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国中的魏延与孔明之间究竟有些什么矛盾?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72
转发:0
评论:0
三国中的魏延与孔明之间究竟有些什么矛盾?,在蜀汉中后期的内部矛盾中,魏延与诸葛亮之间的矛盾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对。很多网

  在蜀汉中后期的内部矛盾中,魏延与诸葛亮之间的矛盾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对。很多网友问小编,他们俩究竟为啥呀,弄得关系这么僵?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一看。

  诸葛亮不喜欢魏延肯定不是演义中所说的脑后有反骨,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魏延的性格,下面几点:

  一,魏延本人桀骜不驯,傲视同僚

  平心而论,魏延作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对待士卒还是很够义气的,基本上懂得“公赏罚、严纪律、同甘苦”这些大道理,故而其所部多愿为其出生入死。这也是魏延军团长期以来战功赫赫的主要原因。但是魏延这个人性子粗犷,对那些只懂步韵唱酬的知识分子一向是懒于结交,甚至是瞧不上的。这也就间接导致,当杨、魏二人各执一词,互相攻讦对方谋反的时候,侍中董允、长史蒋琬等文人全都“保仪疑延”。

  魏延死后,杨仪更是起身用脚踏踩他的头颅说:“庸奴!还能干坏事吗?”由此可以反证,魏延这个人也是同关羽类似,“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

  陈寿对他评价说:“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应该是恰如其分的。

  二,魏延本人直言鲠议,口无遮拦

  魏延.jpg

网络配图

   豪迈与直爽是魏延自取祸咎的两把利剑,前者遭疑,后者毁身。刘备沔阳称王,定治所于成都之后,拔魏延为汉中太守。一日,刘备大宴群臣,问魏延道:“今天委任你这个要职,你打算说点什么吗?”

  魏延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三国志》记载的原话是“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我们且不说魏延这段答话根本不符合将官授任的规范,单就内容而言,也完全是在“秀自己”。可以说丝毫没有考虑到先前早已视汉中为己任的张飞和其他将领的感受。在这点上,他与同一时期的吕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吕蒙即将西驻陆口,接任汉昌太守时,孙权也问他想说些什么,他是这样对答的:“关羽君臣,玩弄权谋,不可待以腹心。现在关羽之所以没有领兵东向,一是因为您明察烛照,二是因为东吴虎踞龙盘。现在不趁我们兵强马壮谋取他们,一旦情见势竭,想再陈兵出力,恐怕难上加难。邻敌既覆,可让征虏将军孙皎驻守南郡,潘璋驻守白帝城,蒋钦率领游击部队一万人,沿长江上下行动,随时应对敌方,我为主公前去占据襄阳,这样即使不用孙刘联盟,也可以独力拒曹!”

  吕蒙的答话就不仅言之有物,方针明确,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话凸显出了东吴集团是一个团队,团队里面人才济济,不止我一个人!

  而魏延的做法,除了能让群臣在表面上为他这番话而赞其雄豪,复有何益?

  刘备深通帝王之术,复有容人雅量,自然不会计较。但去后,魏延之所恃既无,便当自取韬晦之计,以求存身。他却愈加张狂无忌!在孔明尸骨未寒、费祎等人拔寨回还,准备国殇之时,魏延竟脱口言道:“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意思是丞相虽然死了,我还在嘛,府中的亲属和官员可发丧还葬,我自然应当率领各军去进击敌人,怎么可以因为死了一个人而耽搁国家大事呢?

  我们虽然不得不承认,魏延作为蜀国石柱,的确忠公体国,句句直言鲠议。但是这种经常不分场合、不讲方式的直言鲠议,诸葛亮生前能喜欢吗?

