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杨贵妃竟跟“叛军头子”在唐玄宗面前快活跳舞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85
转发:0
评论:0
杨贵妃竟跟“叛军头子”在唐玄宗面前快活跳舞,盛唐时代,大名鼎鼎的长安城,有一种美妙的说法,叫做“八水长安”。由于李唐崛起

  盛唐时代,大名鼎鼎的长安城,有一种美妙的说法,叫做“八水长安”。由于李唐崛起,全世界的财富开始疯狂地跑到长安城,无论中国边界的疆域,还是高鼻梁、蓝眼睛的远方外国人,都把长安城当成了天然的淘金之地。他们就像赶集那样云集于此,随着日月消磨,这些声腔各异的外国人,也渐渐地变成“老西安”了。

  说到做生意、交朋友,华夏人与外邦人异曲同工,都非常在行。在谈起歌舞宴乐,公共交谊,那些外国人更是天生的高手。

  比如,风行一时的“燕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燕乐,是唐宫廷和权贵在宴饮交谊时所用。唐高祖时,已经掌握了前朝传下来的“燕乐”多达九部。

blob.png

  有趣的是,善于征战的唐太宗随后破了高昌,迅速获得了“高昌乐”,足见,大唐燕乐的规模空前绝后。其中包括了:燕乐、清乐、高丽乐、天竺乐、西凉乐、疏勒乐、康国乐、安国乐、龟兹乐和高昌乐。显然,除了燕乐和清乐属于“中国土产”之外,其余的都是胡人的杰作。

  那些远来的“胡人”多用琵琶。琵琶声或长或短,或高或低,出闾入巷,处处飘荡。看来,胡人非常愿意人前打交道。

  盛唐时代,长安城里有很多杰出的青年音乐家,都是胡人血统。他们进宫廷,入士大夫之宅,走坊里之间,处处演奏、极为欢畅。

  长安人爱热闹,当然需要乐舞,即便满街筒子都跑来了异邦人,也会毫不怜惜地集体歌舞,哪怕深宅大院里的漂亮女性也不例外,她们早就成为社交主体,异邦的女性们唱着曲子,手挽手,臂联臂,在月下踩地为节,且蹈且舞,谓之踏歌。712年,长安城里的“上元节”,赶到正月十五日夜,皇城“安福门”大作灯会,宫人连袂踏歌,气氛极为热烈。

blob.png

  唐太宗执政时,著名高僧——玄奘,从“宏福寺”移至“大慈恩寺”,沿途一直有太常卿所率乐舞团队随行演奏。除了唐政府的九部乐工敬送玄奘,长安县令和万年县令所带乐工也在敬送。总共有一千五百多辆车供乐工所乘,浩浩荡荡,声冲云霄。要知道,庞大的欢送队伍里就有远来长安的异域男女啊……

  赶到武则天临政时,长安城民间大兴“波寒胡戏”,无非是集体为舞,挥水相嬉。诸坊皆有此舞,长安人满怀激情,应鼓跳跃,有的甚至不畏天冷,竟裸体而蹈足。其实,所谓“波寒胡戏”源于康国,在北周时由龟兹传至中国,一旦流行长安,便具广场性和群众性。显然,男女狂欢根本就不分国界和语言了。

  有唐一代,歌舞盛行。所谓“软舞”,专指轻婉柔盈的舞蹈。所谓“健舞”,以力度速度大显刚劲敏捷而得名。软舞与健舞,当然是更多的外国男女唱主角了。

blob.png

  唐玄宗时,康国献“胡旋女”,长安便有了“胡旋舞”。下属们见皇帝陛下那么迷恋“胡旋舞”,大面积的迎合之声,轰然跃起。对于这种“胡旋舞”,安禄山使劲儿跳,杨贵妃也使劲儿跳。这两个明星人物,居然有胆量,在唐玄宗跟前一块儿跳舞,那种共同欢乐的气氛,感染了每一位在场的人士。想想,的确吓人吧?谁不知道,安山、史思明,个个儿都善于伪装自己,很快就变成赤裸裸的“叛军头子“了。

