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兢兢战战为官二十载,位及能臣却被儿子坑得晚节不保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9
转发:0
评论:0
兢兢战战为官二十载,位及能臣却被儿子坑得晚节不保,杨士奇,明代重臣、学者,官至礼部侍郎。因其德高望重、声誉卓越,同时身兼华盖殿

  杨士奇,明代重臣、学者,官至礼部侍郎。因其德高望重、声誉卓越,同时身兼华盖殿大学士和兵部尚书等要职。杨士奇历经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是明朝前期政坛上的风云人物。

  杨士奇是个苦命的孩子,父亲在他一岁的时候去世,母亲带着他改嫁到一个地方名仕罗性的家里,从此改姓罗。罗家另有几个孩子,对他这个“外人”很不友好,经常欺负他,而生性高傲的继父,对他也是异常冷漠,经常呵斥他。

QQ截图20171227172101.jpg

  寄人篱下的生活,让杨士奇变得格外的乖巧和懂事。他八岁那一年,罗家举行祭祀先祖的仪式,在全家人聚集在一起拜祭的时候,杨士奇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故去的父亲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也产生了祭拜的念头。

  杨士奇知道,如果公开祭祀自己的家人,势必会引得继父不高兴,于是他就偷偷地从外面捡来土块,在一个无人注意的墙角,将土块做成神位的样子,在上面写上父亲的名字,然后郑重在向着神位跪拜行礼。

  没想到的是,这一切却被继父撞见了。杨士奇很害怕,担心会遭到责骂。没想到继父却一反常态,很慈爱地跟他说:“你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以后恢复你的杨姓,无需再姓罗了”。

94.jpg

  原来,罗姓在看到杨士奇的拜祭后,很有感触。他觉得这个才八岁的孩子寄人篱下却能不堕其志、不忘祖先,将来必成大器。于是,从此以后,他一改以前对杨士奇的冷漠和偏见,开始着力培养他,不仅供他私塾学堂读书,还让他读更多私塾里不教的书。

  杨士奇从继父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而豁达仁和、待人以诚更让他在以后的官场上顺风顺水,深得人心。然而,这样一位活跃于四朝,掌控朝政,风光无限的传奇文臣,却最终毁在了自己儿子手里。

  杨士奇一生为官谨慎。他处世大雅有为,爱民廉洁,与内阁同僚相处融融;他通晓大体,慧眼识珠,不拘一格地举荐国家栋梁之才。然而,一心扑在朝政上的杨士奇,却疏忽了对儿子的管教。

  杨士奇远在京城为官,而儿子杨稷一直待在老家江西泰和。作为宰相之子的杨稷,仗着父亲的威望,又加上他远在千里之外,于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他成天领着一班“弟兄”横行乡里,甚至犯下了几条命案。

  有人将杨稷“暴横”乡里的情形反馈给杨士奇。没想到,杨士奇听后,不以为然,反问对方:“你确定是我儿子吗?他一向忠厚老实,怎么可能会犯如此大恶之事?”

  之后,极度宠爱儿子的杨士奇给杨稷写了一封家书,告诉他有人向他反映他在乡间胡作非为,让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杨稷见父亲没有一点怀疑和责备自己的意思,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

  向杨士奇“举报” 杨稷劣迹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吏部尚书王直都写信相告。然而,杨士奇只相信儿子,他认为“举报者”是无中生有,是诽谤。搞得从此之后,他的身边再无直言相告之人。

  正统七年,江西泰和民众奏杨稷为非作歹,行事百余起,而所害之人达到几千人。因事态恶劣,明英宗钦命杨稷及其同伙,叛死刑。知道事情真相后,杨士奇懵了,他再也没有精力在朝廷为官,请辞回乡。