  三,魏延特立独行,不善拉帮结派

  魏延1.jpg

网络配图

   刘备谋定天下,建立蜀汉,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荆州士族、益州土著、东州集团、西凉夷狄四大帮派。魏延本人却跟任何一帮的关系都不熟络,跟文臣生分一些,那还罢了,跟马超、赵云、黄忠等等武将的相处,也并不融洽。除了杨戏稍微夸赞了魏延几句,说他“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其余文武,似乎对于魏延这个人,都视为异类。

  这一切,应该都跟他特立独行、不善权谋、刚烈耿介的性格不无关系。

  在蜀国,诸葛亮的确很难擢升一个跟四大集团都扯不上关系的人来继承衣钵。

  四,魏延本人累有勋绩,功盖丞相

  稍观《魏略》与《汉晋春秋》,就不难发现魏延功勋卓著,在蜀汉集团,其军功仅次于关、张,甚至在马、黄、赵之上。

  公元212年,魏延平克刘璋所部刘璝等九位将领的精锐部队,平定广汉郡。

  公元214年,魏延攻克重镇雒城,并于雁桥之战中击败生擒刘璋麾下名将张任,并率军包围成都。

  公元230年,魏延率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连败郭淮、费瑶等十余将,名霸武威。

 魏延2.jpg 

网络配图

   公元231年,魏延奉命引兵逆袭,魏兵大败,魏延军团获甲首三千级,司马懿退还保营。

  以上四个案例,还都是抽选自魏延平生中极为寻常的几次战役。如果魏延单单同张苞、关平等人一样,只不过是有“犬马之劳”,那还不足以摄人眼目。问题的关键在于,魏延军团还参加了刘备定鼎蜀汉的核心战役,随着“三虎将”的去世,魏延的元老地位显得愈发的突出。

  另外,诸葛亮经年北伐,所带主将不过是关、张、赵的后辈,而魏延的辈分虽略逊三人,比之于其他少将堪为“叔伯”了。如此特殊的身份和功劳,确令蜀汉丞相心生疑忌。

  五,魏延对于北伐战略,独持异议

  诸葛亮每战必经祁山,要取堂堂正正、稳扎稳打的策略;魏延却主张西充、下辨、略阳、骆谷、沈岭、子午谷均可出兵,当以奇袭为胜。其实二人若能互补不足,真正做到“以正合,以奇胜”,那是再好不过。可是诸葛亮受托孤之重,不敢妄自行险,以负先帝重托。虽然魏延想“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但诸葛亮心中却不以为然,认定“关羽不能当一面,魏延何敢比淮阴”。

