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个人告诉你明朝灭亡的主因:袁崇焕、孙承宗、李自成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5
转发:0
评论:0
三个人告诉你明朝灭亡的主因:袁崇焕、孙承宗、李自成,关于大明究竟是亡于嘉靖还是亡于万历,关于崇祯是不是个好皇帝,关于袁崇焕是忠臣

  关于大明究竟是亡于嘉靖还是亡于万历,关于崇祯是不是个好皇帝,关于袁崇焕是忠臣还是叛徒,这些争论从明末到现在,一直没有停止过。

  从现在的史料来看,袁崇焕肯定不是叛徒,因为就是他取得了对后金战争的第一场重大胜利,也就是宁锦大捷,连那个只会干木匠活的明熹宗朱由校也放下锛凿斧锯对袁崇焕大加赞赏。

  那场战役中。驻守皮岛的总兵毛文龙也是居功至伟,连袁崇焕也在上奏中说:“孰知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毛帅虽被创兵折,然数年牵制之功,此为最烈!”

blob.png

  也就是说,要不是毛文龙在敌后袭扰,宁锦大捷可能就会变成宁锦大摆。可是后来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崇祯又杀了袁崇焕,好不容易出来个老汉孙承宗收拾残局,又被朝中大臣掣肘,只好告老还乡。战事糜烂,内讧不止,大明不亡才怪。

  而拒绝李自成近乎投诚的议和,等于崇祯为首的大明朝廷,已经放弃了最后一次机会,连返照的回光都没出现,就那么一命呜呼了。

  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

  袁崇焕曾经很感激毛文龙,因为毛文龙的牵制,袁崇焕才在宁锦之战中一战成名,成就了自己“大明对战后金(即满清)第一功”。袁崇焕和毛文龙曾经十分默契地配合作战,但是后来为什么又势成水火了呢?说到底,就俩字:权利。

  袁崇焕进士出身,建功立业固然是他毕生的梦想,但是明末文人的习气,袁崇焕也未能免俗,他提出的“五年复辽”,既是“聊慰上意(忽悠崇祯)”,也是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或者说要自己“竟全功”,就容不得别人分权力或者分功劳,而最可能跟他分功劳的,就是同样战功赫赫的毛文龙。

blob.png

  而毛文龙从九岁就失去了父亲,也没念过啥书,只考了个武举人,是一刀一枪血海里杀出来的“左都督平辽总兵官”。

  毛文龙的根据地,是自己在后金的后院自己打出来的,因为后金阻隔,毛文龙实际是孤军奋战在敌后,自然不会像袁崇焕那样有充足的后方补给,所以他要想坚持下去,就只能靠一些非正常的手段,比如抢掠——抢后金也抢海盗和海商(其实海上的盗和商也没啥区别),比如向过往的海船收保护费。

  但是进士出身的袁崇焕不可能理解毛文龙的艰难,也不会允许毛文龙与自己分庭抗礼(当时毛文龙比袁崇焕级别还高)。但是既然是掌握了蓟辽督师的大印,袁崇焕就要全军上下“只有一个声音”,而他上任之前,就已经决定:“毛文龙这个人,听话就用,不听话就杀。”

  进士文官出身的袁崇焕要做武举人出身的游击司令毛文龙的思想工作,当然是鸡与鸭讲。

  袁崇焕虽然给毛文龙定了十二条大罪,但是有十一条都是很扯淡的,因为那些事情明朝的文武官员都在做,有些干脆就是子虚乌有,真正能杀人的,是那条“结交近侍(说他是阉党)”——这四个字曾经让嘉靖杀了内阁首辅夏言。

  袁崇焕的证据是毛文龙曾经向魏忠贤行贿,并且给魏忠贤修了生祠。可是虽然大家不知道袁崇焕给没给魏忠贤行贿,但是袁督师也给魏忠贤修过生祠,还在上奏中说:“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业已铭刻金石。”

  这倒不是袁崇焕和毛文龙品格低下,而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你不讨好魏忠贤,就拿不到军饷和武器。

  给魏忠贤修过生祠的袁崇焕用“给魏忠贤修生祠”的罪名杀了毛文龙,这就有点搞笑了,不过这也证明了一点:内讧栽赃,不是文官言官的专利,武将也会。

  毛文龙被杀,那可真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孔有德、耿仲明(三藩里耿精忠他爹)、尚可喜纷纷降清,成了清军(或者叫后金军)的炮兵缔造者兼急先锋,以至于后金能够跟明军展开炮战,全是这三位出的力。

  收拾残局的孙承宗又被谁收拾了?

