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国孙权如何巧妙化解甘宁与凌统的仇怨?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54
转发:0
评论:0
三国孙权如何巧妙化解甘宁与凌统的仇怨?,孙权之所以能将东吴集团经营得有声有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父兄留下的基业,善于

  孙权之所以能将东吴集团经营得有声有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父兄留下的基业,善于化解部属之间的纷争,使双方冰释前嫌,同心同德,为他誓死效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成功化解甘宁和凌统之间的积怨,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在“各为其主”时,甘宁曾一箭射杀了凌操,成为凌统的杀父仇人,二人之间的“梁子”就这么简单地在一瞬间结下了。尽管“冤家易结不易解”,孙权却不畏其难,担当起二人之间的“化解桥”,经过坚持不懈的调停,终于使二人化干戈为玉帛,“再不为恶”。

  由于《三国》对此着墨不多,本文就通过其中简单的故事情节来粗线条地解读一下孙权的调停方法。

  方法之一:适时分而处之,尽量缓解双方矛盾。

  孙权1.jpg

网络配图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甘宁投奔东吴后,一直被丧父之痛折磨着的凌统哪会善罢甘休,可能是“老天有眼”,终于能和仇人近距离接触了,报仇的机会也就多了。甘宁也知道凌统的复仇心思,就处处提防着凌统。冲突总是难免的。在攻灭黄祖后的庆功宴会上,凌统恨极而泣,也顾不得孙权在场,当众向甘宁发难,引发了与甘宁的第一场冲突,如果不是被众人及时拉开,差一点就上演“全武行”。孙权一看二人已是“势同水火,不能相容”,就当机立断地作出决定——将他们分开,实行“隔离”措施。所以,孙权即日就命令甘宁镇守夏口,避开凌统。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在当时情绪冲动、剑拔弩张的僵持情况下,孙权这一决定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他心里很明白:目前,只有将他们分开,尽量减少见面的机会,使二人互相避开对方的刺激或攻击,才能留出缓冲怨恨的空间;只有暂时放一放,逐步缓解他们激烈的对立情绪,释放一下心理压力,才能避免纷争愈演愈烈,然后等待时机,再作进一步的调停

  作为吴主,孙权对此深感忧虑,他是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来看待这起纷争的,他关心的不仅仅是对双方纷争的简单化解,想的更多的恐怕是如何彻底地“推倒”双方心里的“坚墙”,怎样才能取得最佳的调停效果,怎样才能更有效地维护好朝廷上下的团结,这才是他的目的所在。进行“隔离”,不过是拉开了调停过程的序幕。

  方法之二:坚持居中立场,不偏不倚同施恩宠。

  “手心和手背都是肉”。在孙权心里,甘宁和凌统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必须一视同仁,不能顾此失彼。因此,在调停二人纷争的过程中,孙权始终坚持了这样一条原则——保持一颗“公心”,不一边倒,不搞“人情调停”,不帮一方压制另一方。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双方的信任,才能保证调停的客观公正。

  甘宁斩杀黄祖,为孙权报了杀父之仇,孙权“大喜”,很快就提升甘宁为都尉。甘宁果然不负所望,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孙权对甘宁也是褒奖有加,但他并不因此就偏袒甘宁,而冷落凌统。所以,在调离甘宁避开凌统的同时,孙权也加封凌统为承烈都尉,当然这也是对凌统战功的充分肯定,使凌统心里平衡,也感到欣慰。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当一个人感觉到所受的待遇“不公正”时,最容易伤害当事人的自尊,也最容易引起当事人的不满,这是最不利于公正调停的。

  至于凌统一再向甘宁寻衅发难,孙权自始至终都没有责怪过他。这恐怕是孙权换位思考的结果,他自己也背负过丧父之痛,日夜期盼能尽快报仇,以告慰亡父的在天之灵。而凌统呢,仇人就在眼前,却不能报仇,这种悲恨至切的杀父之仇并不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所以孙权非常理解凌统的心情和所作所为。