  魏延一生忠肝义胆,不失大节,却疏于权略,未免要背上“不能理微”的帽子。此外,“古来材大难为用”或许是其终身未能被诸葛亮诚心容纳的原因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备与孔明潜含矛盾?
水和鱼的关系。玄德以三顾之德感动了孔明,并收为己用。之后玄德欣喜异常,常与孔明促膝长谈,迟至庚夜,以至云长益德心中颇为不快(吃醋)。我们在史书中看到,在长期于转战于各地直至建立蜀汉的过程之中,刘备对孔明基本上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视若一体(亲密甚至超过犹如肱股的结义兄弟关张),将兵权付之。这里玄德是鱼,孔明是水。反过来,孔明和刘备也是鱼和水的关系。孔明隐居隆中,尽躬耕之事,何尝不盼得遇明主?(这一点和当代的知识分子是一样的。从这一点上看,孔明不如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和汝南孟公威这三友的超然世外。当然,又比徐元直幸运得多。扯远了……)能够遇到困顿之中的刘备不能不说也是孔明的运气。正所谓天数使然。孔明有幸遇到玄德,自己的能力也因而得到了发挥的空间,并发挥到了极至。文韬武略,内政外交,可谓全才。难以想象,假如没有刘备这个操作平台,孔明这个程序还会不会运行的这么流畅。如此看来,这里孔明是鱼,而玄德成...
· 刘备与孔明潜含矛盾?
孔明和刘备是什么关系?水和鱼的关系。玄德以三顾之德感动了孔明,并收为己用。之后玄德欣喜异常,常与孔明促膝长谈,迟至庚夜,以至云长益德心中颇为不快(吃醋)。我们在史书中看到,在长期于转战于各地直至建立蜀汉的过程之中,刘备对孔明基本上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视若一体(亲密甚至超过犹如肱股的结义兄弟关张),将兵权付之。这里玄德是鱼,孔明是水。反过来,孔明和刘备也是鱼和水的关系。孔明隐居隆中,尽躬耕之事,何尝不盼得遇明主?(这一点和当代的知识分子是一样的。从这一点上看,孔明不如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和汝南孟公威这三友的超然世外。当然,又比徐元直幸运得多。扯远了……)能够遇到困顿之中的刘备不能不说也是孔明的运气。正所谓天数使然。孔明有幸遇到玄德,自己的能力也因而得到了发挥的空间,并发挥到了极至。文韬武略,内政外交,可谓全才。难以想象,假如没有刘备这个操作平台,孔明这个程序还会不会运行的这么流畅。如此看来,...
· 魏延到底最后谋反没有三国中魏延被谁杀的
魏延是蜀汉名将,他跟随刘备入川后表现突出,得到刘备器重,因此在任命军事要冲的汉中太守时,众人都以为是张飞,刘备却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并加封镇远将军。刘备对魏延的军事才能的肯定与对他的信任,魏延在刘备在世期间都是在升官。刘备死后,魏延虽然也追随诸葛亮北伐,也打了不少胜战,但不得诸葛亮信任。第一,去守备街亭这样的军事要害,诸葛亮派遣纸上谈兵的马谡,而不派遣魏延。第二,魏延向诸葛亮提出出子午谷取长安的计策,诸葛亮不予理睬,当然诸葛亮是个军事上谨慎的人(所谓的空城计纯属子虚乌有之事),但我们看魏延的计策很符合当时的情况,诸葛亮每次北伐几乎都是因为“粮尽而还”,很多学者都赞同魏延的奇策,兵行险招,出奇制胜。而《三国志-魏延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这样步步为营的战略,可粮草又怎样能源源不断供给呢?诸葛亮在军事战略思想的错误注定他北伐的失败。...
· 三国中死得最冤的猛将魏延都不及他
要说历史上谁被天真无邪的领导间接给弄死,潘凤无疑是个搞笑又让人无奈的一个。而如今的潘凤则因为种种原因,以“无双上将”的身份成为新文学形象,而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上将潘凤”也成为三国人物中备受瞩目的人物形象之一。其实潘凤的本事并不差。潘凤是韩馥麾下的头号猛将,当时有“关东潘凤,关西吕布”的说法,与吕布齐名。当然你问潘凤跟吕布谁强,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毕竟潘凤英年早逝嘛,战绩没有吕布那么彪炳,就像如果周瑜如果多活十几年,说不定今天的评价就超过诸葛亮了。抛开演义,那历史上的潘凤又是怎样的呢?据《上将潘凤传》记载,潘凤“高九尺,腰大十二围,使一百八十斤开山大斧。自幼熟读诗书,畅晓兵法。有经天纬地之才,包藏宇宙之志。”所以说,潘凤是非常有本事的,但这人更难能可贵的是有自知之明。演义中,面对汜水关的华雄,他根本没有主动请缨,奈何有个智商指数二百五的领导。在“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后,潘凤一句台词...
· 谁才是三国中最出色的帅才?智如孔明
择定贤主,千难万险,追随不改见忠贞。赵云是在《三国》第七回出场的。先从袁绍,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就在战场倒戈,救了袁绍的对头公孙瓒的性命,并且在公孙瓒眼里亮相:“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使袁绍的名将文丑也无法取胜,这一仗后就改投公孙,并为之立下许多功劳。网络配图见到刘备,虽甚相敬爱,但却未像对袁绍一样来个战场起义,直到后来看到公孙“所为,亦袁绍等辈耳!”又到第二十八回公孙瓒死后才辗转与刘备重逢,了却“奔走四方,择主而事”的愿望,而此时刘备仍是兵微将寡,左支右绌,朝不保夕,赵云此时也可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可此后依刘表,驻新野,烧博望,败当阳,奔夏口,取荆州。入四川,夺汉中,伐吴,平蛮,七擒孟获,几出祁山,一直追随刘备和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片忠贞,令人敬叹。能攻善守中见智勇。赵云在《三国》中可谓身经百战,而这些战斗如果归纳为攻、守两方面,赵云堪称能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