  袁崇焕与毛文龙之间谁是谁非,争论很大,但孙承宗有能力挽狂澜于既倒,现在倒是一致公认的。

blob.png

  孙承宗卸职还乡后,还坚持抗清,面对多铎的劝降,依然选择了从容就义,所以他是忠臣,这一点毋庸置疑。

  熟读明史的人都知道,这个孙承宗是个高人,袁崇焕见了他也得叫声老师,而且他的军事才能也真的比袁崇焕要高明。

  孙承宗前面的战功咱们就不说了,史书记载孙承宗坐镇辽东四年期间“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但是兵部不给他兵,工部不给他刀枪,死太监魏忠贤和不是阉党的高第都联手要搞掉他——反正辽东守住了,这功劳应该自己的嫡系来拿。

  于是孙承宗只好回家。

  袁崇焕被抓起来之后,宁锦前线一片混乱,崇祯又搬出孙承宗来镇场子。孙老督师一出马,马上就安抚住了袁崇焕旧部,并且很容易就收复了被后金占领的栾城、迁安、遵化、永平,后金四大贝勒的老大阿敏也差点丢命。

  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于是崇祯放心地杀掉了袁崇焕——有孙承宗在,你没用了;于是朝中大臣开始踩孙承宗——战局好转,换我的人上去也能立功。

  于是孙承宗也被弹劾回家了,而弹劾他的“朝中大臣”是谁,一向独断专行的崇祯怎么耳根子变软了,有没有答案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一个如日西山的王朝那种纠缠不清的内讧,和人性极端自私狭隘的丑恶。

blob.png

  孙承宗回家了,毛文龙的旧部叛逃了,袁崇焕的旧部祖大寿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也投降了。大明朝,没救了。

  崇祯为什么要拒绝李自成伸出的橄榄枝?

  虽然杀了袁崇焕,罢免了孙承宗,但是大明朝也还没有到非亡不可的地步,因为大明朝还有个李自成。

  看到这里有人要开骂了:大明不是李自成给灭掉的吗?怎么到你这儿又成了大明朝最后的希望?笔者这里要解释一下,虽然这解释在教科书的影响下未必有人信:李自成之所以要造反——这里应该按规矩说起义,第一是为了吃饱饭,饭能吃饱饭之后还想保住命,第二是能在保住命的基础上当个大官。

blob.png

  事实上李自成差一点就成功了,在攻陷北京从之前,他先派出了使者,跟崇祯“讲和”。现在想来,李自成是有一些军事头脑的,瓦剌打过北京,没打下来,灰头土脸地败了,皇太极也打过,连块墙砖都没摸着,也被“勤王”兵马打跑了,这样的金城汤池,自己也未必打得下来,就是打下来,损失惨重的自己也未必守得住——吴三桂正往这里跑呢。

  于是李自成向崇祯开出了价码:你封我个西北王,再给我一百万军饷,在国内,我给你剿灭贼寇张献忠(内遏群寇),然后我再去把皇太极干掉(外剿清妖)。

  崇祯动心了:这是送上门来求招安的宋江呀!可是朝中大臣一致反对:堂堂大明怎么能跟流寇议和,签订城下之盟?我们与李自成不共戴天,再说了,我们上哪找一百万两银子给他?

  于是崇祯杀了议和的中间人,而那些“与李自成不共戴天”的“正人君子”、“贞节大臣”,却争先恐后地开城迎接李自成去了,这里面有兵部尚书张缙彦(后来又投降了清军,现在还有人纪念他,说他是抗清英雄)、成国公朱纯臣(居然也配姓朱,居然叫纯臣)。

