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与真实历史有何差别?
开门见山,我一直认为演义塑造的刘备形象是一个败笔,演义里面的刘备远没有历史上刘备有魅力。
既然要对比,那我们先说说不同点吧
演义形象和历史形象最大的不同有两点,1是性格,2是能力。
在性格方面,演义把刘备的性格“软化”了不少,许多时候刘备都会哭来哭去,给人一种懦弱的感觉,而刘备可是一个君王啊,一个天天哭的人怎么会让人觉得是枭雄呢?
网络配图
可是在历史上刘备的性格可以说啥了演义中形象直接来了个180度大转变,蜀汉给刘备的谥号是“昭烈”,昭是有德,而这烈就是从刘备的性格中体现出的刚正、刚烈。诸如刘备遇到不公正待遇,一怒之下便鞭笞督邮,继而洒脱而去;听见许汜贬低陈登,立刻讽刺许汜要是换他,直接让他这种人睡地上;最体现刘备这种性格变是汉中之战,不惜动用益州全力也能攻下汉中,那种魄力,演义里的刘备根本体现不出来。
再接上刘备小时候就敢说想当皇帝,长大后喜犬马,到处结交豪侠,显然就是个豪杰。可惜在罗贯中笔下成了一个懦夫,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历史上的刘备做到了,而演义我只看见屈没看见伸。(或者可以说最后夷陵之战是演义刘备的一大爆发,但这种一反常态的形象变化,只会让读者觉得奇怪,可看历史的话你就能明白刘备本身就不是能随便招惹的人,杀了人家兄弟,能不找你报仇吗?)
再说说能力方面,我一度怀疑是不是在罗贯中心中刘备就是个配角,嗯,诸葛亮的配角。演义用移花接木的手段把刘备的事迹转给了别人,比如之前说的鞭督邮,还有博望坡之战,汉中之战。而后这两者着重表现刘备能力的事迹都被他人抢走,演义中博望坡之战成为了诸葛亮的首秀战,而历史上则刘备用计策击败夏侯惇和于禁的。演义中汉中之战刘备就挂个名,戏份都被诸葛亮黄忠抢了遍,可历史上汉中之战诸葛亮就是个管后勤的,黄忠则就是个先登(是的,定军山之战也是刘备指挥的,黄忠只是先登),真正的总指挥官却是刘备。罗贯中在汉中之战一直给诸葛亮黄忠加戏,而淡化刘备的能力,以至于我都觉得刘备就是个挂名领袖,给他人做嫁衣。
网络配图
于是演义中性格懦弱,能力低下的刘备只能高喊仁义道德的口号,而且甚至为了表现自己的仁义要摔阿斗,演义的刘备不是一个君王,也不是一个英雄,而是一个道德标杆,还散发一股虚伪迂腐之气。所以鲁迅才会说“刘备之长厚近似伪”。
满口仁义道德是成不大事的,有时候人就要狠一些。民族英雄祖逖刚刚渡江时因为西晋不提供粮草,只能暂时纵容部下抢掠;刘备最初也是力所能及的帮助领民,对于来抢劫的饥民则用暴力击退,后也从饥民抓壮丁。刘备可不是刘翊,无条件无限度的行“仁义之举”,这在乱世中只会败亡。
陈寿评价刘备有“高祖之风”一点都没有错,刘备不是只会高喊仁义的腐儒,他性格刚烈,意志坚定,礼贤下士,也有着不俗的能力,这方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至于夷陵之战,其实刘备恰恰是看透孙权这个人才兴兵讨伐,关羽的败死,让刘备深刻认识到孙权这个盟友不可靠,只可惜诸葛亮还对孙权抱有幻想。诸葛亮虽然各项才能都比刘备强不少,但论识人能力诸葛亮实不如刘备。
网络配图
以前刘备入蜀的时候,孙权就派鲁肃吕蒙向荆州宣战;之后又背盟偷袭关羽;继而诸葛亮病死,孙权又在巴丘屯兵;钟会伐蜀的时候,东吴也派人趁火打劫。这样的盟友,在刘备看来还不如早点灭了他更好,于是夹杂着愤怒和如此的考量刘备掀起了复仇之战。
至于当阳之战,是百姓自发跟随刘备的,虽然确实拖慢了速度,不过正如刘备所说成大事者以人为本,试想如果此时刘备丢弃百姓,那名声不就一落万丈了吗?俗话说考试不及格是能力问题,不参加考试这是态度问题,换在这里也一样,被曹军追上并战败是军力不济,可要是抛弃百姓那就凉了人心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