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因子得贵的房彦谦,唐朝良相房玄龄之父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19
转发:0
评论:0
因子得贵的房彦谦,唐朝良相房玄龄之父,房彦谦出生于公元547年,一生先后经历了东魏、北齐、北周和隋四个王朝的更替换

  房彦谦出生于公元547年,一生先后经历了东魏、北齐、北周和隋四个王朝的更替换代。房氏原籍清河。到房彦谦七世祖房湛时期,因为做过燕国的太尉椽,随着南燕国迁都青州,也把家人带到了齐地。今济南市历城区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属于齐郡。从此以后,房彦谦一直就把历城当作了自己的故乡。从十六国到房彦谦时,200多年间,历城房氏家族几乎一直都为官从政,房彦谦曾祖父是齐郡和平原郡的太守,祖父则做过南朝宋的太守,父亲从州主薄(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起家,也做到了郡守的职务。

  大家族的文化熏陶和动荡的政局变换,铸就了他的清正品格和娴熟的从政能力,18岁时,他就担任了家乡齐郡的主薄,并一直在政府任职,40岁时被郡守举荐进京,做了监察御史,职责是“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其职责既像今天的纪律监察干部,还兼具司法监督和整治朝廷风气的责任。官品虽然不高,权力却也不小。后迁为河南长葛县令,在全国官员考核中,因其清正廉洁,被评为“天下第一”,并因此而晋升郡司马(州郡军事官员“二把手”)。

blob.png

  离职高升

  史书记载,当他离职高升之时,地方百姓拦路挽留,并为其立碑颂德。隋大业九年(613年),随从皇帝到辽东,担当了一阵扶余道(今东北地区)监军。后来,因过于耿直,得罪了权贵,被迁为泾阳县令,69岁病逝于任上。房彦谦为官清廉,所得俸禄大多周济了同事亲友,以至于史书称其为“家无余财”。他曾经和其子房玄龄说过:“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他的这种高风亮节得益于他的人生经历,虽然他出自名家士族,但他幼年时期生父就亡故,15岁过继给叔父,继母去世时,他五日,以示孝心。在家中,凡有时鲜果蔬父辈不吃,他绝不先尝,其孝行名扬乡里。同时,他也十分好学上进,7岁时就读过万言书,长大后,还擅长书法艺术。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给了他以深厚的影响,因此,他也能够培养出房玄龄这样的一代名相,大唐重臣。

  朝廷追赠

blob.png

  公元631年,经唐太宗恩准,房彦谦的灵柩由其子房玄龄迁葬回历城故里祖坟,朝廷追赠其为“徐州都督、临淄县公”,并特派了官方的鼓乐仪仗队从洛阳护灵到历城,灵柩所过州县费用不足部分均由地方政府资助祭奠,同时国家还动用了千余士兵为之送葬,亲朋友好参加迁葬仪式的有2000多人。这次迁葬可以说是唐朝初年一件盛事,轰动全国。房彦谦墓在今济南市历城区彩石乡赵山之阳,墓葬现存墓冢、墓碑和部分石兽,其墓碑由当时的历史学家李百药撰文,书法家欧阳询所书。该墓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百药是24史中《北齐书》的作者。李百药撰写碑文的时候担任着太子右庶子,66岁。

  唐初书法四大家

  欧阳询则是隋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所创立的书体被称为“欧体”。他和当时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书法“四大家”。欧阳询书写碑文的时候已经74岁。两位花甲之人应邀为房玄龄的父亲撰文书丹,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房彦谦灵柩迁葬的隆重。

  墓及墓碑

  房彦谦墓位于彩石镇西彩石村北的赵山之阳,济王路南侧。墓封土高5米,直径17米。房彦谦是唐贞观年间宰相房玄龄之父,生于公元547年,卒于公元615年,原籍河北清河,其七世祖移居临淄。他贯通经义,长于吏治,曾任北齐齐州主簿。隋开皇中,曾任监察御史、长葛令、超授都州司马等。隋炀帝即位,去官隐居,后征授司隶刺史,出任泾阳令。

