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吴三桂本来可以推翻清朝 关键时候竟犯两大错误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36
转发:0
评论:0
吴三桂本来可以推翻清朝关键时候竟犯两大错误,1673年11月,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举兵叛乱,随后三藩之乱席卷大半个中国,历

  1673年11月,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举兵叛乱,随后三藩之乱席卷大半个中国,历时八年之久。最终吴三桂病死,其子孙后裔被清朝满门抄斩,算是为这场叛乱画上句号。其实,吴三桂本有机会推翻清朝的,可关键时刻,他犯了两大致命错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叛乱之初,吴三桂的军队进展神速,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云南、贵州、湖南、四川四省,而且几乎是兵不血刃。吴三桂的胜利,激起了连锁反应,一些不满清朝统治的地方官、反清人士纷纷发难,甚至连北京都发生了“朱三太子事件”。

3e66000332905a670a68.jpg

网络配图

  此外广东的尚之信,广西的孙延龄,福建的耿精忠,陕西的王辅臣纷纷相应吴三桂,台湾的郑氏也蠢蠢欲动,蒙古察哈尔王也掀起叛乱,更有甚者,就连朝鲜也准备趁机率领进入东北,帮助“反清复明”。吴三桂大军此时已经饮马长江,如果乘胜北上,那么清朝既有可能被推翻!但此时他却犯了两个大错!

  其一,自称周王,抛弃“反清复明”的旗帜。吴三桂在叛乱之初,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曾打出“兴明讨虏”的旗帜,哭祭南明永历帝陵,向世人表示,他是想“反清复明”的。但随着进军非常顺利,吴三桂逐渐抛弃了“反清复明”的旗帜。

  1674年伊始,吴三桂自称“周王”,改元“利用”。当时就有人想吴三桂提出反对意见,有一个儒生建议,应该奉明朝为宜,仍称前朝所封的平西伯,鉴于以往曾对不起明朝,吴三桂应该“缟素待罪,以告天下”。如今吴三桂自立为王,岂不是瓦解天下人之心!人们看清王的志向不在复明,还有谁还能随从你呢?

吴三桂.jpg

网络配图

  此外前明朝的少卿李长祥也向吴三桂建议,改定为大明名号,以收拢人心,然后立崇祯后裔,以鼓舞忠义。不过吴三桂还是没能接纳,他自立为王,让许多原明朝的士大夫非常寒心,引起了消极反响,他们宁愿隐居避世,也不远出山辅佐吴三桂。此外,就连朝鲜李氏王朝也对此非常不满。

  其二,顿兵不前,错失北上燕京的良机。虽然没有这些人的支持,但此时的吴三桂毕竟还在军事上占据优势。他的大兵抵达长江南岸的松滋,此时清军未集,江北风声鹤唳。吴三桂只要渡过长江,就能占据军事上的主动权,拿下湖北不在话下,华北平原无险可守,很快就能北上燕京!

  但吴三桂并没有这么做,大军抵达松滋后,竟然在这里一待就是三个月!手下谋士将领纷纷进言,但吴三桂却置之不理!这是一个战略上、军事上的致命错误,虽然吴三桂身经百战,但他毕竟老了,而且人越老,野心越小。

