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吕布帐下谋士陈宫的思想变化分以下四个阶段!
三国演义里,袁术使用“疏不间亲”的计策的时候,陈宫推波助澜,鼓动吕布当夜就把女儿送到袁术那里去,我认为这是陈宫在害吕布。很多人谈了对这事的看法,我总结了一下,大家的意见主要是两方面。第一种意见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吕布联合袁术是正确的选择,陈宫的做法是为吕布着想,是好意;第二种意见认为陈宫也是人,不是神,这么做是一时糊涂或者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总之,没有人认为陈宫从主观上没有有害吕布的想法。我在和大家讨论的同时,又再看三国演义中有关陈宫的几个章回,现在就这个问题再向各位请教。
陈宫
陈宫这人,从小说中第一次出现,到他被杀,他的思想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的。他的思想变化,我认为,我觉得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捉放曹以前,我把这陈宫这阶段的思想称为“好人、坏人”阶段
中牟县陈宫捉住曹操以前,他见、历了十常侍、何进、董卓等人对汉帝的左右和蹂躏,盼望世间出一个救世主,来拯救汉家江山。捉住了曹操后,曹在公堂上:“吾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吾屈身事卓者,欲乘间图之,为国除害耳。。。。”“吾将归乡里,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吾之愿也。”这时候,陈宫被曹操的慷慨陈词所骗,“吾姓陈,名宫,字公台。老母妻子,皆在东郡。今感公忠义,愿弃一官,从公而逃。”这里陈宫所说的“忠”,我认为是对朝廷的忠、对汉家的忠。直到曹操杀了吕伯奢,尤其是曹操说了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后,陈宫后悔了,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好人”,陈宫原来把曹操看成了好人,才弃官跟随他逃跑。所以我认为,这时候陈宫的思想,还停留在世间人分好人和坏人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认可“英雄并起”阶段
陈宫离开曹操后,演义里虽然没有具体说明他的经历,但可以推测出,他肯定是颠沛流离,看到了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孙坚打刘表、袁绍打公孙瓒、李傕郭汜交兵、曹操逐渐扫平山东等等一系列的战事,认识到,现在天下已经大乱,没有好人坏人之分、是个有枪就是王的年代,所以才有了他对张邈那番““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君以千里之众,而反受制于人,不亦鄙乎!”的进言。
第三阶段是:“我是否可以为王呢”
演义里,陈宫为张邈、吕布共献计19次,计策正确13次、错误4次、不对不错1次,不好分对错一次(就是疏不间亲那次),特别是前期,陈宫献计,几乎全是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他辅佐的吕布有勇无谋情况下,陈宫会不会产生“我是否可以自己称王”想法呢?我认为是完全可能的。这时候,已经不分好坏人了,无论是曹操、袁绍、袁术、孙策得等这些人,甚至是刘备,朝廷、汉帝不过是他们攻打别人或者命令别人的工具了,“忠”的对象几乎是不存在了,所以陈宫有这想法,应该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陈宫
第四阶段是理想阶段
经过疏不间亲、特别是后来他又建议吕布以陈珪父子的头来退袁术的兵,后被陈登说反了韩暹、杨奉两人,杀退了袁术这件事之后,陈宫基本失去了吕布的信任,甚至后来,吕布甚至都“怒叱”他了。加之后来被曹操捉住,理想完全,所以白门楼伸颈就刑。
前面所说这些,很大程度上是我的猜测。尤其是第三、第四,那可以说完全是我小人之心。
但如果这些假设成立,那么陈宫鼓动吕布把女儿送到袁术那里,就是包藏祸心,就说的通了。请看:次日,陈宫竟往馆驿内拜望韩胤。宫乃叱退左右,对胤曰:“谁献此计,教袁公与奉先联姻?意在取刘玄德之头乎?”(你们这件事已经被我识破了)胤失惊,起谢曰:“乞公台勿泄!”宫曰:“吾自不泄(我是不会泄露的),只恐其事若迟,必被他人识破,事将中变(开始买好)。”胤曰:“然则奈何?”愿公教之。”宫曰:“吾见奉先,使其即日送女就亲,何如?(我帮你们把事办成,怎么样?)”胤大喜,称谢曰:“若如此,袁公感佩明德不浅矣(替袁术许愿了)!”宫遂辞别韩胤(目的达到,走人。去替你们办事了)。
再有,他建议吕布陈登父子退袁术之兵这件事。也是疑点。按说这时候,陈宫并不知道陈登父子对吕布不忠,他和陈父子之间,只是为了在主人面前争宠,但大敌当前,不想办法退敌,却趁机除掉对手,这是什么行为?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假如陈宫害吕布成功,吕布成了袁术的爪牙,他自己就能成王了吗?
这个问题就要看陈宫对袁术怎么看了。曹操评价袁术是: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这话虽然有曹吹牛的成分,但曹操认为袁术不成气候这点,是肯定的。那么陈宫陈宫对袁术怎么看呢?相信他从袁术不讲信誉这点上,也会认为袁术不是个什么了不得的人物,所以陈宫会不会按照先易后难的思路,先想办法干掉吕布,取得袁术的信任,然后逐渐取代袁术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