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伏阙谏诤是什么意思?明世宗一天之内为何杖毙17位大臣?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99
转发:0
评论:0
伏阙谏诤是什么意思?明世宗一天之内为何杖毙17位大臣?,伏阙谏诤和进谏一样,都是是指臣子们跪伏在皇宫门前,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姿态对

  伏阙谏诤和进谏一样,都是是指臣子们跪伏在皇宫门前,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姿态对皇帝进行激烈劝谏的举动。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伏阙谏诤的事情屡有发生。明代官僚士大夫的伏阙谏诤活动,尤为惨烈,其中最为悲惨的要数嘉靖三年七月的伏阙谏诤,200多名大臣一起跪在皇宫门口,嚎啕大哭,声震整个宫廷,却最终以失败告终。

QQ截图20171219185007.png

  在明朝初期,臣子们与皇帝的冲突并不明显。到了明成化时期,士大夫群体伏阙谏诤与皇帝争是非的现象开始增多。从成化初年到明朝末年,发生了10多次群臣伏阙谏诤的事件。好多大臣们一起跪伏在宫门前,嚎啕大哭,磕头不已,劝谏皇上改变或收回某一项决定。伏阙谏诤成为明朝中期以后政治生活的常态。明代士大夫的伏阙谏诤事件不仅多发,而且往往以士大夫失去身家性命为代价,具有很浓的气味。

QQ截图20171219185012.png

  成化四年,慈懿皇太后钱氏去世。钱氏是英宗的皇后,而宪宗的亲生母亲是英宗的贵妃周氏。宪宗即位后,把亲生母亲周氏也尊为皇太后。周氏想在死后单独与英宗合葬在裕陵。于是钱氏去世后,宪宗就下令另外选址安葬钱氏。大臣们却认为钱氏是正后,英宗当年又有遗命说将来与钱氏合葬,所以必须把钱氏与英宗合葬在一起。在上书劝谏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大臣们就跪伏在文华门外叩头大哭,要求皇帝立即做出决定,收回成命。迫于群臣压力,宪宗最终同意了大臣们的请求,大臣们取得了伏阙谏诤的胜利。

QQ截图20171219185018.png

  然而,大臣们能在伏阙谏诤中取得胜利的情形毕竟是少数。

  明正德皇帝喜欢狩猎、巡游,恣意玩乐,不理政事。正德元年,大学士刘健和户部尚书韩文等人率领九卿科道伏阙谏诤,要求正德皇帝诛杀太监刘瑾等人。正德皇帝不听,下旨宽恕了刘瑾等人。大臣们于是都作罢散去了。这次伏阙谏诤失败后,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等削籍为民,待刘瑾被诛之后才重新被任用。

QQ截图20171219185023.png

  正德十四年,正德皇帝想到江南去巡游,还自封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这个时候,江西的宁王朱衰壕正准备造反,局势十分危急。六科给事中徐之鸾等人担心皇帝的安危,纷纷上疏劝阻正德皇帝南巡。上疏两天后没见回信,群臣开始伏阙谏诤。正德皇帝命令群臣退下,但大臣们进行了更为激烈的伏阙谏诤。正德皇帝看到有100多个大臣不听自己的命令,和自己对着干,不由得龙颜大怒。他下令将这些伏阙谏诤的大臣们罚跪五日。罚跪五日以后,正德皇帝又将这些大臣们廷杖,“杖之甚重,号哭之声彻于禁掖,往往舁归私宅几绝,复苏”。有10多人被打死,还有些大臣则被打入大牢。由于大臣们的伏阙谏诤,正德皇帝没有马上南巡,但最终他还是找了个借口去了南方。此次伏阙谏诤以大臣们的惨败而告终。

QQ截图20171219185028.png

  武宗死的时候没有子嗣,大臣们与皇太后商议,决定让藩王的世子也就是武宗的叔伯兄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朱厚熜就是后来的明世宗。明世宗想追封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改称武宗的父亲孝宗为皇伯考。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认为这种做法不合礼制,就一再上疏反对世宗的这种做法。世宗不听,君臣之间就起了冲突。

  嘉靖三年七月,200多名大臣进行了伏阙哭谏。他们跪在左顺门下,一边大哭一边高声呼喊“高皇帝”“孝宗皇帝”,声音震动了整个宫廷。明世宗下令记录参加哭谏的大臣们的名字,并把领头的学士丰熙等8个人抓进了监狱。结果修撰杨慎、检讨王元正等人继续拍着宫门大哭,场面更加激烈。明世宗更加愤怒,命令锦衣卫将参加哭谏的180多人进行廷杖。其中翰林编修王相等17人被打死。几年过后,凡是参与左顺门伏阙谏诤的官员几乎全被明世宗收拾掉了。明世宗逐步实现了将生父兴献王尊为皇帝的心愿。

QQ截图20171219185033.png

  这次明代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多的群臣伏阙谏诤事件,同样以大臣们的惨败而告终。

