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为什么吴三桂的造反声势浩大却走向了灭亡?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4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吴三桂的造反声势浩大却走向了灭亡?,清廷入关后需要对付农民军和南明流亡朝廷,而吸纳了一部分明朝降兵降将作为打手。

  清廷入关后需要对付农民军和南明流亡朝廷,而吸纳了一部分明朝降兵降将作为打手。当然,这也为之后的三藩之乱埋下了祸根。清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于同年11月在云南起兵,提出“兴明讨虏”的口号。之后,他自云、贵北上,几乎占领湖南全境,进而占据四川。顿时,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等地都有人相应。

  为什么吴三桂的造反声势浩大却走向了灭亡?

网络配图

   相反吴三桂的对手,满清的军队经历了20余年的和平,早已失去了往日勇猛征战的能力。可是令人不解的是,面对一片形式大好的吴三桂却一步步的走向了灭亡。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战略失误。按照中国“四角四边一中原”的地形战略划分,湖南的地理战略意义远不及湖北重要。如果占领湖北,再顺水东下,清廷的财赋重地江南地区就成了吴三桂囊中之物。这也是南朝数代屡屡受到荆襄之地威胁的原因。可是他仅占领湖南后,就沿江布防,不敢再向北进。恰巧康熙看出了布防破绽,立即调整部署,将叛军牢牢钉死在湖南境内。虽然吴三桂的战术能力十分高超,却一直无法打开局面。

  其次是联盟松散。吴三桂是反清的中坚力量。此外还有耿精忠、尚之信、台湾郑经等人的加盟。但这些人很多是首鼠两端,只想趁势捞取好处。清廷看出其中的奥妙,便采取边打边拉,分化对手的策略,逐一削弱叛乱实力。

   其中典型的像郑经之流,毫无远见,将个人得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当清廷受到察哈尔王威胁,将最后的家底全派出去抵抗时,吴三桂希望他能发挥水军的优势,从海路奇袭辽东地区。当时辽东地区守备相当空虚,又是清廷重地,一旦失守,清廷即使不灭,也会四分五裂。可是郑经完全无视此建议,而不断发兵进攻盟友尚之信,希望夺取福建之地。结果呢?尚之信倒戈投清,而他不仅没有得到福建,还受到重创,无奈退出大陆。

  此外,吴三桂也是有私心的。康熙下诏撤藩前,他就有割据云贵的想法。起事反清后一直没有称帝,但他在形势最不利时终于撕下了伪装已久的面具,开国称帝。当然此举也只是满足一下个人虚荣心而已。

 为什么吴三桂的造反声势浩大却走向了灭亡?