  拿不出钱的大臣们,被李自成搜出来七八千万两银子,呵呵,原来不是没钱,那要看是给谁,怎么给。

blob.png

  不管明朝曾经如何强大,但是总逃不掉灭亡的命运,这里面有崇祯的狂妄自大独断专行狐疑寡恩,也有满朝文武道德沦丧极端自私掣肘倾轧,更有阳奉阴违口蜜腹剑两面三刀,疯狂内讧,王朝末日,大抵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则小故事告诉你人生传承的哲理
让失去变得可爱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请不要开错窗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人生的秘诀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
· 嘉靖万历谁才是明朝灭亡的最终原因?这三件事告诉你答案
关于大明究竟是亡于嘉靖还是亡于万历,关于崇祯是不是个好皇帝,关于袁崇焕是忠臣还是叛徒,这些争论从明末到现在,一直没有停止过。从现在的史料来看,袁崇焕肯定不是叛徒,因为就是他取得了对后金战争的第一场重大胜利,也就是宁锦大捷,连那个只会干木匠活的明熹宗朱由校也放下锛凿斧锯对袁崇焕大加赞赏。那场战役中,驻守皮岛的总兵毛文龙也是居功至伟,连袁崇焕也在上奏中说:“孰知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毛帅虽被创兵折,然数年牵制之功,此为最烈!”也就是说,要不是毛文龙在敌后袭扰,宁锦大捷可能就会变成宁锦大摆。可是后来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崇祯又杀了袁崇焕,好不容易出来个老汉孙承宗收拾残局,又被朝中大臣掣肘,只好告老还乡。战事糜烂,内讧不止,大明不亡才怪。而拒绝李自成近乎投诚的议和,等于崇祯为首的大明朝廷,已经放弃了最后一次机会,连返照的回光都没出现,就那么一命呜呼了。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
· 文武双全的帝师孙承宗孙承宗和袁崇焕有什么关系?
说到孙承宗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说到袁崇焕大家应该都认识。而孙承宗是袁崇焕的老师,换句话说他比袁崇焕厉害。不止如此,他文武双全,还是天启皇帝的老师,号称明朝帝师之楷模。孙承宗,字稚绳,别号恺阳,保定高阳人。生于公元1563年,去世于公元1638年,是明末著名大臣、抗清将领、战略家、军事家?,他一手缔结了关宁防线。孙承宗,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升任中允,历谕德、洗马。泰昌元年也就是公元1620年,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少詹事。沈阳、辽阳相继失陷,孙承宗因为了解用兵打仗,因此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上任后督理蓟辽、天津、登、莱诸处军务,上疏前任辽东总务熊延弼在军事体制上的改革不利于战斗,结合明朝军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套适合明军对付后金彪悍铁骑的一套方案,令后金不敢轻举妄动。在位期间,后金尺寸未范。并且整顿边防提拔了一大批明朝末年能征善战的高级将领,其中包括了后来的蓟辽督...
· 宁远之战:老将孙承宗和新秀袁崇焕
?从万历四十七年(1619)到天启二年(1622),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明朝在辽东的防线被后金打得千疮百孔,抚顺、沈阳、辽阳、铁岭、开原、广宁等大小城镇上百座,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掉。后金的铁甲骑兵踏遍了辽河两岸,沉重的马蹄声仿佛穿越了明朝的雄关漫道,震撼着京城。广宁之战失败后,明朝的人马只能退缩在山海关,不敢越雷池一步。如何挽救辽东的危局,怎样解决一败再败的困境,成为朝廷议论的中心。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那位刚刚到任的兵部职方主事袁崇焕,却一连多日不见了踪影,甚至连家人也不知道他去向何方。等他还朝之后,却大谈关外的形势和如何坚守,原来他跑到关外潜入危境,进行了一番实地调查,这才说出了上面那番豪言壮语。袁崇焕袁崇焕,广西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虽然是以进士的身份步入仕途,授邵武知县,但为人慷慨豪爽,有胆略,喜欢同他人谈军事。在古代,文人论兵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从来不掌兵的书生,他们谈论兵事侧...
· 崇祯杀掉这个人导致明朝灭亡不是袁崇焕
以往的历史记载和影视作品给我们展现的是宦官误国,阉党专政的明朝末年,殊不知正是阉党的苦苦支撑使得明末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了很久。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坏太监,魏忠贤,据说这位九千岁还只是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是十里八乡的恶人,什么偷盗抢劫,斗蛐蛐,卖女还赌的事都是有明确记载的,既然这位为公公嗜赌如命远近闻名,为何进宫后都是他怎么文官的罪行,难道当太监之后就能戒赌了?网络配图破城时崇祯哀叹:“文臣皆可杀”,“此皆文臣误我"。太监曹化淳也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历史是文官书写的,所以广大观众切勿全信,要知道文官集团本身就不是什么好鸟,所以坏人嘴中的故事听听就好。明朝末年最苦逼的个体应该就是朱由检本人,原因就是崇祯皇帝不听老兄天启皇帝的话,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木匠大师在生命最后时刻如此说,最主要的还是魏忠贤带领的太监集团就像一味猛药,能够治治已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