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小的锦衣卫,才是明英宗夺门之变的最大功臣!
公元1449年,也就是明正统十四年。已经多年没有战事的北部边境,突然向京城送来了加急的奏报:瓦剌部也先,率四路大军南下,兵峰直指大同。
消息传到京城,朝廷震动,英宗朱祁镇十分慌乱,准备在第二天的朝堂之上问计于诸位大臣。但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振,认为瓦剌人不值一提,劝英宗亲征漠北,建立不世之功,不需要同大臣们商议。
好大喜功的朱祁镇羡慕先太祖和成祖横扫蒙古的英明神武,听王振这么一说,也想立几件“举世奇功”,直接下旨亲征,大臣们接到消息进宫苦劝,却被英宗斥责,没办法只能奉旨跟随。
不日,明英宗朱祁镇率明军三大营全部主力和几乎全部的文武百官出征,朱祁镇乘坐马车,不配铠甲,不挽烈弓,与其说是征讨入侵者,不如说更像出去狩猎的架势。
这出征的壮观场面,让第一次奔赴战场的明英宗激动万分,他发现所谓兵戈相交、血肉横飞的残酷战争也不过如此,大明强盛,何须担忧区区瓦剌?
但是仗还是要打的,不然出来这趟可就没有意义了。但奇怪的是,朱祁镇没有将这支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一个经验丰富的武将,而是他的贴身太监——王振,这一决定,直接导致了一场历史悲剧的发生。
这次著名的出征,没有让朱祁镇建立“永世奇功”,却造成了明朝历史上最著名的国耻——土木堡之变。一个毫无军事指挥能力的太监,指挥20万明军精锐抗击战斗力强劲的瓦剌骑兵,这本就是天方夜谭!
此战之中,20万明军全军覆没,跟随大军的宗室大臣死伤殆尽,亲征的明英宗更是被瓦剌士兵俘虏,押往了也先大营。
在混乱的战场,瓦剌骑兵将慌乱的明军冲杀殆尽,朱祁镇身边的亲卫四散逃跑,只有一名官职低微的锦衣卫留在他身边,始终不离不弃,细心照顾。
而正是这名小小的锦衣卫,在朱祁镇接下来的传奇人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就了一段忠君爱国的传奇故事。
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人,锦衣卫校尉——袁彬。
袁彬的父亲,在建文年间入锦衣卫担任校尉,一直恪尽职守。正统四年,袁彬接替父亲的职务任锦衣卫校尉。正统十四年,他作为皇帝亲卫中的一员,随军出征。
在土木堡的乱军之中,朱祁镇身边的护卫死的死、逃的逃,只有指挥使哈铭(蒙古族)和袁彬两人留下来护卫不愿逃跑的皇帝陛下,他们也随即被瓦剌士兵俘获,和朱祁镇一起被带到了也先的军帐之中。
朱祁镇作为大明皇帝,深受蒙古贵族的记恨,如果不是以此为要挟换取明朝的土地和金银,恐怕朱祁镇早就身首异处了。
但是这不能阻止蒙古贵族对朱祁镇普遍的恫吓和凌辱。每当有瓦剌的士兵将军用刀剑威胁他,袁彬都会挺身而出,护住朱祁镇,为大明皇帝保留住最后一丝尊严。
在于谦领导京城军民在京城成功阻击瓦剌包围后,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继位为代宗,瓦剌和明朝进入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对峙时期,朱祁镇的利用价值也没有以前那么大了,瓦剌人对待朱祁镇的态度也越发的恶劣。
长城以北气候寒冷,朱祁镇居住的帐篷无人照管,在夜晚冷风钻入帐篷之中,朱祁镇被冻的瑟瑟发抖难以入睡,在身边照顾的袁彬,便解开衣裳,将朱祁镇冰冷双脚抱在怀中为他取暖。
瓦剌部族逐水草而居,也先在行军的过程中也总是带着朱祁镇,袁彬同样跟随左右,每逢恶劣天气车马不能行,袁彬总是背着朱祁镇跟着行军队伍,瓦剌士兵很不明白为什么他还要护着这位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皇帝”,但是袁彬心中所想,远不是他们这些凡人所能理解。
说起明英宗朱祁镇这个人,历史上对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形容——一个好人。
