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真实版“一千零一夜”,温柔女与残暴皇帝不得不说的故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97
转发:0
评论:0
真实版“一千零一夜”,温柔女与残暴皇帝不得不说的故事,她是才女,嫁给残暴皇帝,两人恩爱了20多年。所谓一物降一物就像老鼠怕猫,皇帝

  她是才女,嫁给残暴皇帝,两人恩爱了20多年。所谓一物降一物就像老鼠怕猫,皇帝也会有软肋,而软肋的存在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不一定都是拖累的存在,虽然朱温是个性格暴躁的人但是对于妻子张惠的建议会认真的听,二人可以说是恩爱有加。

  张惠,宋州砀(dàng)山人(今安徽砀山),后梁太祖朱温爱妻。张惠出生在一个富豪之家,父亲张蕤(ruí)曾是宋州刺史。在这样一家庭,张惠既有教养,又有学识,还懂军事和政治,是名副其实的才女。

  张惠跟朱温是同乡,朱温出身贫寒,却孔武有力。朱温和二哥朱存在宋州郊外打猎,遇到去龙元寺烧香的张惠。在见到张惠的那一刻,朱温便深深的爱上了她。

blob.png

  黄巢起义爆发后,朱温仍然对张惠念念不忘。朱温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成了黄巢的亲信。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朱温为同州防御使,却与张惠意外相遇。

  此时的张惠父母双亡,蓬头垢面很是凄惨,朱温却欣喜若狂。他便对张惠表白,说愿意照顾她一生一世。张惠对眼前这个男人虽然不是特别了解,但却被他的一片痴心打动,答应嫁给了他。

  婚后,张惠在生活中处处照顾朱温,是个温柔贤惠的好妻子。而朱温生性粗浅,暴躁易怒,张惠便时常劝诫他。朱温在听到老婆的劝诫之后,都会冷静下来,并听取的她的意见。朱温在政治和军事上的问题也常常听取她的意见,经她一番点拨之后,朱温茅塞顿开。为此,朱温很是敬重他。

  朱温有一次率兵出征,张惠觉得此时出兵欠妥,便派使者去阻拦。朱温听了使者的话,迅速撤兵回营。后来,果然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朱温性格易怒,一生气就会滥杀无辜。张惠深知这样下去,朱温迟早会失去拥护者。她便尽自己最大努力来约束朱温,减少内耗,一致对外。朱温每次想杀人时,只有张惠敢站出来劝诫,挽救了很多无辜的人。

  朱温的长子朱友裕奉命去讨伐朱瑾,朱瑾兵败逃走,朱友裕却没乘胜追击。朱温知道后非常生气,怀疑朱友裕与朱瑾暗中勾结,才让朱瑾逃走。朱友裕怕被父亲杀害,只好躲进深山。张惠见朱温要杀自己儿子(非张惠所生),她知道朱友裕是无辜的,便私下派人去将朱友裕接回来,想让父子二人和好。

blob.png

  张惠让朱友裕负荆请罪,朱温仍然很生气,下令处死朱友裕。张惠闻言,连鞋都来不及穿跑到朱温跟前,并拉着朱友裕的手痛哭道:“他真要是谋反了,还会回来向你请罪吗?他来向你请罪,就是没有谋反,为何还要杀他?”朱温见她这么说,顿时心软,赦免了朱友裕。

  朱瑾兵败逃走后,朱温见他的妻子甚是美貌,便想占有。张惠知道后很是同情朱瑾的妻子,便让人把朱瑾的妻子请来,对她推心置腹的说:“你我夫君本是同姓,理应和睦相处。他们兄弟二人之间因为一点小事兵戎相见,致使姐姐落到这般田地,如果有朝一日汴州失守,那我也会和姐姐一样了。”

  朱温在一旁听完,很受触动,便将朱瑾的妻子送到庙里做了尼姑,张惠也常常去看望她,并给她提供补助。

  张惠和朱温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在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时却得了重病。天复元年(公元901),朱温得知张惠病重的消息,急忙班师回朝。

blob.png

  张惠深知朱温有成就霸业的大志,但为人却粗暴残忍,贪念酒色,临终时便嘱托:“你别的事情我都放心,但有时冤杀部下,贪恋酒色让我放心不下。如果你能‘戒杀远色’,我便能放心地去了!”

