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为何《开封府题名记》碑上刻183位知府,唯包拯二字看不到?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7
转发:0
评论:0
为何《开封府题名记》碑上刻183位知府,唯包拯二字看不到?,包青天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家喻户晓,深受老百姓爱戴,有关包青天的影视剧

  包青天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家喻户晓,深受老百姓爱戴,有关包青天的影视剧层出不穷,而且收视率不凡,足以说明一切。尽管很多影视形象有些夸张,与之相差深远,但真实的包青天,也不亏清正廉洁之名,包拯之名,一直是清廉的象征。

blob.png

  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

  包拯却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在生活中,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虽然地位高贵,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

blob.png

  端州以产砚著名,端砚历来是文人士大夫寻觅的珍品,包拯出知端州时不仅革除了诸前任在“贡砚”数额之外,加征数十倍,以饱私囊和贿赂权贵的流弊,而且任满离去时“不持一砚归”。1973年,合肥清理包拯墓时,在包拯及其子孙墓中仅发现一方普通砚台而无端砚,也足证史载之确。

  当时百姓都纷纷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只有阎罗王和包老头。”

  公元1062年5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时隔十余天后不治身亡,终年六十四岁。

  在临终前,包拯曾著家训:“后世子孙仕安者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者,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blob.png

  大致意思就是说,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上。不顺从我的志愿的,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

  包拯以其政绩和品行为人爱戴,因而包拯去世的噩耗传出时,朝野震惊,全城尽悼,“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衢路”。

  在那个年代,真正为民做主的清官很少,尤其如包拯者,更是罕见。

  现藏开封博物馆的北宋《开封府题名记》碑,上刻183位开封知府的姓名和上任年月,而包拯的名字却已磨去,据说这是因为人们在观赏碑记时,由于敬仰包拯,或遭遇冤枉无处可申,老百姓经常用手抚摸指点其名,天长日久,竟将碑字磨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去开封府看看真实的包拯
历史上北宋都城汴京是当时全国最繁荣的都城。其人文历史,在中国上下五千年有着举足轻重的关联。一谈到开封府,人们首先会想起北宋第一清官包拯,他的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的形象深入人心。今天我们走进开封府,来看看历史上的包拯是怎么样的。开封府正大门那实际上,是否真的有龙头铡和虎头铡呢?据研究,在正史中并无任何关于龙、虎、狗头铡介绍。包括大家从电视剧上熟悉的展昭展护卫,也未从在正史上寻的他踪影。倒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的确在包拯身边由此四人,且本领也非凡。有一点最大的反转,就是包拯肤色并不黑也不胖,相反,包拯还是一白面书生,白面净瘦的那种。这一正史描述,很是让人大跌眼镜。那到底是否如此呢,请跟探路驴驴小妹去开封府走一遭,用镜头记录最真实的开封府!死牢里面,这监狱也太简陋了,不过既然是死牢,随时都可能砍头的,也住不长。男死牢包公审案逼真的蜡人像开封府邸
· 太湖叶山(岛)金氏祠记碑刻
浩瀚太湖,区区叶山,却深藏八百年前叶山金氏祠记碑刻。太湖叶山岛又名叶余山。其面积只有0.3平方公里。她依偎在西洞庭山岛东北处,今太湖大桥通过她,连接着西山与苏州市区。吴王伐越时,在西山渡渚望着叶山说:“此山如一叶之舟,移而不动。”因而得名叶山。吴庄诗人在《叶余山诗》曰:“如船仙藕化云峦,节节丝丝入筘(状梳子、织件)看。村舍女红争织(麻)线,不同纱苎萝滩。”2012年7月,在叶山岛西湾湖边见两个“拍线捕杵(chu)”84岁金胜泉叔介绍,古人将苎麻茎皮浸泡湖水后,皮内有胶状物,用捕杵拍打脱胶,加工麻线。据《山浪人在上海》(1924-1925)续六载明,叶山岛在上海从事麻线职业有孔紫来(57岁)、孔成章(39岁)、孔伟章(42岁)、徐德文(24岁)、徐安之(47岁)、金悦润(47岁)共六人;从事毛冷职业有金传根(59岁)、金永林(69岁)、金怀德(47岁)共三人同在兴圣街金源茂、荣茂昌店号。叶山...
· 中国碑刻
历代碑刻先秦碑刻平山县三汲公社发现的大篆(籀文)碑刻,建立的时间约是春秋战国时期白狄人建立古中山国时期,是中国最早的碑刻之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言:秦始皇在东巡时立下六块碑刻,今仅存《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两块,当中《泰山石刻》刻于前219年,毁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北朝碑刻北朝碑刻以北魏和东魏为最精,北魏书法方劲古拙,以《张猛龙碑》、《敬使君碑》、《曹恪碑》为代表作,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魏碑无不佳者”。隋唐碑刻正定隆兴寺内保存的《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刻于隋开皇六年(586年),是目前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相关条目碑帖
· 北朝碑刻
北魏王朝的建立及孝文帝的改革,使遭到严重破坏的北方经济也开始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随之也出现了文化繁荣。北魏的书法艺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巨大的发展。这时期南北碑版书风已逐渐到全面的趋向统一。这说明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相联系的,这充分说明了北朝碑版书法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北朝的书体,是沿袭汉碑分隶而来,盖其族望质朴,不尚风流,均守旧法,很少变通,书体猥拙,不似南人之风流蕴藉,故与南朝书风异趣。北朝不像南朝禁止立碑,而且北朝崔卢世族,既善属文,名篇巨制,自然立碑甚多。加上佛教盛行北方,造像题记不知凡几。许多是出于石工之手,造像记尤其如此。故猥琐鄙恶者不少,但好的也很多。同时,自唐以来专重二王手迹,宋承其风,于是中原碑碣,很少有人问津,任其霾蚀。但也有有利的一面,即榷拓者少,所以西北诸省,千年前所立碑,往往至今尚存。孙秋生造像记
· 北朝碑刻
北魏王朝的建立及孝文帝的改革,使遭到严重破坏的北方经济也开始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随之也出现了文化繁荣。北魏的书法艺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巨大的发展。这时期南北碑版书风已逐渐到全面的趋向统一。这说明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相联系的,这充分说明了北朝碑版书法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北朝的书体,是沿袭汉碑分隶而来,盖其族望质朴,不尚风流,均守旧法,很少变通,书体猥拙,不似南人之风流蕴藉,故与南朝书风异趣。北朝不像南朝禁止立碑,而且北朝崔卢世族,既善属文,名篇巨制,自然立碑甚多。加上佛教盛行北方,造像题记不知凡几。许多是出于石工之手,造像记尤其如此。故猥琐鄙恶者不少,但好的也很多。同时,自唐以来专重二王手迹,宋承其风,于是中原碑碣,很少有人问津,任其霾蚀。但也有有利的一面,即榷拓者少,所以西北诸省,千年前所立碑,往往至今尚存。孙秋生造像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