 孙权.jpg 

网络配图

   正是由于孙权始终坚持公正对待,此薄彼,让甘宁和凌统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同样的信任、爱护和尊重,才逐步地为以后的化解做好了铺垫。

  方法之三:坚持谆谆开导,善于把握化解时机。

  孙权心里明白,对这样难解的纷争进行调停,使双方解除心里的“疙瘩”,需要一定的时间,有可能是很漫长的时间,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由于凌统念念不忘杀父之仇,孙权总是从大局观念和“一家人”情谊这些角度出发,语重心长地劝说凌统:“兴霸射死卿父,彼时各为其主,不容不尽力。今既为一家人,岂可复理旧仇?万事皆看吾面”。在凌统不肯罢休地挑起了第二次冲突后,孙权又对凌统说:“吾常言二人休念旧仇,今日又何如此?”从此可以看出,孙权一直在循循善诱地开导凌统,将调停进行到底,使其彻底解开仇恨的“心结”。

  后来,最佳的转机终于降临了。合肥之战中,凌统遭敌暗算,眼看就要命丧敌手。在这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甘宁毅然甩开个人恩怨,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救了凌统一命,这是真正的“该出手时就出手”,确实是难能可贵的。细心的孙权通过甘宁这一“见义勇为”的瞬间表现,看到了甘宁令人敬佩的高大人格,也发现了可以使纷争朝着和解方向转机的“关节点”,这正是化解他们纷争的最佳时机,良机不可失,决定趁热打铁,因势利导。所以,当凌统回寨向孙权道谢时,孙权马上不失时机地说:“放箭救你者,甘宁也。”面对甘宁的救命之恩,凌统深受感动和震撼,立刻向甘宁顿首下拜:“不想公能如此垂恩!”

  孙权2.jpg

网络配图

   甘宁的角色在一瞬间又发生了根本转变——由凌统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变成了凌统的救命恩人,并从此成为凌统的生死之交。