3e5d0001df053abe0a43.jpg

网络配图

  吴三桂的算盘是这么打的,屯兵长江以南,巩固阵地,站稳脚跟,即使大事不成,尚可“划江为国”。另外让吴三桂牵挂的,还有远在北京的儿子吴应熊,他希望利用自己的强大的军事压力,迫清朝就范,释放自己的儿子,然后与自己议和。吴三桂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吴三桂接二连三给清朝前线将领写信,同时让远在的帮助进行调停。但康熙帝非常坚定,他不接受划江而治,为了表示自信的决心,他将吴应熊处死,同时调派大军与吴三桂决战。吴三桂先后丧失了政治上的旗帜、军事上的先机,最终必然走向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三桂本可推翻清朝关键时刻犯了两大错误!
1673年11月,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举兵叛乱,随后三藩之乱席卷大半个中国,历时八年之久。最终吴三桂病死,其子孙后裔被清朝满门抄斩,算是为这场叛乱画上句号。其实,吴三桂本有机会推翻清朝的,可关键时刻,他犯了两大致命错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在叛乱之初,吴三桂的军队进展神速,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云南、贵州、湖南、四川四省,而且几乎是兵不血刃。吴三桂的胜利,激起了连锁反应,一些不满清朝统治的地方官、反清人士纷纷发难,甚至连北京都发生了“朱三太子事件”。网络配图此外广东的尚之信,广西的孙延龄,福建的耿精忠,陕西的王辅臣纷纷相应吴三桂,台湾的郑氏也蠢蠢欲动,蒙古察哈尔王也掀起叛乱,更有甚者,就连朝鲜也准备趁机率领进入东北,帮助“反清复明”。吴三桂大军此时已经饮马长江,如果乘胜北上,那么清朝既有可能被推翻!但此时他却犯了两个大错!其一,自称周王,抛弃“反清复明”的旗帜。吴三桂在叛乱之初,自称天...
· 曹操本来可以为何会在最关键的时候收兵呢
还不知道:曹操能统一天下为何要收兵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好运气汉献帝建安二十年秋天,曹操攻克汉中,进入汉中首府南郑。汉中军阀张鲁本来就有归降的意思,部下张卫等人不同意,才抵抗了一阵。眼看曹军攻下阳平关,直指南郑,张鲁的部下想烧了库房,再逃往巴中。张鲁不同意,说:“我的本意就是要归顺中央,现在离开汉中,是为了避开兵火,没有恶意。库房的藏品,都是国家所有。不得毁坏。”下令所有库房封存不动。曹操进入南郑,非常赞许张鲁的态度,派人去抚慰张鲁,张鲁带着家小归顺。曹操封他为镇南将军,阆中侯,邑万户。非常优待。汉中让曹操给平定了。平定汉中,曹军运气很好。张卫守在阳平关,依山据险,曹军前进不得。以前听人说张鲁军好打,看了地形后,叹息说:“别人的话曹操,不能当真呵。”攻打了几次,没效果。打算退兵。派夏侯惇、许褚等率军去接应山上部队。不料前军晚上时误入张卫的营寨,张卫军惊慌...
· 吴三桂的两个关键错误,因为两个人导致吴三桂的最终失败
同样是做汉奸,但最后的名声却可能大相径庭。明末清初,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等,都是汉奸,但最终吴三桂名声最臭,洪承畴其次,范文程美名扬天下。当然,其中原因大家都知道,吴三桂后来“起义”或说“造反”,并且失败了,所以清朝自然不会给他好名声。甚至于,清朝骂吴三桂是“养不熟的狼”。康熙曾评价吴三桂,“背累朝豢养之恩”!那么,吴三桂集团最终为何失败呢?其实,归纳总结起来,吴三桂高估了一个人,错杀了一个人,这就导致吴三桂最终失败,留下千古骂名,死后几百年,还被影视编排成康熙面前的小丑!吴三桂高估的一个人——多尔衮!上文说到,康熙评价吴三桂是忘恩负义之人,那么吴三桂是不是这样的人呢?客观的说,康熙家族还真没资格骂吴三桂忘恩负义,应该相反才对。当初,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和多尔衮谈的是“借虏平寇”,将黄河以北作为酬谢。结果大家都知道,多尔衮毁约,一进北京城,就称大清朝已经建立,全国都要听话,称南明为“伪朝...
· 到底是什么最终导致吴三桂推翻清朝的失败
在后金刚入关建立满清政权初期,朝廷其实并不太平,到了康熙继位之后他开始着手解决这个历经三朝的大问题——三藩。在解决鳌拜之后,康熙就一心想要削藩集权。三藩之中以吴三桂实力最为雄厚,所以在得知康熙执意削藩之后,1673年,吴三桂杀掉云南巡抚朱国治,发布讨清檄文,自封为兵马大元帅,正式向满清宣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乱,尤其是在吴三桂起兵之后很快就控制了云贵地区以及湖南的部分地区,当时吴三桂势不可挡,就连康熙也差点放弃宣布退位。然而自此之后形势却急转直下,在这个关键时刻正因为吴三桂的一个错误举动使他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本来吴三桂的形势一片大好,在周培公的指挥下满清政权也逐渐恢复战斗力,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吴三桂最终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正是这个错误举动使得吴三桂最终以失败告终,1678年,吴三桂预感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在衢州称帝,正是这一点注定了吴三桂失败的结局。此前吴三桂一直觉得不是称帝的最...
· 淝水之战中苻坚竟犯了什么错误让他错失天下?
苻,有两个读音,一个和福的发音一样一个和蒲的发音一样。苻,名词指草木植物,苻蓠就是白芷的另一个名称。苻通莩,芦苇杆里的薄膜,稀薄的意思。苻,通符,符文,符命,指预言命运。苻,作为姓氏,通蒲,有两个音,一个福音,现代的读音,一个蒲音古代的读音。苻氏现在读福音,古代为蒲氏。网络配图为什么出现两种读音,和苻姓氏的来源有关。古代最早没有苻姓,有蒲姓。蒲洪氐族人,是后赵石虎的部下的大将。蒲洪作为将领深得士兵的信任,士兵作战能够为蒲洪出生入死,蒲洪的儿子优良有才华。后赵被冉魏打败,国家四分五裂,后赵南方和北方的子民都投降他国去了。蒲洪带领着他的手下和氐族人,打算避开冉魏回到故乡。然而在路上,他的手下都劝蒲洪自立为王。蒲洪之前得知预言有一句草付为王的话,又看到他的孙子蒲坚背上有草付两字,于是同意建立国家,国号为前秦。蒲洪把蒲姓改为苻姓,以此为姓氏建国。因此蒲坚改成了苻坚。这是苻坚名字的由来。古音读蒲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