  伏阙谏诤体现着官僚士大夫阶层对于心目中公理的持守。身居高位的士大夫把据理力争看作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他们认为对皇帝的过失进行劝谏是臣子的本分,所以他们不惜以死抗争,以成全自己的名节。从伏阙谏诤的行为中可以看出,士大夫阶层并不认为皇帝的权威是绝对的。他们认为“礼制”“公理”要高于皇帝的权势。当然,伏阙谏诤作为士大夫群体的一种劝谏方式,并不会改变皇权的统治地位,也不会从根本上否定皇帝的存在。因此,伏阙谏诤这种抗争对皇帝的影响有限。即使如此,明代官僚士大夫群体对国家政治走势的积极干预,还是使得皇帝任意而为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周世宗柴荣暴毙源于遭遇外星人?周世宗暴毙之谜
两汉以后,儒家文化渐成正统。虽然古籍之中不乏鬼怪神魔的介绍,可是在正统文人的笔下,还是秉持孔夫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大都避而不谈。于是,在正史之中,除了介绍皇帝出身,基本不谈什么怪力乱神。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说到周世宗柴荣的去世,有人就认为和一个来历不明的火轮小儿有关。在周世宗手下,有一位能人,名叫王朴。王朴本是文人,在周世宗手下工作几年,帮助周世宗制定了各种朝廷礼仪、刑名律法。王朴还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在周世宗手上担任枢密使统管军务不过四年,可是短短四年时间,王朴就帮助周世宗攻占淮南,一统江北,在军中威信极高。作为周世宗手下的第一悍将,赵匡胤对这位枢密使(王朴职务)十分畏惧。王朴去世之后,周世宗在皇宫修建功臣阁,供奉王朴的画像。不久,周世宗也去世。第二年,赵匡胤建立北宋,有一天经过皇宫的功臣阁,大封吹开门窗,露出了门内正中悬挂的一副图画。赵匡胤一见立刻停住脚步,整顿衣服,非常恭敬的弯...
· 武则天为什么会晚年杖毙亲孙子?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武则天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神龙年间,武则天病重,养病期间,只有男宠张易之和张宗昌随侍在身边,群臣亲眷都见不到女皇本人。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传言张易之和张宗昌图谋不轨把持女皇,也有人说女皇有传位给张易之兄弟二人的打算。这些说话触动了当时大多数集团的既得利益,于是群臣和李氏武氏联合逼宫,发动兵变,杀了张易之、张宗昌兄弟。太平公主向女皇请出了传位诏书,武则天退位,太子李显登基。这就是著名的“神龙政变”。武则天晚年忧心自己死后武氏一族被清算,所以在恢复了儿子李显的太子之位后,大力促成李氏和武氏的联姻,以期将来两姓能够和平相处。联姻中的典型案例就是流放房州十四年回来的太子一家与武氏一族的联姻。李显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武承嗣和武三思的儿子,其中李显和韦后最疼爱的嫡,后来的安乐公主就是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李显与韦后的嫡三...
· “如意”的来历:古之爪杖如人之意
河北省博物馆收藏的"檀木青白玉镂雕瓜果九九如意"以如意为器物名,取的是“吉祥如意”之寓意。如意的主要形状特征为:其柄稍曲,头为灵芝式样的云头状,尾端系有丝线穗带。如意质地有金、玉、翡翠、水晶、玛瑙、珊瑚、沉香木等,且雕刻有各种吉祥图案,如年年(鲶)如意、万(万年青)事(柿)如意、吉祥(大象)如意、平安(花瓶)如意、四艺(琴棋书画)如意、必(笔)定(锭)如意、四合(四个)如意等等。《指归》一书对如意的解释是:“古之爪杖也,用以搔抓,如人之意,故成指爪,柄长可三尺许。或脊背有痒,手不能到,用以搔扒如人之意。”据此,如意最早应该是一种搔痒工具。《图书集成·考工典》中记载:“如意,古人用以指画向往,或防不测,炼铁为之。”以上两段文字都说明:如意在未被使用珍贵材料制作之前,是有其实际用途的,并非繁复珍奇的陈设或馈赠品。古书中关于铁如意的逸闻很多,《晋书》中记有王敦大将军每次酒至酣畅处,常常以铁如意击...
· 五伏之内的兄弟姐妹应该拜同一个祖宗
俗话说:“萝卜不大,长在辈上“。这种辈份可不是乱排的,五伏内的亲戚才排。在农村,没出五伏的便是血亲,北方有的地方也称“一个院里的”。五伏是指五辈人,即:己身兄弟姐妹、父辈、祖父辈、曾祖、高祖五辈。五伏之内的兄弟姐妹应该拜同一个祖宗的。刘氏大小姐,加油!即刻扫码,参与刘氏家族话题讨论!
· 伊阙之战双方兵力伊阙之战白起为何兵力不足?
伊阙之战是秦国大将白起以少胜多取得胜利的重要战役,此战韩国精锐损失殆尽,秦国则以不可抗御之势向中原扩展。伊阙之战双方兵力秦军不详魏韩东周联军240,000人伊阙之战,双方兵力对比为,秦军最多十余万,魏韩联军约为三十万上下。伊阙之战白起为何兵力不足首先,二十几年前,秦国侵入巴国、蜀国,并且将巴国、蜀国据为己有。但是让秦人没有料到的是,巴蜀人并不甘心被秦国所统治,巴国蜀国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叛乱。于是,当初攻下巴国蜀国的老将军司马错,就不得不统领一支秦军主力,常年驻扎在巴蜀进行平乱,这支军队数量有十几万,这也应该是秦国最大的一支军事力量。公元前前280年(十几年后),老将军司马错率领他的十万秦军,从蜀地沿长江而下,攻取楚国黔中郡(今湖南西部及贵州东北部)然后,秦国几年前挟持了在秦楚边境谈判的楚怀王,后来楚怀王克死秦国,秦、楚的矛盾激化,秦国与楚国至少是没有和谈的可能,秦国必须用重兵防守武关附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