  张惠并没有等朱温称帝,在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病故,开平二年(公元908年)被追封为元贞皇后。到梁末帝朱友贞即位时,追封母亲张惠为元贞皇太后。

  张惠一生,为人和善,常常解救被杀的将士,这些将士们对她很是感激。对朱温的妾室,也很谦让有礼,很是和睦,是后宫的典范,也成就了一世美名。

blob.png

  好人总是会有好的回报,就像这世界上总有因果是一样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好也会千古流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娄义华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娄义华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文/李碧华娄义华是文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正如我所料,在新世纪不久的时间里,他的名字将逐渐被更多的人熟知。果然,正如我所料,应验了我十年前的预测。人称我是乌鸦嘴,预测什么,什么就不准,总是反的。比如足球比赛,我说谁赢,最终保准输。我在十年前大胆地预测娄义华会在文学上会有所建树,成为我人生中未卜先知的唯一的一个精准预测。当然不是当着他的面说的,至今他也不知道。如今,这位势头强劲,完全靠自己的文字影响社会的年轻小伙子。他从默默无闻,众多的文学爱好者中杀出一片天空,在网络时代,书写已经人人可为的天空下,娄义华依然独树一帜,坚持自己的理想,淡泊名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未来,他的路能走多宽广,理想能实现到何种程度,我不敢妄言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娄义华是一位非常具有责任感、正义感的作家。不为金钱、权势所动。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难能可贵,令人敬佩。今天,我在书店看到了他的新作,惊...
· 高攀龙与东林书院不得不说的故事
[导读]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时期,是当时北宋许多学者讲学的地方。明朝期间,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高攀龙、顾宪成等人一同重建修复了东林书院,并且在这里聚齐众人开始讲课,他们在这里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文化思想,引起了全国许多学者的热情响应。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时期,是当时北宋许多学者讲学的地方。明朝期间,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高攀龙、顾宪成等人一同重建修复了东林书院,并且在这里聚齐众人开始讲课,他们在这里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文化思想,引起了全国许多学者的热情响应。高攀龙高攀龙与东林书院的联系应该是从他归家教学之后开始算起。高攀龙在漆湖的湖畔建造了一座名叫“水楼”的居所,这个地方作为他读书静坐的场所,除了自己刻苦钻研之外,他还经常参加讲课,很快他便成为了一代儒学宗师。当时的高攀龙与顾宪成交往密切,两个人的友谊十分深厚。万历三十二年,在无锡知县的大力支持下,高攀龙和顾宪成等人开始重建东林书...
· 戏曲奇人冯梦龙冯梦龙与戏曲不得不说的故事
戏曲奇才冯梦龙: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署龙子犹,别号墨憨斋主人、茂苑野史、绿天馆主人等。原籍属今之苏州市。冯梦龙生在这座文化名城中一个书香之家,又恰逢资本主义萌芽蓬勃出土之际,传统的孕育、时代的感召,把他这位天才造就成为中国古代通俗文学事业的第一功臣。冯梦龙作为戏曲家,主要活动是更定传奇,修订词谱以及在戏曲创作和表演上提出主张。至于冯梦龙创作的传奇作品,传世的只有《双雄记》和《万事足》两种,虽能守曲律,时出俊语,宜于演出,但所写之事,缺少现实意义。冯梦龙之所以重视更定和修谱工作,在于他看到当时传奇之作,“人翻窠臼,家画葫芦,传奇不奇,散套成套”(《曲律序》)的现象严重。为了纠正这种弊端,使之振兴,于是主张修订词谱,制订曲律,以期“悬完谱以俟当代之真才”(同前)。同时提出“词学三法”,强调调、韵、词三者不应偏废。在冯梦龙看来,一部优秀剧作,应该情真意新,韵严调协,词藻明白,...
· 元朝元昭宗与佛教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元昭宗是元朝出逃后的第二个皇帝。他年轻的时候野心较大,甚至还想要弑父逼宫。讽刺的是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却是最重人伦的儒家教育,在长大后他信奉的是佛教文化。通过元昭宗的故事来看看他私下生活的状态。图片来源于网络元昭宗的故事在小时候,元昭宗由于惯例而被寄养在脱脱家中。在那里,他受到了儒家教育,学习了《孝经》等儒家典籍。在他4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在学堂学习儒家的文化。而在他六七岁时,他的父皇元顺帝十分疼爱他,精心培养他,让他学习了汉文和蒙古文。据说在他学习的时候十分认真。有一次,他的侍从为了逗他开心,在他上课的时候放出猎鹰吸引他的注意。但是元昭宗完全没有被吸引,还是严肃地上课。下课后,他认为这个侍从不好,反而罢黜了他。图片来源于网络还有一个元昭宗的故事是讲述他与佛教之间的联系的。原先因为父亲沉迷与佛学,所以他对佛学是很厌恶的。但是在父亲的坚持下,他开始学习密宗,后来他逐渐地也迷上了佛教的文化。他经常坐在...
· 揭秘:东晋宰相谢安与淝水之战不得不说的故事
谢安:谢安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东晋8万士卒一举打败了前秦80多万大军,不仅使国家转危为安,而且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历史佳话,这就是淝水之战。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汉族。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他初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不违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当政的时候,又处处以大局为重,不结党营私,不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还于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并北伐夺回了大片领土;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还能激流勇退,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人视为良相的代表,“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