到了霍光,这其中的奥妙,有些人是不愿去想,也不敢去深究的。当然,也有人声称唐太宗用燕王旦警告李恪是在“保护”李恪,为李恪“好”,让李恪自己谨慎小心一些,不过这真的是唐太宗在为李恪好吗?李恪作为亲王,无论是生活在什么时期,他的命都不掌握在他自己手里,而是掌握在皇帝手里。何况以李恪提名太子未果这件事,以及他敏感的庶长子身份,新皇登基后会发生什么事,以唐太宗的政治智慧不可能想不到。所以唐太宗要是真的在保护李恪,真的为李恪好,就不该是告诫李恪自己要谨...
· 李恪悲剧人生:唐太宗立李恪为太子残酷真相
《资治通鉴》:(贞观十七年十一月)敕选良家女以实东宫;癸巳(十七日),太子遣左庶子于志宁辞之。.....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上乃止。十二月,壬子(初六),上谓吴王恪曰:“父子虽至亲,及其有罪,则天下之法不可私也。汉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阴图不轨,霍光折简诛之。为人臣子,不要不戒!”图片来源于网络《册府元龟》◎帝王部·诫励:(贞观十七年)十二月,帝谓吴王曰:“父之於子,恩爱是常。子能仁孝不骞,父亦恩情自重。若不顺其亲,数有罪恶,刑戮将及,何爱之有?昔汉武立昭帝,燕王旦嚣张不服,霍光遣一折简至,身死国除。为人臣不得不慎。”《旧唐书·禇遂良列传》:(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顾谓太...
· 李恪悲剧人生:唐太宗立李恪为太子的残酷真相
《资治通鉴》:(贞观十七年十一月)敕选良家女以实东宫;癸巳(十七日),太子遣左庶子于志宁辞之。.....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上乃止。十二月,壬子(初六),上谓吴王恪曰:“父子虽至亲,及其有罪,则天下之法不可私也。汉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阴图不轨,霍光折简诛之。为人臣子,不要不戒!”网络配图《册府元龟》◎帝王部·诫励:(贞观十七年)十二月,帝谓吴王曰:“父之於子,恩爱是常。子能仁孝不骞,父亦恩情自重。若不顺其亲,数有罪恶,刑戮将及,何爱之有?昔汉武立昭帝,燕王旦嚣张不服,霍光遣一折简至,身死国除。为人臣不得不慎。”《旧唐书·禇遂良列传》:(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顾谓太子曰:...
· 李恪的悲剧人生:唐太宗立李恪为太子的残酷真相
《资治通鉴》:(贞观十七年十一月)敕选良家女以实东宫;癸巳(十七日),太子遣左庶子于志宁辞之。.....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上乃止。十二月,壬子(初六),上谓吴王恪曰:“父子虽至亲,及其有罪,则天下之法不可私也。汉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阴图不轨,霍光折简诛之。为人臣子,不要不戒!”《册府元龟》◎帝王部·诫励:(贞观十七年)十二月,帝谓吴王曰:“父之於子,恩爱是常。子能仁孝不骞,父亦恩情自重。若不顺其亲,数有罪恶,刑戮将及,何爱之有?昔汉武立昭帝,燕王旦嚣张不服,霍光遣一折简至,身死国除。为人臣不得不慎。”《旧唐书·禇遂良列传》:(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顾谓太子曰:“无忌、...
· 大唐谜案:长孙无忌为何杀吴王李恪
长孙无忌进一步剪除魏王李泰的党羽。岑文本、刘洎、马周虽然已经去世,但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柴绍的儿子柴令武等李泰的支持者还在。长孙无忌最想害死的是李泰(此时李承乾已死)。但高宗素来友爱,不仅死活不肯答应,反而对这个落魄的哥哥极为照应。贞观二十三年(649)十二月,他下诏为濮王李泰开府置僚属,“车服珍膳,特加优异”。但李泰心情抑郁,于永徽三年(652)十一月病死了。李泰一死,迫不及待的长孙无忌立即就对房遗爱等人下手了。长孙无忌的画像房遗爱等人虽是李泰的支持者,但是高宗即位后,他们并无不轨的意图。因此,长孙无忌很久都没有抓到把柄。但就在李泰去世的当月,一件突发的小事引起了长孙无忌的注意。房遗爱的官职是散骑常侍,此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太宗的十七驸马。房玄龄是重臣,因此太宗将自己的十七女高阳公主嫁给了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为妻。这位高阳公主是李唐宗室女眷了名的泼辣放荡货。她是公主,懦弱的房遗爱对她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