  别忘了,安禄山属于“栗特人”,他甚至喜欢跳“单舞”,尽管自己体重320斤、大腹便便,却能在唐玄宗面前仍能迅疾如风。看来,舞蹈早就变成看不见的政治工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唐玄宗宠幸杨贵妃竟给安禄山洗澡?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给干儿子安禄山洗澡的事,是大多世人都知道的事,但其洗澡背后的真相却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有人说杨贵妃与安禄山关系不一般,说是“三日洗儿”,分明是找借口给安禄山洗澡调情,是大张旗鼓偷情,是在“玩火”;也有的人认为杨贵妃与安禄山没有暧昧关系,因为偷情哪有这般大张旗鼓地进行,且还惊动了自己的皇帝老公,无非玩笑而已;还有的人甚至替唐玄宗操心,说如此离奇的“洗三”,那般的暧昧,不知道唐玄宗可以洒脱到这种地步?网络配图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真相?我们先来看看史料如何记载:姚汝能的《安禄山事迹》这样记载:“(安禄山生日)后三日,召禄山入内,贵妃以绣绷子绷禄山,令内人以彩舆舁之,欢呼动地。玄宗使人问之,报云:‘贵妃与禄山作三日洗儿,洗了又绷禄山,是以欢笑。’玄宗就观之,大悦,因加赏赐贵妃洗儿金银钱物,极乐而罢。自是,宫中皆呼禄山为禄儿,不禁其出入。”另有元稹的《连昌宫词》...
· 唐玄宗为何在马嵬坡竟下令将最爱的杨贵妃缢死?
随着电视剧《大唐荣耀》的热播,我们对杨贵妃的爱情史也多少有点了解。李隆基做了44年的皇帝,但是,在生死关头,自己与爱人的利益有冲突时,他还是选择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杨贵妃的结局则相当凄惨,被缢死在马嵬坡前。网络配图杨贵妃之所以被逼死,主要是被他哥哥杨国忠连累的。杨国忠叛变,被士兵杀死,大臣们担心杨贵妃一直待在李隆基身边,早晚会报仇的,因此就有将士陈玄礼在马嵬坡要挟皇帝。如果不杀掉杨贵妃,必会军心大乱,后果不堪设想。这时候李隆基身边的宠臣,宦官高力士对他说,贵妃确实无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宰相,杨贵妃仍然可以左右政局,手下的将士们难免会不安心,为了保护陛下您自己的安全,还是尽早做决定啊。杨贵妃在安史之乱发生后,不得不随着皇帝逃难。荒唐的是,逃难途中,杨贵妃竟然为自己的宠物猫准备了一顶轿子,而很多后宫的妃嫔或公主等连随行的资格都没有,从这一点看来唐玄宗有多宠爱杨贵妃。但是,说到底,唐玄宗最爱的还...
· 唐玄宗为什么在马嵬坡下令将杨贵妃缢死?
随着电视剧《大唐荣耀》的热播,我们对杨贵妃的爱情史也多少有点了解。李隆基做了44年的皇帝,但是,在生死关头,自己与爱人的利益有冲突时,他还是选择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杨贵妃的结局则相当凄惨,被缢死在马嵬坡前。网络配图杨贵妃之所以被逼死,主要是被他哥哥杨国忠连累的。杨国忠叛变,被士兵杀死,大臣们担心杨贵妃一直待在李隆基身边,早晚会报仇的,因此就有将士陈玄礼在马嵬坡要挟皇帝。如果不杀掉杨贵妃,必会军心大乱,后果不堪设想。这时候李隆基身边的宠臣,宦官高力士对他说,贵妃确实无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宰相,杨贵妃仍然可以左右政局,手下的将士们难免会不安心,为了保护陛下您自己的安全,还是尽早做决定啊。杨贵妃在安史之乱发生后,不得不随着皇帝逃难。荒唐的是,逃难途中,杨贵妃竟然为自己的宠物猫准备了一顶轿子,而很多后宫的妃嫔或公主等连随行的资格都没有,从这一点看来唐玄宗有多宠爱杨贵妃。但是,说到底,唐玄宗最爱的还...
· 揭秘:在马嵬坡杨贵妃被唐玄宗赐死是真的吗?
在日本,有一个传说不知是真是假;说马嵬坡赐死的是一个替死的宫女。杨贵妃经过乔装打扮后逃到了日本,并在日本结婚生子。至今日本还有人介绍自己是杨贵妃后人呢!而日本女子从衣着化妆到说话走路,皆似中国唐代美女,一千多年来不见改变。可见,这个传说还是有一定信服力的。而更具有说服力的是日本著名的文学作品中,南宫博的《杨贵妃外传》和渡边龙策的《杨贵妃复活秘史》中,都有这样的描述,他们推断杨贵妃确实没死而逃到了日本。日本世代流传的这些传说实在出乎中国人的意料,而且所有传说都有根有据,的贵妃竟然在日本很多地方,都有她的坟墓和塑像,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杨贵妃天生丽质,体态丰腴,其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用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四人。可以说杨玉环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位美女,也是中国在世界范...
· 跳舞草
跳舞草,学名Desmodiummotorium,别称情人草、舞草、多情草、风流草。是一种可以快速舞动的奇特植物。跳舞草原产于亚洲,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和菲律宾等地,中国云南、广西、贵州、福建都有分布,台湾也有生长。生于丘陵旷野和灌木林中,是一种濒临绝迹的珍稀植物。当气温达到24℃以上,且在风和日丽的晴天,它的对对小叶便会自行交叉转动、亲吻和弹跳,两叶转动幅度可达180度以上,然后又弹回原处,再重复转动。当气温在28~34℃之间,或在闷热的阴天,或在雨过天晴时,纵观全株,数十双叶片时而如情人双双缠绵般紧紧拥抱,时而又像蜻蜒翩翩飞舞,使人眼花缭乱,给人以清新、美妙、神秘的感受。当夜幕降临时,它又将叶片竖贴于枝干,紧紧依偎着,真是植物界罕见的风流草。茎直立小灌木,高达1.5米。茎单一或分枝,圆柱形,微具条纹,无毛。叶叶为三出复叶,侧生小叶很小或缺而仅具单小叶;托叶窄三角形,长10-14毫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