  可怜杨士奇一世英名却最终毁在了儿子手里,落得个晚节不保,含愤而终的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匡衡儿子是谁?辛苦成为官一代却被官二代坑
凿壁偷光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说是在西汉时期有个叫匡衡的孩子,小时候他的家里很穷,连蜡烛都点不起。匡衡很喜欢读书,但是白天他要做工补贴家用,没有太多时间读书,到了晚上家里没有蜡烛也就没办法读书,这让匡衡很苦恼。一天,他发现邻居家的烛光透过墙壁照到了自己的家里,于是他就想出了把墙壁凿个洞,借邻居家透过来的光读书的办法。就这样,匡衡读了很多书。后来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匡衡家里原本的书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了,于是他就通过去大户人家做工来换取读书的机会。他读的书越来越多了,知识也一天天增长,匡衡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刻苦,终于成为了西汉有名的经学家。匡衡不但在学术上有不小的成就,在官场上也可谓是混得风生水起。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尤其喜爱《诗经》,恰巧匡衡对于《诗经》的研究颇深,汉元帝曾多次听到匡衡讲《诗经》方面的知识,所以他十分欣赏匡衡,对匡衡委以重任。匡衡也一直兢兢业业,不负汉元帝的期望,就这样...
· 为官五十载柄国十八年明朝内阁首辅大臣“神童”李东阳
李东阳生于正统十二年六月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死后赠太师,谥文正。人物生平早年生活正统十二年(1447年),李东阳出生于京师的玄武湖西浒,李东阳的父亲时年三十一岁。景泰元年(1450年),李东阳能作径尺大的书法,被称为神童,明景帝下召验试,并赐给李东阳菓钞。景泰三年(1452年),明景帝召请李东阳讲读《尚书》大义。景泰四年(1453年),李东阳跟从老师展毓读书学习,稍长,拜展毓为外傅。景泰五年...
· 除了坑爹,还有坑儿子的,史上最悲惨的六位太子
刘据是汉武帝刘彻的太子,而是是皇后卫子夫的儿子,属于标准的嫡子。刘彻对这个儿子也是非常疼爱的,但是在汉武帝的晚年,刘彻受人蛊惑,对儿子刘据产生了怀疑。逼得刘据发动了政变,在政变失败以后,太子刘据被迫自杀。如果太子刘据没有自杀,那在汉武帝去世之后,汉朝很有可能开始新一轮的休养生息。刘据自杀以后,汉武帝非常后悔,特意建造了一座露台,追思自己这个儿子。汉武帝去世之后,年幼的汉昭帝继位,大将军霍光辅政。隋炀帝杨广的故事,大家肯定都清楚。起初,隋文帝的太子并不是杨广,而是老大杨勇。杨勇这个人也有一些毛病,但总体来说是合格的。但弟弟杨广利用了种种手段,最终被册封为太子。杨广上台以后,三次进攻高句丽,又开通大运河。搞得天下民怨沸腾,以至于出现了各种起义军。如果当年是太子杨勇继位,虽说隋朝可能没有大运河,但估计不会灭亡。如果隋朝没有灭亡,那也就没有老表李渊什么事情了。玄武门之变是非常著名的,秦王李世民杀了...
· 杨坚的功绩不逊于秦皇汉武却被儿子杨广坑惨了?
秦始皇一统六国再造乾坤,四海归一,成为至高无上的始皇帝,然而秦朝统一天下仅仅只传了两代而亡,没能继续挥写秦始皇的丰功伟业。到了汉朝,汉武帝的出现让世界都知道在东方有一个汉人民族,大汉国威远震世界,一个强盛而大一统的国家奠定了华夏民族在中国大地上的权力。乾坤流转,四百年汉家天下走向末路,黄巾揭竿而起,天下从此被战火弥漫,汉之后天下三分,曹操刘备纷纷扰扰,三分天下终归晋朝司马氏。无奈司马氏夺得了天下却治理不了,晋朝的皇帝是一个比一个荒唐,终于爆发八王之乱,内祸尚未消弭,北方大量少数民族趁机南下夺占土地,烧杀抢掠,天下乱做一团。晋朝被迫南迁,史称东晋,偏居南方。中原北方大地遍地胡人,彼此之间征战不休,割据,史称五胡十六国,而后由北魏一统,历史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此时的天下尚且处在之中,在魏晋南北朝的三百余年间天下朝代更迭如同走马观花,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一时期的混乱也使得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变...
· 苏定方为什么能名列凌烟阁二十七功臣第二位?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世民手下不受重用的苏定方,凭啥名列凌烟阁二十七功臣第二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贞观十七年,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钦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世民钦定功臣的时候,有些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人,当时还没有崛起。使得许多有资格入选凌烟阁的功臣,并未图形凌烟阁,成为了历史的遗憾。比如大名鼎鼎的功臣苏定方,在李世民贞观一朝,就只是一个小小的左卫中郎将。在李世民钦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146年以后的贞元五年,这个时候的大唐,已经被安史之乱以后的藩镇割据搞得日薄西山。大唐天子德宗皇帝李适(此处念:扩),在凌烟阁瞻仰大唐前辈功臣。此时的唐德宗,触景生情,颇有“国难思良将”的味道。德宗皇帝觉得有许多功臣,本来有资格绘像凌烟阁,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无缘凌烟阁功臣的行列。德宗皇帝下诏,将27个本来有资格入选凌烟阁的功臣,增补进凌烟阁。史学界为了把德宗皇帝的凌烟阁功臣与太宗皇帝的凌烟阁功臣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