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战国无纸为何说赵括“纸上谈兵”?赵括真的毫无实学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7
转发:0
评论:0
战国无纸为何说赵括“纸上谈兵”?赵括真的毫无实学吗?,纸的定义——是用植物纤维制造,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非编制物。纸是人类最伟

  纸的定义——是用植物纤维制造,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非编制物。

  纸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初年,距今2200余年,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和传播。

QQ截图20171225165228.jpg

  最早的纸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的纸,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

QQ截图20171225165234.jpg

  蔡伦

  因此,战国时期是没有纸的,甚至连纸的概念也没有。西汉时期确实有纸了,但还很粗糙,并未大规模用于书写。

  司马迁的《史记》也是写在竹简上的,我们来看司马迁写的赵括的故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QQ截图20171225165240.jpg

  长平之战

  所以,即使司马迁也没有提到“纸上谈兵”这个说法,“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不可能是当时对赵括的评价。

  1、那“纸上谈兵”是怎么变成赵括的“专属成语”的呢?

  纸上谈兵的说法一定是出现在纸广泛使用之后的事情。

  明朝刘三吾《湘南杂咏》曾记载:遣使频年赴帝京,名为计事岂真情。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诸镇一如唐末岁,孤忠谁是李长城?山河依旧天如水,愁听寒鸦日暮声。

  这大约是最早提到纸上谈兵的文字。

  而一直到清朝时期,“纸上谈兵”才正式成为成语,但含义仅指书生用兵,空谈理论,跟赵括也没关系。

  现在能找到的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林汉达版《上下五千年》的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

QQ截图20171225165247.jpg

  上下五千年

  林汉达版《上下五千年》流传甚广,后来《现代汉语词典》更是明确把该成语的出处定义在长平之战的赵括,从此纸上谈兵开始专指赵括。

  所以,“纸上谈兵”用来指赵括应该只是上世纪的时期,并没有多少年。

  2、赵括真的只是纸上谈兵吗?

  其实赵括才是“成王败寇”的。

  公元前260年,秦赵大战于长平,赵王启用赵括前对他做过考察,赵括也表示,只要秦将不是白起,其余皆有胜算。

  可是秦军名义上的统帅是王龁,实际上却是白起。

QQ截图20171225165254.jpg

  赵括输给了白起,不冤

  赵括运气的确不好,第一次做主帅遇到的便是绝世名将——杀神白起。

  当时的白起处于巅峰状态,同时又有秦国的全国支持。赵括虽然之前曾多次出战当参谋,但战长平确实是他做主帅的第一战。

  持续两年的长平之战,变成了秦赵两国综合国力的比拼,赵国之败并非只是赵括无能, 而是白起太强,秦国太强大。

QQ截图20171225165300.jpg

  赵括

  赵括在断粮40余日后仍能维持军队军纪,仍有余力发动有组织的突围,直至他本人在 突围过程中被射杀 。古往今来的名将能做到这样的又有几人?

  如果赵括没有被射杀,长平之战的结局会不同吗?历史没有如果,但我觉得用“纸上谈兵”专指赵括,太不公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千古冤将赵括: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历史上一谈到纸上谈兵,就会自然而然的联系到赵括这个名字。诚然,这个成语的出现确实是源于赵国与秦国的大战,更为确切的说,是源于赵国赵括与秦国白起的战争。纸上谈兵但赵括难道真的是半点才能都没有吗?真如历史上人们对他的评价吗?又或者是有什么隐情导致了人们对他的认识发生了偏差?我们对赵括的评价,应该是来源于历史的,但是也要考虑到当时的一些客观实际情况,这样作出判断才较为全面和客观。赵括,他并非是白衣,他的父亲也曾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赵奢,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兵二代,他从小也算是天资聪颖,学习能力极强,很小都能熟读兵书,也能从赵国发生过的战役中总结经验教训。可以说,赵括并非是一个纯粹的书呆子,他并非那种死读书的人,他能将书上的知识结合实际发生的战役来进行评判,那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他并非是毫无应变经验的。那么为何赵括的出征会导致失败呢?敌我两方,失败的原因不是从自身来寻找就是从对方来寻找,不是自己太弱那一定...
· 千古冤将赵括: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秦赵两国战前综合实力对比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关键战役,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因此威名大振,而赵国的赵括却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千古笑柄。成王败寇是历史铁律,作为失败者的赵括背负骂名无可厚非,可历史非身处其中不能感同身受,赵括其实并不是不堪大用的纨绔子弟,他的失败也自有其苦衷:其实,秦强赵弱是当时总的形势,赵国最后的失败实际上是一种必然,赵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要充分理解这一点,就要从分析秦赵两国战前的综合实力及形势入手: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实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专制集权制度,把全部国力都用于耕、战两件事上。到长平之战前夕,变法已近百年,秦国的国力已经今非昔比,拥有巴蜀和汉中两大粮仓,兵力近100万。秦国已经是战国时代唯一的超级大国了。韩赵魏三国是从三家分晋而来,晋在春秋时期算得上超级大国,但分而为三,单独一部分虽然仍属大国之列,但只能算是中下等了。赵国在战国七雄之中,综合实力连前三甲都排不进去...
· 战国赵括真的能“纸上谈兵”吗?真相是什么
汉朝才出现纸,战国赵括真能“纸上谈兵”吗?这是一个历史错误,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和背后的典故流传非常深远,每次谈起都会把矛头直指战国时期的赵括,但是问题来了,中国历史上,直到汉朝才出现纸,这和赵括生活的年代差了一两百年呢,难道赵括穿越了?其实,这里面有两个历史错误,第一,我们容易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当成纸张的发明;第二,纸上谈兵最开始并不是专指赵括的。我们现代意义上所说法的“纸”,是指用植物纤维加工后制成的便于书写的薄片,东汉时期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大致上就是采取这种方式制成的纸,基本上是现代纸张的前身。而在蔡伦之前,实际上已经有纸了,甘肃天水放马滩曾经就出土过西汉时期的纸,上面绘着地图,这种纸就是用纸浆制成的。所以我们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在古埃及有一种莎(suō)草纸,但本质上来说,这种所谓的纸,跟中国早期使用的竹简是一个意...
· 战国赵括真能“纸上谈兵”吗?“纸上谈兵”说的到底是谁?
战国赵括真能“纸上谈兵”吗?“纸上谈兵”说的到底是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和背后的典故流传非常深远,每次谈起都会把矛头直指战国时期的赵括,但是问题来了,中国历史上,直到汉朝才出现纸,这和赵括生活的年代差了一两百年呢,难道赵括穿越了?其实,这里面有两个历史错误,第一,我们容易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当成纸张的发明;第二,纸上谈兵最开始并不是专指赵括的。纸我们现代意义上所说法的“纸”,是指用植物纤维加工后制成的便于书写的薄片,东汉时期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大致上就是采取这种方式制成的纸,基本上是现代纸张的前身。而在蔡伦之前,实际上已经有纸了,甘肃天水放马滩曾经就出土过西汉时期的纸,上面绘着地图,这种纸就是用纸浆制成的。所以我们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在古埃及有一种莎(suō)草纸,但本质上来说,这种所谓的纸,跟中国早期使用的竹简是一个意思,并不...
· 纸上谈兵的赵括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音hé)围住上党。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王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王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