对于他真个好人的定义,主要是在于他的性格。朱祁镇这位皇帝,人格魅力可以说超过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位皇帝,在被瓦剌俘虏的这段时间里,原本对他态度恶劣的瓦剌人,再和他交谈后,总能发自内心的帮助他,有的甚至愿意为他付出生命。
这位身份尊贵的皇帝,对于在这期间照顾的他人们,也同样真诚的对待。不得不说,朱祁镇后来的命运,和他的人格魅力有很大关系。
作为朱祁镇被俘期间离他最近的人,袁彬的感受是最深刻的。一位皇帝,一位身份低微的锦衣卫,在这个险恶的环境中,建立的超越生死的友谊,原本只有忠君一种情感的袁彬,渐渐地了解了这位落魄皇帝,也知道了他的喜怒哀乐。在后来的俘虏生涯中,他们的关系不像君臣,而更像生死患难的兄弟。
朱祁镇虽然被瓦剌俘虏,但是他从不承认自己头像,也不愿意跟随也先回漠北生活,也先为了劝服他,曾将自己的亲妹妹嫁给他,同时又赐给他6位美女服侍,袁彬知道后,劝解他以归乡为任,不要中了也先的美人计,朱祁镇听从了他的意见,退回了这些美女。
夜以继日的紧张服侍,也曾令袁彬的身体染上了风寒,一次袁彬病重昏厥,朱祁镇十分慌乱,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中将发着高烧的袁彬保住,而正是他这一抱,让袁彬出了一身热汗风寒也逐渐消退了。
在瓦剌的俘虏生活,朱祁镇过的并不安稳,除了被俘初期遭遇的那些凌辱以外,朱祁镇还被一个汉奸看做眼中钉、肉中刺,这个人就是曾经明军的中军太监喜宁,此时的他,是一个地道的汉奸,也先身边打击明朝的一个重要谋划者。
喜宁此人,对朱祁镇恨之入骨,于是找各种机会杀掉朱祁镇,但是都被朱祁镇和袁彬察觉,每一次都化险为夷。喜宁视袁彬为他实现目标的最大阻碍,联合也先将袁彬劫持到野外准备处死,朱祁镇闻讯后赤脚狂追,在袁彬被杀前阻止了行刑。他甚至向也先磕头下跪,才将袁彬救了下来。
为了除掉这个总是置自己于死地的喜宁,朱祁镇和袁彬秘密的写了两封信,一封秘密的送给了当时总理朝政的兵部尚书于谦手里,而另一封则是建议也先派喜宁去明军驻守的边塞谈判,喜宁立功心切,答应出使,在于谦的安排下被明军擒住斩杀。
景泰元年八月,瓦剌和明朝修好,朱祁镇因此被瓦剌送还给明朝,袁彬也一同回到京城,他护驾忠君的事迹也逐渐在朝野传开。
但因为代宗朱祁钰忌惮朱祁镇回京威胁其皇位,将朱祁镇锁在南宫,立了大功的袁彬也只是有校尉升为百户,但是袁彬毫无怨言,尽职尽责。
由于无法看望朱祁镇,袁彬每日还会在无人之时在南宫门口叩首,朱祁镇每每从高台看见,都垂泪哭泣,显出不舍之情。
景泰八年,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重新登山宝座。他复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袁彬升任锦衣卫佥事,不到一年有升任锦衣卫同知,时常召入宫中叙话谈天,回忆当年共患难的岁月。
天顺四年,司礼太监曹吉祥欲谋反被举报,安排其侄子曹钦,兵攻皇城,袁彬始终守在朱祁镇身边寸步不离,最终联合诸将成功将叛乱。
天顺八年,朱祁镇病逝在紫禁城,临终前嘱托太子朱见深封赏袁彬,言语之中尽显不舍之情。朱见深即位后,袁彬人任锦衣卫都指挥使,仍然恪尽职守守护皇城,二是二年如一日。弘治元年,历经三朝的袁彬死在任上,也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受史书和影视剧的影响,人们提到身着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总是一帮穷凶极恶的特务形象,他们无视法度,任意逮捕,滥施酷刑,是明朝特务政治的代表,为后世所诟病。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历史上还是有如袁彬一般忠君爱国的锦衣卫,拼死守护国家尊严,恪尽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明代僵化严酷的政治生态之中,依然有人性光辉的闪耀,为看似冰冷无情的封建制度留下了一丝温存,即使如流星般稍纵即逝,却依然值得铭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