  这起困扰了孙权数年的纷争,终于得以化解,取得了双方主动和解的最佳效果,孙权的调停工作也拉上了圆满结束的大幕。

  正是:甘凌积怨不易解,吴主居中巧斡旋。

  把握转机善引导,以和为贵释前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孙权如何巧妙化解甘宁与凌统的仇怨?
孙权之所以能将东吴集团经营得有声有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父兄留下的基业,善于化解部属之间的纷争,使双方冰释前嫌,同心同德,为他誓死效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成功化解甘宁和凌统之间的积怨,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在“各为其主”时,甘宁曾一箭射杀了凌操,成为凌统的杀父仇人,二人之间的“梁子”就这么简单地在一瞬间结下了。尽管“冤家易结不易解”,孙权却不畏其难,担当起二人之间的“化解桥”,经过坚持不懈的调停,终于使二人化干戈为玉帛,“再不为恶”。网络配图由于《三国》对此着墨不多,本文就通过其中简单的故事情节来粗线条地解读一下孙权的调停方法。方法之一:适时分而处之,尽量缓解双方矛盾。“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甘宁投奔东吴后,一直被丧父之痛折磨着的凌统哪会善罢甘休,可能是“老天有眼”,终于能和仇人近距离接触了,报仇的机会也就多了。甘宁也知道凌统的复仇心思,就处处提防着凌统。冲突总是难免的。在攻灭黄祖后的...
· 三国孙权如何巧妙化解甘宁与凌统的仇怨呢?
孙权之所以能将东吴集团经营得有声有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父兄留下的基业,善于化解部属之间的纷争,使双方冰释前嫌,同心同德,为他誓死效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成功化解甘宁和凌统之间的积怨,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网络配图在“各为其主”时,甘宁曾一箭射杀了凌操,成为凌统的杀父仇人,二人之间的“梁子”就这么简单地在一瞬间结下了。尽管“冤家易结不易解”,孙权却不畏其难,担当起二人之间的“化解桥”,经过坚持不懈的调停,终于使二人化干戈为玉帛,“再不为恶”。由于《三国》对此着墨不多,本文就通过其中简单的故事情节来粗线条地解读一下孙权的调停方法。方法之一:适时分而处之,尽量缓解双方矛盾。“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甘宁投奔东吴后,一直被丧父之痛折磨着的凌统哪会善罢甘休,可能是“老天有眼”,终于能和仇人近距离接触了,报仇的机会也就多了。甘宁也知道凌统的复仇心思,就处处提防着凌统。冲突总是难免的。在攻灭黄祖后的...
· 甘宁与凌统为什么不和?甘宁为何杀凌统的父亲
甘宁与凌统为什么不和?甘宁为何杀凌统的父亲简单来说,甘宁做海盗时射杀了凌统之父,甘宁是凌统的杀父仇人。但后来甘宁在战场上救了凌统,两人最终冰释前嫌。甘宁,吴国大将。曾经于江中为盗,用蜀锦做船帆,腰悬铜铃,路人闻铃声没有不躲开的,故称之为“锦帆贼”。少行侠仗义,读诸子之文。先投刘表,刘表嫌甘宁出身江贼而不予以重用,便将甘宁托给黄祖,黄祖亦不予以重用。后孙权伐荆州,攻打江夏,黄祖屡战屡败,被凌操一路追杀,甘宁赶到,相距几十步而一箭射死凌操,黄祖回军掩杀。当时凌统只有15岁,在乱军之中力战敌军争夺凌操尸体而回。孙权见风色不利于东吴,收兵而回。甘宁虽然立功救了黄祖,黄祖却依然以江贼待甘宁,甘宁忿恨。甘宁好友苏飞劝甘宁投降孙权,后经吕蒙引荐,投降孙权。后来,孙权再度出兵江夏,甘宁一马当先,杀死黄祖。但是凌操之子凌统,却念杀父之仇,在庆功宴上欲杀甘宁,孙权劝阻:“此一时,彼一时。昔战场则为敌,今同侍东...
· 凌统的父亲凌操是怎么死的?凌操是被甘宁杀的吗?
历史不是传说,也不是戏说,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比故事更精彩……一起来讨论“凌统的父亲凌操是怎么死的?凌操是被甘宁杀的吗?”的相关话题,感受下您所了解的历史是否和我的一样呢??说完刘表和刘备,先不忙说曹操南征荆州的事,因为还有一个人在近几年的发展需要做一交代,这就是孙权。孙权18岁接班,用了短短3年时间,就让江东的面貌焕然一新,那些对他掌权并不看好的人,无论这些人是敌还是友,现在都不再怀疑他的能力。孙策留下的地盘不仅没有缩水,而且不断扩大,人马快速增加,内部也进一步理顺,没有人再胆敢从内部向他发起挑战,一批新人迅速成长起来。从外部情况看,也都朝着有利于江东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曹操忙着北方的事,刘表胸无大志,一心守成,给江东制造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所谓战略机遇,就是别人有事的时候你没事,别人忙自己的事时你可以不忙别人的事,一心办你的事。孙权始终记得鲁肃向他提出的规划,待内部安定之后,他决心立刻向西...
· 甘宁和凌统的关系是什么甘宁到底是怎么死的
甘宁(?—220年),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身佩铃铛,衣着华丽,人称锦帆贼。当地人闻铃响,即知道是甘宁出现。夺取船货直到二十多岁,后停止抢劫,熟读诸子。18岁左右任过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不被重用,期间曾射杀凌统之父凌操,因此与凌统有杀父之仇。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率骑袭曹营,战功赫赫,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甘宁为人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甘宁起初杀了凌统的老爹,也就是凌操,但当时是各为其主,没辙。凌统不干了,后来甘宁被孙策收服,和凌统是同事了,他们还总闹矛盾。再后来,战场上甘宁救了凌统一命,就抵消了。毕竟搞的关系,甘宁先是江贼,后来在黄祖手下做事,在这时候杀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