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韩信手握30万重兵拒绝称帝 最终死在女人手里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00
转发:0
评论:0
韩信手握30万重兵拒绝称帝最终死在女人手里,公元前196年,“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被刘邦、吕后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于宫中,

  公元前196年,“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被刘邦、吕后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于宫中,临死之时,韩信感慨:“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其实,早在几年前,韩信就已经被夺了兵权,从原先的齐王,被贬为淮阴侯,并且迁到长安,处于严密的监视之下。当楚汉之争临近结束的时候,韩信还是手握几十万大军,控制着北方广大领土的大将,他的态度,对整个天下形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而那时韩信领兵在外,根本不受刘邦的控制,却乖乖地协助刘邦击败项羽,成就了汉家四百年的基业。

20151203041624475.jpg

网络配图

  韩信的军事才能,千百年来被后世称道。刘邦重用韩信,但同时也非常防范韩信。在楚汉争夺最关键的时期,韩信决定倒向刘邦集团,也是刘邦最后取得胜利的关键性因素。在倒向刘邦之前,韩信已经是手握30万大军的重量级人物,完全有条件自己称帝,谋士蒯彻就曾经极力劝说自立称帝。当时韩信已经在实际上摆脱刘邦管辖,在齐国自成一体,项羽曾经派人来要与其联合。蒯彻向他建议,此时是独立自主的最佳时机,只要胆子足够大,直接称帝都没有问题,然而韩信断然拒绝。因为他还是对当年刘邦拉他一把感恩戴德。

64856275_2.jpg

网络配图

  大家都知道,韩信最初是项羽的手下,但是在项羽的营中没有被重用,只是做了一个小小的中郎。韩信感觉自己被埋没了,因此转而投靠了刘邦。而到了刘邦的营中,韩信开始也没有得到重用,韩信看刘邦对自己也不是很感兴趣,后来也打算离开。而在韩信离开后,还没有走多远,就被萧何给拦了下来。萧何来的目的大家也知道,就是为了留下韩信,因为萧何知道韩信是一个有真材实料的人,只不过刘邦还没有看到而已。后来萧何说服了韩信留下,并且返回了刘邦的营中。并且还想刘邦推荐了韩信,让刘邦真正的了解认识韩信。当刘邦知晓韩信的真才实学后,韩信便成为了刘邦的营中的一员大将。

  这个时候开始,韩信的人生算是开挂 了一般,此后在战场上表现的十分出色,同时正是因为这些战事,刘邦才能够顺利的打败项羽,最终成立了汉朝。在这个期间,刘邦十分信任韩信,兵权基本上都是交给了韩信,韩信也不辱使命给刘邦带回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消息。后来韩信在军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士兵们对他马首是瞻,巅峰时期,韩信手握三十万大军,同时这支大军对他十分的信任和忠心。韩信曾向刘邦提出条件要封他为齐王,世代占据此地作为自己家族领地,刘邦从此就对韩信有了戒心。

AE2384263.jpg

网络配图

  等到刘邦平定天下坐上皇位后,韩信的好日子就到头儿了,刘邦不断地削弱韩信的权力和地位,以至于干脆将他起来,然而刘邦还是念及旧情没有杀他,最后下手的是刘邦老婆吕雉,韩信死前大喊自己不甘心死在女人手里,其实他不是死于女人之手,而是死于自己的优柔寡断。

  他也觉得没有必要造成事实上三分天下的局面,而只要保有自己齐王的名号和封地就足够了。当然,韩信还是想的太简单,毕竟时代在变,况且刘邦、吕后一班人的政治手腕和政治才能,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以致于楚汉战争刚结束,刘邦就用计收夺韩信兵权,等于废除了他这个有名无实的诸侯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曾国藩称帝之谜:手握重兵为何没有称帝?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网络配图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在太平天国运动威胁清王朝统治时,通过组建湘军,掌握地方大权,到1863年湘军攻下...
· 揭秘:曾国藩手握重兵一生中为何四次拒绝称帝?
曾国藩为什么不称帝1864年,湘军攻下天京,曾国藩有了绝佳的机会成为皇帝,当时的曾国藩兵权在手,又有高官厚爵,可以说是称帝的绝佳时机。曾国藩的部下也多次向他建议,希望曾抓住这个机会称帝,但曾国藩数次拒绝,本文为你一一解析。曾国藩为什么不称帝1864年,湘军攻下天京,曾国藩有了绝佳的机会成为皇帝,当时的曾国藩兵权在手,又有高官厚爵,可以说是称帝的绝佳时机。曾国藩的部下也多次向他建议,希望曾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曾国藩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那么我们说,一生为朝廷的曾国藩,为什么不亲手经营这片他过去努力维护下来的天下呢,难道曾国藩一生的最终目标仅仅只是做一回个好大臣吗。我们都知道曾国藩是一位非常有远见,并且省某远虑的老城,或许是他预见自己成为皇帝后会发生什么自己也想不到的事。网络配图我们先归纳几个原因,看看思维如此敏锐的曾国藩究竟想到了什么当时人们没有考虑到的。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
· 曾国藩称帝之谜:手握重兵为何不造反?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网络配图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在太平天国运动威胁清王朝统治时,通过组建湘军,掌握地方大权,到1863年湘军攻下...
· 中国近代政治家曾国藩手握重兵为何没有称帝?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网络配图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
· 此人手握重兵本可推翻清朝当皇帝,为何却拒绝?
众所周知,后周大将赵匡胤就是自立为王的成功案例之一,自此之后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宋朝。其实在清朝的时候倘若这个人也开始效仿赵匡胤的方式,那么指不定清王朝早已m经被他推翻而改建朝代了。咸丰时期,恰好又遇上了太平天国运动,当时的曾国藩才刚刚建立起他的湘军,这支湘军由曾国藩一人操练起来,可没想到当时刚建立不久的湘军就被朝廷派去攻打太平军,结果可想而知——输的一败涂地。这次失败令曾国藩羞愧到跳水自杀但也正是因为这次的耻辱使他更加投入到湘军的训练中,可接下来终于打了胜仗的时候曾国藩才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形势依然很艰难,他继续将精力放到训练湘军上。此时湘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八万余人的队伍,之后曾国藩更是带着他们一雪前耻成功夺回了天京,除此之外湘军还在天京城大肆掠夺财宝,这下子湘军更是有了资本可以怂恿曾国藩自立门户,可曾国藩却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为什么呢?曾国藩的心里其实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位圣人,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