网络配图

   吴三桂去世后,有人提出抢占湖北,一路人马直逼中原,一路顺流而下夺取江南。如果此举成功,即使不能灭掉满清,也能划江与其抗衡。此次是当时最后的救命稻草,可惜众将士仅关系自己那点一亩三分地,无人理睬未来天下如何。所以吴氏集团走向覆灭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三桂造反前上交了大将军印,为什么还能调动军队?
吴三桂自从在山海关放清军入关,共同击败李自成后,获封平西王。此后,与其他投降清朝的明朝将领一样,为了表忠心,吴三桂南下清剿南明和各路起义军的残余势力。先后在山东驱逐李自成部下,随英亲王阿济格西征李自成大本营,镇守关中清剿反清势力,入川攻打张献忠余部。最后再率众南征云贵,攻打南明小朝廷。也就正是在这个时候,朝廷授予吴三桂平西大将军一职。也就是那枚官印的由来。有人说吴三桂在康熙二年便已经上缴了平西大将军兵符。那么吴三桂是如何能够在康熙皇帝撤除三藩时调动西南地区的军队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大家可能都以为将士听命于兵符而不认人。但在现实中将是大多数听命于将军而不认兵符,甚至不认皇帝。同一个战壕里面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过命关系。使得将士们大多会听命于曾经带领自己南征北战的将军的命令,即使这位将军没有兵符印信,这才是历史中最常见的现象。而且吴三桂所调的兵马并非是朝廷的兵马。明确的说,吴三桂所调的兵马全部都...
· 南明曾有三次翻身的机会,但是为什么还是走向了灭亡?
公元1644年,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在大明总兵吴三桂的带领下,入关了。虽说入的只是一座山海关,改变的却是整个中国的历史。这一年关外的清朝顺治帝也搬进了紫禁城,并重新举行了登基大典,预示着清廷想做中原的主人。也是在这一年,明朝崇祯帝面对即将入城的李自成大顺军,选择了自缢而亡,这一刻起,大明算是亡了。大明失去北京,失去了北方大片国土,可是南方依然在汉人手里,于是明朝的宗室子弟们在江南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权,他们与农民军和解,不断着抗击清军的入侵,前后持续了近40年,也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南明时期。其实在这段时间中,他们有3次翻盘的机会,可惜被他们自个给耽搁了。我们先看第一次机会,南明有好几个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也是最后一位是永历帝,永历政权在抗清斗争中曾取得不错的成绩,差一点就成中兴之像。永历政权初期一直被清军追着打,眼看就像其他南明政权一样要玩完了,好在这时,永历朝廷变得聪明起来。原先,农民起义军大...
· 汉朝的灭亡揭秘是什么导致了大汉朝走向灭亡
汉朝的灭亡:汉朝(前206—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亦有以西汉与东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为华夏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汉朝又是为什么会灭亡呢?一、外戚、宦官乱政东汉初期,光武帝、明帝、章帝时政治较为清明,对外戚与宦官有所抑制。章帝之后从和帝起,外戚、宦官势力膨胀,各自结成利益集团,互相争斗,攫取权力与财富,致使政治日益黑暗。而这种黑暗政治同封建王朝家天下的一些固有弊端是分不开的。第一个原因,是东汉加强中央集权的努力走向了反面。刘秀加强皇权的这种措施,在东汉初年确实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然而,到了东汉中期,却发生了一种微妙的权力转移。尚书台职微权重,既拥有实际权力,又便于皇帝控制。而尚书台既然便利于皇帝自己控制,自然也就便利于外戚的控制,自然也就便利于宦官的控制。不论是外戚,还是宦官,只要加有“平尚书事”、...
· 司马懿用了五十年都没有造反为什么最后却下手了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司马懿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五十年忠臣司马懿有很多研究三国的学者都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形容司马懿谋夺了曹操家的江山,司马懿的一生可以说是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临老快死了成为了一个反贼,司马懿是真的想造反吗?司马懿为什么要造反?司马懿装病不出山很多品读三国的人都认为司马懿是曹魏的不稳定因素,甚至觉得曹操一开始就防着司马懿,有好几次想杀司马懿真的是这样吗?书生认为没有必要,司马懿29岁出山,当然诸葛亮是被“三顾茅庐”,司马懿是被曹操给强迫出来当官的,但是曹操当丞相和魏王的时候,对司马懿根本没有重用,既然没有重用又何必防着司马懿,而且曹操之所以要司马懿出来当官,是因为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需要士族门阀的支持,恰好司马家是一个传承千年的士族门阀,曹操是这样打算的,连司马家最杰出的人才司马懿支持我当丞相,在我手下干活,其他士族门阀还敢反对我吗?...
· 鄢郢之战楚国也曾兴盛一时为何却走向了没落?
和秦国一样,早在春秋时期,楚国便已立国。比起秦国率先下手的韩、魏,楚国也曾称霸一时,但是为何最终却走向了没落?楚国是诸侯国中最先称王的,因其地处南方,被中原列国所排斥,所以楚国在南方自己逐渐发展了起来。而后为了扩大领域,楚国才和中原诸侯产生了战事,有起有伏,有盛有衰。到了战国时代时,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国力日渐强盛,到了楚威王时,楚国领土已经扩张到了巴蜀,后来又灭了越国,国力兴盛一时。然而楚威王去世后,国政落到楚怀王手里,开始露出衰败的迹象。公元前313年,秦国张仪欺骗楚怀王,以六里地谎称六百里,骗得楚王与齐国断交。楚怀王怒而攻秦,却被秦军打得大败。楚怀王晚年还被秦昭王骗去秦国,最后死在咸阳,秦国国势在楚怀王的手里暴露出各种问题,山河已露衰败之相。到了楚襄王时期,楚国的政治腐败,忠臣被排挤,奸佞得到任用。作为军事要地,用以恭维郢都的鄢城都出现了年久失修的问题,军事松懈,守备薄弱。这些问题在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