blob.png

  据说,当时葬礼极为隆重,天下台臣,九州官府,皆不远千里前来致祭,冠盖相接,旌旗蔽空,车马塞路,彩石一带,井水饮尽,野无青草。墓前原有麒麟、翁仲等石雕依序分列,现仅存石羊、石马。墓前“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由唐初中书舍人、著名学者李百药撰文,洋洋千言,典雅瑰丽(现山东省图书馆存有此文)。碑文由唐朝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所书。碑文是露锋的隶书,字形峭削,笔力遒劲,为省内仅有的初唐书法石刻珍品。1980年,为保护该碑修建砖砌碑楼。该墓于1977年12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房彦谦墓碑现存地面以上部分高300厘米,宽130厘米,厚40厘米,由碑首、碑身和碑高组成,碑首和碑身由一块完整的巨石琢成,碑额是篆书,3行9字:“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碑文正面36行,2000多字,主要内容是褒扬房彦谦家世、履历及其为人的高风亮节。因为李百药父子和房彦谦、房玄龄同时在朝为官,所以对房彦谦的历史以及功业了如指掌,加上房玄龄的因素,碑文自然难免有溢美之词,所以,在碑文最后部分,李百药以“四字一句”的大段篇幅对房彦谦进行了歌颂。碑阴文字则主要是记述了迁葬和唐王朝对迁葬活动的重视和支持,以彰显房彦谦的身份和地位。像这样碑阳碑阴甚至碑侧都镌刻文字的人物碑,为我们了解唐代碑文的写作格式和文法以及镌刻形式等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这篇文章因此还被后人收入《全唐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房玄龄之父房彦谦的教子之道:只把清白留后人
唐代宰相房玄龄,可谓大名鼎鼎,无人不晓。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论功行赏,称其为天下第一功臣,任为中书令,封魏国公,监修国史。唐代史官柳芳称房玄龄“天下号为贤相”。笔者今天想谈谈其父房彦谦。透过《隋书·房彦谦传》,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代贤相的出现是与严格的家教和纯朴的家风密不可分的。房彦谦在隋朝时曾任监察御史,后在全国官员考核中,因其清正廉洁,被评为“天下第一”。《房彦谦传》载,“其后隋政渐乱,朝廷靡然,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彦谦居家,每子侄定省,常为讲说督勉之,亹癖不倦。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
· 房玄龄的父亲是谁?唐代徐州都督房彦谦简介
导读:房彦谦出生于公元547年,一生先后经历了东魏、北齐、北周和隋四个王朝的更替换代。房氏原籍清河。到房彦谦七世祖房湛时期,因为做过燕国的太尉椽,随着南燕国迁都青州,也把家人带到了齐地。今济南市历城区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属于齐郡。从此以后,房彦谦一直就把历城当作了自己的故乡。从十六国到房彦谦时,200多年间,历城房氏家族几乎一直都为官从政,房彦谦曾祖父是齐郡和平原郡的太守,祖父则做过南朝宋的太守,父亲从州主薄(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起家,也做到了郡守的职务。个人简历家族背景大家族的文化熏陶和动荡的政局变换,铸就了他的清正品格和娴熟的从政能力,18岁时,他就担任了家乡齐郡的主薄,并一直在政府任职,40岁时被郡守举荐进京,做了监察御史,职责是“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其职责既像今天的纪律监察干部,还兼具司法监督和整治朝廷风气的责任。官品虽然不高,权力却也不小。后迁为河南长葛县令,在...
· 房彦谦
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碑在山东济南市历城区采石乡赵山之阳,为隋代徐州都督房彦谦的墓碑。立于唐贞观五年三月二日(公元631年),李百药撰文,欧阳询隶书。碑首和碑身为一整块巨石,高约4米,宽约1.4米,厚0.4米。碑首凸雕螭龙。碑额篆书“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9个大字。参考书目《隋书》卷66《房彦谦传》《金石萃编》卷43《房彦谦碑》
· 隋朝第一清官房彦谦简介:贞观名相房玄龄的父亲
房彦谦出生于公元547年,一生先后经历了东魏、北齐、北周和隋四个王朝的更替换代。房氏原籍清河。到房彦谦七世祖房湛时期,因为做过燕国的太尉椽,随着南燕国迁都青州,也把家人带到了齐地。今济南市历城区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属于齐郡。从此以后,房彦谦一直就把历城当作了自己的故乡。从十六国到房彦谦时,200多年间,历城房氏家族几乎一直都为官从政,房彦谦曾祖父是齐郡和平原郡的太守,祖父则做过南朝宋的太守,父亲从州主薄(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起家,也做到了郡守的职务。家族背景大家族的文化熏陶和动荡的政局变换,铸就了他的清正品格和娴熟的从政能力,18岁时,他就担任了家乡齐郡的主薄,并一直在政府任职,40岁时被郡守举荐进京,做了监察御史,职责是“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其职责既像今天的纪律监察干部,还兼具司法监督和整治朝廷风气的责任。官品虽然不高,权力却也不小。后迁为河南长葛县令,在全国官员考核中...
· 唐朝名相房玄龄是怎么死的?房玄龄葬在何处
房玄龄又名房乔,齐州人。房玄龄少时聪明,不仅博览经史,书法、写文也是样样好。房玄龄不仅聪慧,还十分有孝心。隋末,李渊入关,房玄龄投身到李世民门下,跟从亲王出征。跟随李世民时,房玄龄献计献策,不为金银所动,却为人才所喜。房玄龄和杜如晦,合成房谋杜断,二人十分投机,齐心为国家效力。正是这位极人臣的房玄龄,竟然怕老婆出了名,其实房玄龄不是怕老婆而是爱老婆,另一方面,卢氏为人也比较直爽,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绝不勉强自己去做。两人相濡以沫,恩爱不疑。关于“吃醋”这个说法的出处就是房玄龄夫妻俩。房玄龄有四个儿子:房遗直、房遗爱、房遗则、房遗义。长子房遗直继承爵位,任礼部尚书,次子房遗爱娶了高阳公主,成为皇帝的乘龙快婿。房玄龄在担任宰相期间,夜以继日用尽全部心力,不仅修撰国史,还要帮皇帝四处寻找人才。房玄龄病重时,太宗十分悲伤,不仅派名医来诊治,膳食方面也格外注意。房玄龄去世。太宗三天没有上朝。后高阳公主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